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人民至上"与"人民民主"两个基本要素的统一。其通过给予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更多话语权,促成基层社会的政治认同,这是毛泽东对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所做的重要尝试。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与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即制度实践是历史活动,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不能将制度实践与人民主体性割裂;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实践主体,还应该是共享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果的主体。如何将传统政治优势与现代治理方式充分融合,弥合理论构想与现实实践的反差,建立起科学的人民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监督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发展获得感,是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所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和升华。从发展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蕴含着以"人民认可"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核心和以"人民需要"为实践归宿的基本要旨。在主题逻辑上,以"人民认可"为根本立场,表明了"为谁发展"的主体向度;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核心,说明了"发展什么"的客体向度;以"人民需要"为实践归宿,建构了"如何发展"的方法向度。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鲜明特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既包含了厚植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的价值底蕴,又凸显了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诉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党的政策思路和执政行为是否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对于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诸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多次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要求;契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价值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底蕴,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重要内核。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出发点,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主要体现在: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依靠者、推动者;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落脚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检验者、"阅卷人"。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旨趣是对"人民中心"和"发展"之间逻辑关联的辩证把握。从发展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确立"以人民为发展主体",它蕴含了人民是发展的动力主体、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基本要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人民主体属性。从人民中心论的视域来看,发展是时间和空间、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以满足"人民期待"、追求"美好生活"为本质和方向。这亦寓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既是对"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否弃,又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取向以及利己主义思想的纠偏和矫正。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在习近平长期基层从政的习惯养成中形成的。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为人民谋利、权力由人民监督、权力命运由人民决定构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内涵的多重维度。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有效防治侵害人民利益的权力腐败行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人民权力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公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重要内容,它继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旨归的理论逻辑,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逻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公仆本色,实践地指向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动力主体力量,遵循人民群众的评判主体标准,不断书写人民公仆的崭新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始终坚持把人民主体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主人"主体、历史主体、价值主体、评判主体的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过程和结果受人民监督和检验,将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使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过程受人民监督,发展结果由人民检验。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当代传承,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价值指引,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史观的正确把握,肯定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人民主体思想注入了新内容。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现实价值表现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途径是发挥党的核心引航作用及其所坚持的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5)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关键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受益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学说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有助于人民富裕幸福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之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形态后,进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属性、价值指向和实践动力,是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和理论灵魂。  相似文献   

14.
姚爱琴  陈维荣 《学理论》2012,(30):45-46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在探究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科学论断,强调人民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人民历史观"重在"中国化"这一原理。"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人民历史观"渐进性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和重要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科学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需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历史伟业,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意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导向,凸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深厚底蕴,也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由于人是感性对象性存在,现实的人具有丰富多样的感性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自觉排除一些模糊认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9)
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实践支点与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做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中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方向,形成了新时代人民观的整体理论形态。把握其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是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本质要求,是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的力量之源,标定"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价值坐标,为世界人民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8)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坚守人民立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场的坚守与遵循;从其历史逻辑来看,是对中国共产党成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其价值逻辑来看,可以更好地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从其实践逻辑来看,需要坚持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理念以及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疫情防控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9.
正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庄严的"人民"二字本身就蕴含在主题教育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为民服务解难题",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  相似文献   

20.
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重要制度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把握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创新的逻辑理路,有助于深刻而明晰地领会这一制度体系的优势、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向。在理论维度上,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基础,历经充分而系统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在实践维度上,浸润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经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淬炼;在创新维度上,反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之制度建构,是通过制度优势把人民智慧创新性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现。在当今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练内功",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构建中"凝心聚力",调动人民大众的积极性,真正把科学理论和先进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