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北部湾”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中国区域涉及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香港等地。“泛北”架构需要合力打造。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力、科技力、经济力和文化力当中,文化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同时,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另一组力量,即政府力、民间力、企业力、统战力当中,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企业文化的自发形成和自觉发展 ,形成了一种力量 ,即“文化力”。文化力是导向力、推动力、凝聚力 ,又是扩张力、创新力 ,与利益驱动成为双重动力推进了企业的发展。青岛名牌的形成 ,伴随着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和文化力的增强 ;经营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把文化当作资源来经营 ,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 ,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动企业发展和名牌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文化因素日益渗透到经济领域,使经济发展长上文化力的羽翼,产生质的飞跃。因而21世纪的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提升企业文化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力本来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则使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苏正觉 《学理论》2012,(16):26-27
从文化经济的概念探讨入手,进而论述了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和知识经济的区别、文化经济的领域及发展文化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继而从国内外两方面介绍了我国发展文化经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文化经济的应然举措。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精神的贡献不单单是革命精神的反作用,而是文化力的决定作用。中国社会政治新秩序的发生、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常态的出现,都是由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力所决定的。我们只有从社会生成的视角全面认识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力向度,才能对西柏坡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王鸿 《理论探索》2005,3(6):90-92
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存在依赖于文化价值和文化生产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文化的创造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潮流,主动把握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这一当今世界性趋势,将对我国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煤炭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多重效益,为企业注入生命力和持久发展力。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怎样建设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进程中不容回避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新颜 《理论导刊》2007,(10):69-71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生产力发展区分为现代与后现代两个形态,后者主要体现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以及注意力经济这样几种形式;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应以"科技创造"为基础、以"人文创意"为前锋;其发展模式则体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下位驱动,以"创意经济"为上位牵引,这样一种"梯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民族团结发展史的客观角度出发,审视和研究民族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和意义,提炼、概括并阐释了民族团结文化力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指出了全面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以维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1.
人口现代化效应是人口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首次引入人口控制力概念来阐释人口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或经济社会发展力)。人口控制力主要由生育文化力、政府控制力构成:生育文化力是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力量,它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效应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府控制力是政府为实现其人口战略目标和人口经济规划去干预人口运行、调控人口变动的能力,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为生育率快速下降所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滕化鹏 《求知》2001,(11):31-32
中国加入WTO,对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引起了深刻变革,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国“入世”,对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我国文化领域,尤其是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文化产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14.
延续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时代使命。从传播力的视角考察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需要兼顾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的双重维度,既要肯定多元化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媒介和丰富资源对传播力的建构,也要正视复杂传播环境、分散的传播主体、单一的传播手段、僵化的传播内容和错误的受众观等因素影响红色文化传播力。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要致力于消除传播环境中的阻力、建构传播主体合力,增强传播艺术吸引力、传播内容认同力和对受众的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创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旨,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将文化力转化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现实反应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飞快进步的条件下 ,文化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和作用愈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化力的成长和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2,(1):18-19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的脚步却刚刚开始:美国是一个历史仅二百三十几年的北美洲新兴大国,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却"席卷"了全世界,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8.
塑造文化新面相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亘古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壮大。她的精神理念、核心价值、伦理道德、人文信仰,彰显了其无穷的力量,辉煌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因为中华文化以其悠久、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影响力,而具有持久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从而唤起民族的自觉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地球村落化之时,中华民族以大国形象崛起之际,应该怎样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怎样展示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面相,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思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知识经济到来的需要,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计展,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在对一些成功企业领导访谈和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于最近召开了“提高企业领导人现代文化素质”研讨会。现把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有很大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知识,而不是投资。因此,在这种时代企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而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在根本k又表现为企业领导人现代文化素质的竞争。有的专家说:…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基于中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