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正在中美外交史上,美国新总统就任初期,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都要经历一个相互熟悉、适应和斗争的"磨合期"。1981年,好莱坞演员出身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入主白宫。其不按国际政治常理"出牌"的演员本性,使刚刚建交的脆弱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双方激烈交锋,险些导致中美关系的严重倒退。  相似文献   

2.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史中,中美关系一直是足以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篇章。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历程中,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这三份公报浓墨重彩地构筑了中美关系的基石,而它们相继出台的经过,也生动地见证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逐步发展的清晰足迹。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值此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为之呕心沥血、做出不朽贡献的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日益广泛,经济因素已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利益基础。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与减震作用。但由于中美经贸关系历来受到政治与战略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积极发展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克服或降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经贸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的利益基础经济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乃至建交之初只是双边政治和战略关系发展的一个附属物,战略需要是促成中美关系解冻并最终建交的…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敌对以后,从1969年到1979年逐步接近,由对抗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中美建交。中美两国的政治家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邓小平继毛泽东、周恩来之后,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为推动1979年1月中美建交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从世界全局着眼从7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势头在进入1974年之后就明显地减慢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一度出现了停滞与曲折的复杂局面。中国国内政局也出现动荡,一段时间内中国领导人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内问题。此外,中国对美国的不满,由于美…  相似文献   

8.
王立 《湘潮》2010,(5):38-39
<正>中美关系的大门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启,特别是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后,两国关系已取得重大进展,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交往和合作,这是值得庆幸的。但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双方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有时甚至陷入重重危机。美国在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就制造了"银河号"事件。  相似文献   

9.
在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台湾问题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政府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在邓小平主持工作的十年里,中美关系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特点是“初步发展,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9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机,几场危机冲击了中美关系——“八九”风波、李登辉访美、驻南使馆遭袭,但中美关系并没有倒退,度过危机后又继续向前发展,特点是“曲折发展,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1.
《党员干部之友》2024,(2):42-43
<正>2024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4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互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拜登表示,建交以来,美中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美国、中国和全世界的繁荣和机遇,美方期待继续推进美中关系。两国元首强调,双方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12.
1972年的中美建交与以往的任何建交模式都不同,因为在两国之间曾有过长达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存在着冻结了20年之久的外交“坚冰”。要结束相互之间的敌对状态,要打破冻结已久的“坚冰”,既需要非凡的政治勇气,也  相似文献   

13.
中美建交是1978年7—12月间中美双方近半年会谈的结果。在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12月13—15日间的多次会谈,美方同意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增加一条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双方还就《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问题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邓小平果断决策暂时搁置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争议,排除了公报如期发表的最后障碍,促使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自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虽因台湾问题尚未建交,但两国领导人都表现出要克服这一难题的诚意。尼克松访华时曾承诺,他将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从打开中美关系看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刘传增1972年2月,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为标志,关闭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终于打开。这是中外关系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由于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乃至后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以及国际社会中、美、苏“大...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一、苏联重兵压境(1969~1972年).这促使中国对美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对苏防卫作战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二、寻求与美合作的战略支点(1973~1976年).中国提出了"一条线"联合抗苏战略构想.但美国继续搞对苏缓和,阻碍了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三、把握战略契机(1977~1979年).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快建交谈判步伐,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认知分歧、战略试探与外交博弈贯穿于中美建交第一阶段的谈判过程之中。谈判前,双方在建交问题上的分歧使整个谈判历时五个多月之久。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努力开辟沟通渠道、认真确立谈判方略并进行了六次正式会谈。为避免谈判破裂,前四次会谈主要以商讨正常化后的美台关系来试探对方的"谈判底线",尚未涉及谈判的实质问题。谈判停滞期内,双方适时做出了加速建交谈判的决定。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主动"摊牌",促使第五、六次谈判得以围绕实质性的军售问题展开交锋。应当说,建交第一阶段的谈判,为邓小平在谈判最后阶段以"搁置争议,先行建交"的伟大决策推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与1989-1993年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屹 《党的文献》2001,(2):30-36
198 9- 1993年是国际格局发生激烈变动的时期 ,也是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最为严峻和困难的时期。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 ,邓小平综观全局 ,在表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中国主权和稳定的原则立场的同时 ,强调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 ,相互信任 ,避免对抗 ,从战略高度考虑中美关系。他还及时提出了看待国际形势、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李捷 《党的文献》2002,(5):68-79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 ,中美关系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 ,而是在解冻与建交之间长期徘徊 ,其中 ,中国国内局势的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复杂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1 96 9— 1 973年上半年 ,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稳定的考虑 ,积极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特别是 1 971年“九一三”事件后 ,务实力量逐渐加强 ,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 973年 7月——— 1 977年 ,由于江青集团极左势力的干扰破坏 ,使中国的内政外交都处于“尘埃未定”的境地。 1 977——— 1 979年 1月 ,邓小平的再次复出 ,成为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的基础 ,也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从敌对,到和解又经历斗争和发展,几十年来曲曲折折,为世人注目。回顾中美建交历程,对中美两国,对世界格局关系重大。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性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某些启发,从而为正确把握和处理中美关系及制定和执行中国的对美战略,最大程度的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