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1984年12月2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1997年是香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主权回归,结束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英国对华政策冯仲平袁晓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到一年,中国大地上战火再起。蒋介石妄图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内战。与此同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同苏联的关系日趋紧张,冷战序幕已经拉开。美国出于反苏反共、称霸全球的需要,在中国采取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达赖集团叛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西藏的政策是在继承英帝国炮制的否定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 Sovereignty) 的所谓“宗主权”( Suzerainty) 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在解释这项政策时,美国又一直奉行双重标准和实用主义的原则;既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又在事实上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来对待,使该政策服务于美国亚洲总体战略和对华政策的需要。美国人早在19 世纪末叶就涉足西藏地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与西藏地方当局的交往还十分有限。战后伴随着东西方的冷战,美国开始积极插手西藏事务,特别是在50 年代,美国暗中怂恿和支持了达赖集团的叛逃。美国的这一政策在冷战已经结束多年的今天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国民政府围绕夏格巴分裂活动,同印度、美国、英国展开了一场交涉。著名分裂分子夏格巴在印度、美国、英国的支持下,乘国民党政府即将崩溃之机,“出访”三国,制造分裂。而三国对西藏的企图各有不同,印度企图继承英国在藏获得的侵略权益,美国企图取代英国而插手西藏问题,英国继续维持所谓中国在藏是“宗主权”而非主权的老调。国民政府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夏格巴的分裂活动和这些国家干涉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表明了中华民族的严正立场,夏格巴“所谋向外贷款贸易,及企图使西藏独立事,均未如愿以偿”。但是,国民政府也有失策,它错误地认为不发给夏格巴等人护照,他们就出不了国,幻想三国会尊重中国主权而拒绝在其所持“西藏护照”上签证,未料到关英两国会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5.
1965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秉承一贯的“言行一致”的作风,如约给予了巴基斯坦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为维护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巴两国空间上的障碍、军事合作机制的缺失、中国自身相对孤立的外交处境以及有限的实力限制了中国援巴的效果.鉴于中国外交与军事支持的有限效果,战后的巴基斯坦一改先前“亲中疏美”的外交姿态,在对华、对美和对苏关系上采取等距离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页)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前 ,美国确立了以中国为主要支柱的战后远东国际秩序观 ,这不仅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决策 ,而且使其远东战略深受中国国内形势的影响。出于抗衡苏联的需要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美国不得不将支持蒋介石政权作为其对华政策的核心 ,这决定了它的远东战略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炮舰政策,凭借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的.1949年大陆解放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我们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是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关于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条件成熟时采取适当的方式收回主权.因此,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权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1971年11月我国恢夏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针对当时联合国反殖特别委员会将香港和澳门列入殖民地名单,1972年3月10日我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黄华重申了我国对港、澳的原则立场,指出:香港和澳门系英国的葡萄牙政府所强占的中国领土,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联合国无权讨论这一问题,因此,不应将港、澳列入反殖宣言中讲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后来联大通过决议,批准了反殖特别委员会关于从殖民地名单中删去港、澳的报告.这就在国际上堵塞了帝国主义在香港策划“独立”或“自决”的根据,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妄想长期霸占香港和澳门的图谋.  相似文献   

9.
1840年6月28日,“世界霸主”英国依仗其“工业革命”后迅速壮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以鸦片贸易为借口,以强盗逻辑为理论。用海盗手段,悍然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英国通过这次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使中国开始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丧失了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后,象一个身不由己的弱者,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流中,  相似文献   

10.
黄世席 《外交评论》2013,30(4):17-29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条约名称、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冲突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等条款的规定,经过对涉及钓鱼诸岛的条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条款应解释为包括钓鱼诸岛;二战结束时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因为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而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日本应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战后同盟国与日本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南西诸岛等地由美国托管,日本不予反对,中国没有签署而对中国无约束力,美国应因其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相冲突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美日《归还冲绳协定》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诸岛交给日本,美国不仅违反了二战结束时有关条约的规定,而且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总之,根据有关涉及钓鱼岛问题的条约,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精神对这些条约的效力和含义等进行评估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国拥有对钓鱼诸岛的主权,日本对其进行的控制和管理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在进行军事对抗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场法律上的较量。法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鲜明例子,其各参战国,尤其是中国,特别注意法律手段的运用。从战前各方出兵的合法性对抗、战中法律事务处置,到战后《板门店协定》的签订,皆彰显了法律之于战争全过程的效能发挥。各国无不注重通过战前法律运用,论证己方作战行动的合法性,以赢得国际社会支持;通过战中法律运用,揭露敌方违法行为,遵守并利用战争法以服务已方作战;通过战后法律运用,固化战争成果,以实现战争所追求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2.
香港刑法在法律渊源上属于普通法系。遵循先例是普通法系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香港的《英国法律适用范围条例》规定:“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原则均在香港有效。”可见,香港现行刑事法律是奉行“遵循先例”原则的。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下的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犤3犦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其进展之快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是扑朔迷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执意在几个盟友的支持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国际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倒萨”:美国多重战略利益的汇合点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就是维持、加强美国的“一超”地位,建立美国的单极霸权。为此需要从三…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与核威胁。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与尼克松等美国总统都对中国实施了核讹诈与核威胁。美国在冷战期间将核武器纳入其针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盟友的全球战争计划,以维持美国在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是促使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重要因素。美国频频对并没有与美国处于宣战状态的非核国家中国进行核威胁并准备实行核打击,公然违背国际法,始终遭到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盟友国家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5.
从1997年7月1日起,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彻底结束了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着这一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重大历史时刻的到来,香港的法律教育制度也成为了我国法律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精神,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其以原英国为蓝本而建立的法律教育体制也将保留下来。本文就香港法律教育制度进行介绍,并将其与美国法律教育制度和内地的法律教育制度进行比较评述。一香港法律教育概况由于香港的法律是对英国法律的继承,所以香港的高等法律教育制度也…  相似文献   

16.
香港“占中”是以非法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的一场颠覆政府、企图分裂中国的软暴动。它采取非法集会抗议形式,破坏香港基本法,挑战中央对香港管辖的主权地位,企图摆脱中央政府对香港的主权管辖,其目标实质是要获得独立。中央政府对“占中”的基本方针应该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香港基本法,利用“占中”所造成的香港经济、社会问题激发香港市民的爱国热情,借此凝聚内地民众的爱国热情,掀起爱国热潮,喝止闹剧,揭露美国介入的丑恶一面,并针对“港独”倾向作出一系列部署与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17.
<香港基本法>在港实行14年以来,为香港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并因此得到了广大香港民众的认同与支持.但基本法第23条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规定至今却未得落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主权与人权这一对法制核心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厘清主权与人权的概念和内涵,揭示主权绝对论和人权相对论的理论缺陷,重新对照基本...  相似文献   

18.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及其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当代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运用这一战略构想,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彻底结束了外国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港澳回归祖国并且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遭致惨败的结局,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赔款二万万两,后加赎辽费等总共二万万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当时三年多的全部财政收入的总和……割地之大,赔款之多,主权丧失之严重,实属前所未有。 对于中国来说,甲午一战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清政府为了赔款而大量举借外债,肆意出卖国家权益以作抵押,中国的财政经济更加受制于人而不能自拔;同时战争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空虚,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从而更加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扩大侵略的胃口,战后不久迅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土地横遭宰割,山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法律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政工条例》提出法律战,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所谓法律战,就是依法用兵、以法为兵,运用法律武器支持军事作战行动,打击敌人,保护自己,促成战争胜利及其政治目的的实现。法律战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先于战争的开始而展开,后于战争的结束而终止,其在战前、战中和战后的任务有所不同,但相互衔接,始终围绕着为己方军事行动提供有效、强力、及时、全面的法律支持和保障,揭露、谴责、对抗、抑制、处置敌方非法使用武力和违法作战,以法律形式巩固胜利成果的主题。实施法律战要根据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治(外交)战、法律舆论战、法律心理战、法律军事战、司法对抗战等多种形式。法律战虽然是战时政治工作,但要打赢法律战,全靠平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