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实践》2016,(8)
正2015年12月,李某的父亲因病在某医院住院,一天中午,李某为其父亲喂午餐时,由于食物呛进父亲的气管,经医务人员张某等人抢救无效死亡。当天下午,李某召集亲属数十人冲进该医院住院部6楼医生办公室打砸室内物品,摔坏、撕毁医生值班室的电脑、窗帘等物品,并谩骂、殴打医务人员张某等人,还堵在医生值班室门口阻挠医生、护士正常工作。第  相似文献   

2.
诬告漩涡     
正翻开一部二十四史,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诬告。古往今来,多少泣血长天的冤案,皆由诬告所赐;多少功勋卓越的名臣,被陷害入尘埃,轻则遭遇贬谪,重则惹上杀生之祸。诬告陷害,是在人性幽暗的裂缝里,劣币悄悄驱逐了良  相似文献   

3.
诬告史话     
正诬告,是一场用别人的痛苦或性命搭成的血路,是一个违背人类道德逻辑学的游戏。但人类中"恶"的基因却让它从未消失,它不但贯穿历史,也贯穿现在。人心难测,这对处于诬告事件中的人来讲恐怕最能体会。翻开二十四史,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诬告陷害的嘴脸和因此带来的血淋淋的结局。在泄私愤、遂私怨和  相似文献   

4.
刘兰 《廉政瞭望》2016,(4):29-30
正诬告者对社会危害极大,与其"报应"极不相符。有的诬告者虽然已被查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有的诬告者即使受到了处罚,但完全起不到警示作用。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其中之一便是"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甚至说到,"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诬告学开蒙     
张雨生 《唯实》2000,(7):71-72
诬告有学问,有技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为什么有人一“诬”就成,为什么有人屡“诬”不成?答日:学问有深浅,技术有高低。 一位同乡告诉我,他们单位原来的副处长,诬告处长,把人家整了下去,他提了处长。过两年,又诬告副部长,再把人家弄下去,他提了副部长。当他重演故技,诬告部长之时,没想到失了手,被人抓住了证据。纪委回过头去调查,才把原先的事情揭露出来。 可是,曾被他诬告的处长和副部长,却不相信当年的诬告信是他写的。他们都觉得,这个人对领导很尊重,执行指示很坚决,个人感情也融洽。他们被罢官后,这个人还打抱不…  相似文献   

6.
诬告与调查     
参枫 《前线》1986,(10)
论述向改革者身上泼污水的匿名信,作为领导者应持什么态度的文章,近来屡见报端。不少文章的立意可以概括为:匿名诬告信有碍改革,为了支持改革,对这些信最好不予理  相似文献   

7.
正谈谈到诬告话题,有必要先做个界定。这里所讨论的讨论的"诬告",是指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告发、陷害他人的不良行为陷害他人的不良行为。其他情形,诸如反映问题确实存在但有出入确实存在但有出入、对反映问题的程度和性质在认识上有分歧等认识上有分歧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范围之内。诬告之举诬告之举,古已有之,只不过在不同时期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领域,表现形式、手段伎俩手段伎俩、卑劣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诬告之弊     
正大量诬告、造谣牵扯了反腐败力量,影响了对反腐败案件的查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诬告陷害案一旦处理不好,还会让外界对反腐败产生误解,出现一些谬论。如今,诬告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先看数据。中央纪委曾公布,2012年29551名党员干部被错告诬告。现在呢?2015年,广东为10766名党员干  相似文献   

9.
正诬告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简直是一个恶性循环。政治生态越差的地方,诬告之风越盛;诬告大行其道,又会让政治生态更加恶化。一座地处中国西部的县城,数年前曾被一起告状事件搅得天翻地覆。彼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收到大量举报材料,问题的矛头直指该县县委书记。在网络上,同一时间也出现  相似文献   

10.
完善反腐败工作机制谭福德自1993年8月党中央部署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山东各级组织逐步形成了一个"党政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反腐败工作机制。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有益探索。(一)"五句话"的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郑重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是我们党对历吏教训深刻反思的启示,对社会现实正确分析的结论。对此,我们务必要有一个警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存在有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甚至可以说它是与公共权力同生共长的。长期以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腐败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在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使我们对腐败问题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力图能为腐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孟东 《世纪风采》2009,(6):39-41
1980年12月,在“两案”(即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判中,对吴法宪秉承林彪的旨意,诬陷、迫害贺龙元帅一事进行了法庭调查。  相似文献   

14.
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最近,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宝森等人经济犯罪问题的揭露,充分说明党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态度是坚决的,决心是大的。中央的行动给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带了个好头,做出了表率。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鲜明的、一贯的,那就是...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腐败是指权力的运用违反了法律的准绳,背离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蜕化和变质,是权力运行中的一种失范行为,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和制约,就最容易导致腐败,这是被大量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抓好反腐败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重要任务。此项工作的成效如何,是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是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决议、决定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贯彻和落实的关键所在,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能否得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纪委、纪检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都负有相应的义务。根据党委和上级纪委的要求,做好反腐败的组织协调工作,是纪检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任务。组织协调工作搞好了,就能够形成反腐败的系统网络,扎实推进部队反腐倡廉建设。当前,各级纪检机关尤其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反腐败方面具有规定内容广泛、强调国际协作等特点,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应根据《公约》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反腐败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与国际反腐败工作衔接,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检举、控告人的权利 ,对检举、控告不实的 ,要严格划清错告、诬告的界限 ,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所谓诬告陷害是指以陷害他人为目的 ,故意捏造错误事实或歪曲事实而向有关机关检举、控告 ,意图使他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追究的行为。而错告则是由于对事实了解不全面、不准确而发生的。因此只要不是有意诬陷 ,而是由于对事实了解不全面、不准确而发生的错告 ,都不应追究检举、控告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可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 ,消除对被错告者的影响 ,并教育错告者 ,但不准追究其纪律责任。为防止将错告者以诬告论处 ,《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严正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并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发出雷霆之声:“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学习江泽民关于反腐败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反腐败的重要性,寻求治理腐败的措施,冷静、客观地评价反腐败斗争的状况,增强反腐败的信心。一、学习江泽民关于反腐败性质的论述,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一)科学地界定反腐败斗争的性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严光 《党建文汇》2001,(1):28-28
2000年末,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总结了200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析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研究部署了200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更好地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