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纳雍县维新镇书块村小河边组,有70多户住户,除几户汉族外,全部是苗族同胞。这些苗族同胞中尤其是女同胞,年龄三四十岁以上的大多数只会苗语,不会汉语,所以与外界交流有点困难。近日,维新镇党委负责人邓云和包村副镇长杨磊,在以书块小河边开展了一次讲习活动,专题讲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为了让本次讲习课能真正把十九  相似文献   

2.
台江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16万苗族同胞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样式,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要素齐全,堪称为活态的不可多得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5.
正"我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国家的,才是世界的。文化产业需要参与和分享。"石丽平说。"看,我今天穿的这身民族服饰,一针一线都体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这一古老的手工刺绣技艺替代了文字,把苗族历史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徐家坳农民、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  相似文献   

6.
资源县政府于1995年开始把"七月半"歌节和河灯节两个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但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精神内核的民俗节日整合成一个民俗节日——河灯歌节。面对外来文化激烈冲撞和挤压的严峻事实,苗族和汉族同胞都在思索如何坚守和捍卫自己的文化阵地和民族文化传统。应当借河灯歌节的机会,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文化的整合要保护好传统音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胡杨 《理论与当代》2014,(11):52-53
正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苗族的古歌古词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国运兴盛、民族复兴的高度指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现实意义。曹学娜副教授所著的《网络文化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书试图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当下网络文化建设连接起来,探析了网络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好契合了当下  相似文献   

9.
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生态文化,是苗族先民在适应和改造本民族独特自然生存环境的历史过程中所总结、提炼出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人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入手,分析指出低碳不仅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和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然后从苗族对森林、水资源的保护,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经验,低碳生活方式宗教文化五个方面阐述了黔东南苗族生态文化内涵,最后提出苗族生态文化对低碳经济的启示:传承苗族文化、保护自然环境,加强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建设,倡导低碳消费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凯里学院以保护、传承、弘扬研究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努力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生态学府"。民族原生态,贵在黔东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苗族侗族聚居地。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孕育、保留和传承了苗族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原生态文化。凯里学院是黔东南州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传承、弘扬、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凯里学院应有的担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乡土文化保护是传承和弘扬老天津卫文化的重要举措。"半城市化"模式对地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承断裂,乡土意识弱化陷入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自觉的缺失导致破坏性建设的文化灾难等问题。面对乡土传统与城镇化建设相遇的种种纠结和冲突,作为传统文化之乡,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启动了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和乡土历史文化研究行动,相关政策措施逐渐完善,投入不断加大,在继承与创新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要分清传统的精华与糟粕,要实现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促进现代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为我们解读传承传统文化开出他的"药方"。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锦鸡舞走出丹寨,一举夺得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最高奖项"金黔奖"。丹寨的苗族人自称"嘎闹"。"闹"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嘎闹"寓意"鸟的传人"。由于苗族人口多、支系多,丹寨,不仅是"鸟的传人"聚集地,也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苗族文化传承地。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14.
向颖羿 《当代贵州》2022,(10):13-13
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民族文化,近年来,良好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兴盛,在贵州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桃苗绣项目传承人,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的职责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  相似文献   

15.
不能准确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苗族传统刺绣图案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她就用祖先世代口传的美丽传说吸引苗家姐妹坚守传统、用技艺传承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存在。从谋生的本能冲动,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张春英,一个苗家女用最朴实的方式回报家乡,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与信仰表达的文化母体。城市化进程的"半城市化"现象对地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承断裂的困境,乡土意识弱化陷入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自觉的缺失导致破坏性建设的文化灾难等问题。应自下而上地观察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城镇化建设相遇的种种纠结和冲突,在继承与创新中为乡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推波助澜之效。  相似文献   

17.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越走越远,但是作为一个曾经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怎么才能在今天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保留自己民族所独有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传统文化问题是十分棘手的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给其进行详细的定位,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之间的问题,不会被所谓的"全盘西化论"和"国粹主义"所误导,这样可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承,转化为对改革开放起到积极作用的文化,使中国的发展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4,(16):69-69
苗族花山节 兴文具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全县共有苗族同胞近5万人。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场、跳花,因其别具风格的活动内容被视为苗族同胞的情人节,是苗家儿女寻觅佳偶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仰阿莎     
听着苗族古老的歌<仰阿莎>,那旋律间跃动的意韵,会让即使听不懂唱词的你也能感受到苗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仰阿莎>千百年传承至今妇孺皆能吟唱,真是一件幸事.这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纯民间传承,所以它的"版本"众多,内容极为丰富;书面版本的汉译名称有三种:仰阿莎、仰婀莎、仰阿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