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窖1573     
《廉政瞭望》2006,(7):F0004-F0004
1996年11月,国务院将泸州老窖具有400年以上窖龄的酿酒窖池群明令颁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该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是我国唯一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窖池群,  相似文献   

2.
《党风党纪月刊》2002,(12):48-48
1996年,国务院下令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连续使用至今的泸州明代酿酒窖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予以保护。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酿酒行业惟一的殊荣。“国窖”亦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党风党纪月刊》2002,(6):48-48
1996年。国务院下令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连续使用至今的泸州明代酿酒窖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予以保护。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酿酒行业惟一的殊荣。“国窖”亦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党风党纪月刊》2002,(11):48-48
一种酒的名字,往往和它的产地、原料、水质或者酿造工艺等有关。而用数字来命名的中国名酒恐怕也只有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了。泸州老窖窖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酒业中仅此一家,被誉为“国窖”,而该窖始建于公元1573年,泸州老窖形象产品“国窖·1573”由此命名。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0,(20):71-71
在酒都宜宾流传着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解放前。宣纸、景泰蓝、五粮液是当时战败的日本迫切希望带走的技术。曾有一位日本游客在参观五粮液老窖池的时候.脚底下沾上了些许窖泥。小心翼翼带回国后,日本科学家如获至宝。他们利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析五粮液窖泥的成分,试图培养自己的“老窖”。但至今都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在我国酒类行业中享有"活文物"之称,它是我国酿酒技术和酒文化一个典型实例,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难以用现代技术替代。泸州老窖酒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其酿造技艺的重要载体之一——泸州老窖窖池群包括4口位于城区的有400多年历史的老窖池(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00多口分布于城区及周边县的百年以上的老窖池,它们中以"温永盛""天成生"  相似文献   

7.
唐剑锋 《实践》2007,(10):48-48
封坛洞藏年份酒泸州老窖华夏香"这酒好香啊!"随着泸州老窖封坛洞藏年份酒的开启,使得现场酒香四溢、醉人心脾。"玉液飞觞满座香"拉开了封坛年份酒鉴评的序曲,亦叩开了泸州老窖433年厚重的历史。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鉴评会高朋满座,白酒界群英云集。国家酒类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亚男会同四川省、泸州市等各有  相似文献   

8.
当你走进400年国宝窖池,当厚厚的浓香萦绕在你的周围,杨绍弟那坚实的身影也会映入你的眼帘——挖糟、拌料、上甑、下窖、封窖……他挥撒着汗滴,弯曲着身躯,27年的朝朝暮暮,他就这样默默地酿造着,为国宝窖池飘逸出的美酒琼浆,为中国名酒泸洲老窖的生生不息、辉煌壮丽,战斗在这里、奉献在这里…… 杨绍弟,泸州老窖酿酒一分公司国窖班班长,在北京天安门,在面对有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会时,他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相似文献   

9.
提起泸州,大伙儿自然会想起闻名中外的泸州老窖.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泸州还有一道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一带都颇有名气的地方风味小吃,这就是"江门荤豆花".……  相似文献   

10.
泸州财经学校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风景秀丽的长江之滨,凤凰山麓,是泸州唯一一所综合性,多专业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4名,其中教师89名(高级讲师21名,讲师46名),建制班58个,在校学生2500余人。学校办学50多年来,为泸州及沿海地区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干部和社会适用型人才,在川南地区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1.
<正>退休教师老梁的儿子大学毕业考上了村官,拿到介绍信后却情绪低落。原来他被分配到一个又穷又偏远的村子,条件很差。老梁打开一瓶陈年老窖:"要酿出好酒,少不了什么?"料优?水好?工艺精?小梁连着说了几个,老梁说答案都对又不全对,"要出好酒,离不了老窖泥。""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窖泥在酒窖最底层,其貌不扬,不了解它的人会以为它就是烂泥  相似文献   

12.
从毛泽东主席重庆谈判酬宾,到周恩来日内瓦会议宴宾,从朱德元帅品酒吟诗论韬略,到邓小平举杯庆寿,立下新中国基业的四位伟人,都与中国历史名酒泸州老窖结缘。四伟人喜饮美酒、以美酒款宴宾朋的故事,如今细细品来,如涓涓暖流,令人回味。毛主席与泸州老窖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革命圣地延安飞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屡次宴请谈判代表和社会各界朋友,而宴席上用得最多的就是泸州老窖大曲酒。后来,张治中将军隆重设宴款待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宴会上,毛泽东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欢迎,各界名流都…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主席重庆谈判酬宾,到周恩来日内瓦会议宴宾,从朱德元帅品酒吟诗论韬略,到邓小平举杯庆寿,立下新中国基业的四位伟人,都与中国历史名酒泸州老窖结缘。四伟人喜饮美酒、以美酒款宴宾朋的故事,如今细细品来,如涓涓暖流,令人回味。毛主席与泸州老窖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革命圣地延安飞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屡次宴请谈判代表和社会各界朋友,而宴席上用得最多的就是泸州老窖大曲酒。后来,张治中将军隆重设宴款待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宴会上,毛泽东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欢迎,各界名流都…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05,(11):59-59
从毛泽东主席重庆谈判酬宾,到周恩来日内瓦会议宴宾,从朱德元帅品酒吟诗论韬略,到邓小平举杯庆寿,立下新中国基业的四位伟人,都与中国历史名酒泸州老窖结缘。四伟人喜饮美酒、以美酒款宴宾朋的故事,如今细细品来,如涓涓暖流,令人回味。毛主席与泸州老窖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革命圣地延安飞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屡次宴请谈判代表和社会各界朋友,而宴席上用得最多的就是泸州老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两大活文物,均坐落在美丽的天府之国。一为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润泽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为修建于明朝1573年至今仍为世人酿造浓香美酒的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  相似文献   

16.
从毛泽东主席重庆谈判酬宾,到周恩来日内瓦会议宴宾,从朱德元帅品酒吟诗论韬略, 到邓小平举杯庆寿,立下新中国基业的四位伟人,都与中国历史名酒泸州老窖结缘。四伟人喜饮美酒、以美洒款宴宾朋的故事,如今细细品来,如涓涓暖流,令人回味。毛主席与泸州老窖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革命圣地延安飞赴重庆同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宁城县地处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自治区人口大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宁城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培养出了宁城老窖集团这样一个优势企业,创出了“宁城老窖”这个名牌产品。这个八十年代初还是职工仅有200人,产...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三商人     
吴钩 《廉政瞭望》2013,(16):49-49
如果要列出一个最有知名度的晚清商人榜单,我认为胡雪岩、盛宣怀与张窨这三位,是可以进入三甲的。由于小说与电视剧《红顶商人》的渲染.胡氏之名已经家喻户晓;盛宣怀则以“大买办”的盛名被写入主流近代史;张窖“状元实业家”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  相似文献   

19.
言青 《学习导报》2010,(23):62-63
“天有时,地有气,物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湘窖,得其良品万般机缘,方成上品:风味奇绝,逸吞悠远,心旷神怡之。湘窖酒,集邵阳之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在古老传说的故事里,与岁月一道流淌在湖湘大地的各个角落。追随着湘窖的味道,美酒与传说在时光的模子里镂刻出陈香的倒影,置身于馨香无比的名酒气氲之中,仿佛遨游时空,穿行在湖湘三千多年酒文化的历史长廊里。在这里,酒香与思绪交融,历史与文化交错,氛围与情感交织,厚重中绽放出深沉的文化光芒。不知不觉中,便被这色泽清澈、香气浓郁,口感绵甜、回味悠长的湘窖所感动。  相似文献   

20.
宁城集团的前身是八里罕酒厂、宁城老窖酒厂,一九五八年建厂后,它就象一艘无舵无帆的船,既没有前进的动力,又无行驶的方向,随时面临着沉没和搁浅的危险。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宁城老窖人,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抓改造、提质量、创名牌、拓市场、增效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烧锅式作坊,建设成为一个拥有6000名职工、1.5亿元总资产、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2万吨的白酒生产能力、在同行业中拥有很高知名度、跻身全国轻工系统二百强的国家大型企业。一九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