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一个县级市,综合经济实力稳居自治区十强县(市)前列,连续九届人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11年、2012年连续两次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区)的称号。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百强县(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林业绿化百佳县(市)、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县(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七届获得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而且正在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2.
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经历二十年文明创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成为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县级市。从“张家港文明经验”到“文明张家港品牌”,从城市文明样板到城乡一体文明典范,始终保持攀升态势,始终作为高扬全国的一面旗帜、一擎标杆。张家港文明创建历程,归纳一句话:大境界成就大文明。  相似文献   

3.
沈汉民  楼旭光  林小勇  丁珏 《浙江人事》2007,(1):F0002-F0002
萧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等称号。2001—2005连续五年在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行榜中稳居第七位,2002—2005连续四年雄居全省第一。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8.05亿元,人均50190元(6274美元),财政总收入64.28亿元。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亘古富庶,现代宜居。几干年文明土地,孕育了这座年轻而充满传奇的城市。连续20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峥嵘18载,“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人的时代素描。  相似文献   

5.
余杭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和文化之邦”的美誉,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更是有了较大发展,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区)”。2006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0.24亿元,人均42940元,财政收入50.18亿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排行榜中位居第15位。  相似文献   

6.
郝文璐  辛力 《群众》2012,(11):51-52
太仓,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近年来,太仓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以港强市、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相似文献   

7.
200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统计,浙江省有26个县(市)跻身“2002年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行列。截止至2004年1月,26个“经济百强县”中有22个城市已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经济百强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2,(10):F0004-F0004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溧阳,历史悠久,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山清水秀,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78亿元,同比增长18.6%;  相似文献   

9.
我们张家港近几年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一定成绩。从1991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七位上升到1994年的第二位。199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百强县(市)第二名,1996年人均GDP3348美元,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党中央的表彰。近年来,全国各地来我市参  相似文献   

10.
陈鸣华 《群众》2023,(18):43-44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近年来,如皋市坚持“创新强市”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型县市建设为引领,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先后入选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科创江苏”试点县(市)、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2位,使科技创新成为如皋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11.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平原腹地,有“三乡宝地”之誉(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棉花之乡”、“内陆侨乡”及“佛祖圣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中国首届百强县(市),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2008,8(1):F0002-F0002,F0003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现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6个行政村(社区),本地人13103万人。1992年撤县设市.2001年被福建省列为中等城市。晋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被省政府列为福建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88.34亿元,财政总收入60.3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2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17元。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群众》2012,(2):27-28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走在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前列,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的首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昆山人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地方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绝不单单是追求GDP、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大》2010,(8):56-56
湘潭地处湘江中游,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之一。现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和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高新区,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10,(19):66-66,F0003
金华市重视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大支撑作用,科技强市建设稳步推进.1999年以来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2008年被列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实力五十强”、“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和“中国十大科学发展优秀城市”,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6.
“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浙江省玉环市由此得名^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玉环市的检察工作也走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我们锡山市乘国家改革、开放之东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持两项“全国冠军”,1992、93和95年蝉联三次被评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冠,95年获全国首届科技实力百强县(市)之冠。95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14.5亿元。财政收入10.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我市在全国已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2,(4):16-17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是城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每3年复评一次。在2011年12月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获得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23个城市(区)当中,南宁市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9.
张一鸣 《浙江人事》2007,(9):F0004-F0004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浙江人发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时代内涵感召下,以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不断书写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话。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中,我省30个县(市、区)携手入围,位居全国第一。浙江遍地开花的经济强县背后,不断支撑着、牵引着、闪耀着的正是人才的巨大力量。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三年来,浙江各地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市、人才强县、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为深刻揭示人才工作与百强县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着力展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科学论断在我省的成功实践,本刊特别策划,专门开辟“人才与中国百强县”专栏,本期特别推出来自温岭市的专题报道——《温岭:书写人才强市新篇章》,向广大读者展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浙江大地人才工作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20.
镇江是江苏南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五个中心城市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利全国城市的第三十几位,四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社会经济发展如此红火,是不是有人才开发在风助火势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应国根同志。记者:1996年,镇江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人均国内生产总伍1.27万元,基本实现了较高经济增长建立在较低物价涨幅基础的目标上。众所周知:按“人才是生产力第一要素”规律,以上成就一定与镇江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吧?应国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