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正民族文化、山地文化、生态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等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构成了贵州文化的基本形态,筑起一座令人景仰的文明大厦。4月1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认准文化发展的路径,从贵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走新走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这条发展之路。自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以来,贵州建设文化强省频出实招、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同步小康的实现。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弘扬贵州人文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  相似文献   

3.
顾航 《当代贵州》2022,(13):36-37
多彩贵州城用好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3张名片,全力打造"多彩贵州风景眼""爽爽贵阳会客厅"与"流光溢彩夜贵州",将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营造多彩繁荣的文化生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0,(5):36-37
2005年以来开展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让"多彩贵州"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其所体现的是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神奇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景现。"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在强势的宣传和推广中具有较高的无形资产价值,由此社会上出现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侵权行为。如,贵阳一家酒店就取名"多彩贵州酒店",广州出现了"多彩贵州餐厅",台北一家餐厅还推出了"多彩贵州养生幸运饺"……如不及时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进行规范管理,将危及"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声誉,不利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健康发展。由省文改办组织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省工商局、省知识产权局、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制定的《"多彩贵州"商标管理使用办法》自1月20日起正式发布实施,滥用"多彩贵州"商标者,将依据此办法追究其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或集结成群深度体验贵州红色文化,或以兴趣成团畅游多彩贵州,或三五成群找寻贵州民族文化魅力,或结对自驾享受贵州旖旎风光……多彩贵州"圈游"正释放新活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人们的旅游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小而美的圈层旅游结构正散发新魅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圈游"。他们或集结成群深度体验贵州红色文化,或以兴趣成团畅游多彩贵州,或三五成群找寻贵州民族文化魅力,或结对自驾享受贵州旖旎风光……多彩贵州"圈游"正释放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5)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多维、多元的交流,"多彩贵州"是对贵州文化的审美诠释,已成为贵州的文化名片和形象符号。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将多彩贵州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数据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构建丰富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态,推进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瑰宝绚烂,赋予了贵州国有景区浑然天成之美。要留住这自然之美,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就需要创新景区改革路径,推进景区走全域联动型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来抓,努力打造高品质、高知名度、高效益的旅游发展升级版,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持续增长,多彩贵  相似文献   

8.
张恒 《当代贵州》2017,(47):28-29
全力打造以民族文化和山地生态为核心价值的山地旅游品牌,提升“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美誉度,齐心协力谱写贵州旅游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相似文献   

9.
《多彩贵州风》不光在审美上给了大众愉悦,还在民族文化的市场推广上给贵州发展文化产业作了良好范例。贵州省2005年的文化舞台可谓好戏连场。整个夏天,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令黔中大地歌如潮涌;时值金秋,大型民族民间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又隆重上演,让世人领略了贵州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大力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努力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导向,把贵州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产业在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中成为一支最抢眼的力量,贵州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贵州道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省文化产业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从白纸一张到万紫千红,文化市  相似文献   

11.
李裴 《当代贵州》2016,(36):38-39
正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认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是从哲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实践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性文化,是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核心底蕴。在历史的长河里,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孔子  相似文献   

12.
从“多彩贵州”看文化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求是》2006,(18)
一、“多彩贵州”:从“文化搭台”到“为文化搭台”2005年春夏,一场以“热爱贵州、唱响贵州、建设贵州”为主题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拉开帷幕,报名参赛者5万多人,直接参与者380多万人,几近贵州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遍布全省市州地县1812场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演出节目52274个,最后有24个节目、54位选手获得金奖和银奖。继“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之后,2005年的金秋十月,贵州首次为旅游量身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又在省会贵阳隆重上演,它同样以人们始料未及的轰动效应彰显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时间,旅游者看《多彩贵州风》,…  相似文献   

13.
肖明龙 《当代贵州》2014,(19):40-41
正共青团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开展"践行生态文明·共建多彩贵州"为统揽,以传播生态文明、参与志愿服务、助推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化为重点,让广大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和实践者,汇聚青春力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打造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多彩贵州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盛夏时节,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全民律动。7月31日下午,以"新省运、新贵州、新梦想"为主题的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在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隆重开幕。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致辞并宣布贵州省九运会开幕。陈敏尔在致辞中表示体育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既服务健康也服务发展。生命在于运动。一个地方的人民热爱体育、崇尚体育,这个地方就有生机、有活力,发展就有底气、有希望,社会就更加文明、更加进步。贵州地理地貌独特,文化多彩和  相似文献   

15.
肖露  陈正府 《当代贵州》2007,(19):70-72
3年的“多彩贵州”历程,向世界大综合、大情景、大意象地展示了贵州山水的神奇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原生态歌舞、精湛绝伦的民族工艺和内涵丰富的节日集会,以及底蕴深厚的长征文化、屯堡文化、傩文化和村寨文化。山里山外的人们,清楚地听到了贵州的声音,大幅提升了贵州干部群众的志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认为,多彩贵州的文化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在时间的更迭和空间的变迁中,贵州文化多彩的基因愈加多彩、深厚。在贵州多彩的文化中,有两个底色,一个是儒家式的"舍我其谁,勇猛精进",走出大山担当天下;另一个是道家式的"无为不争",敬畏自然,崇尚和谐。一儒一道,互补共生,孕育了贵州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今年初,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秉持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可以让我们记住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多彩贵州"品牌创建2005年,为树立良好形象和展示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贵州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内外专家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在过去"公园省"、"文化千岛"等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多彩贵州"的形象设计。二.主题活动连年精彩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组织了10届分别以歌唱、舞蹈、小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为主题的"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和9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7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1日至14日,由国家民委文宣司指导,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北京服装学院支持,以"多彩服饰·美丽贵州"为主题的首届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在兴义市举行。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贵州独一无二的民族服饰"缤纷世界",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讲述着不同的民族故事,体现出  相似文献   

20.
正回音壁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张玉广:未来5年,贵州将深入实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百千万"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重大文化设施,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完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精神,着力推进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阳明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