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三畏 《南风窗》2010,(6):96-96
<正>几年来,薛涌严厉地批评国内"主流学者",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先得分别一下"主流"的概念。在薛涌看来,"中国的主流学者",是应该打引号的。因为"草根才是主流"(薛涌一本书的名字),而中国的"主流学者",例如"主流经济学家"们,尽管也主张市场,但他们往往精英意识过重,他们的知识可能已经老化或比较有限,他们可能实质上是蔑视草根的。薛涌很不待见他们。每当他们有"不主流"的表现,薛涌的批评直言不讳。  相似文献   

2.
张洪彬 《南风窗》2011,(21):96-96
不少人把民主等同于选举代表。这种熊彼特式的看法,历来批评不断。卢梭早就批评过:"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王绍光嘲讽代议制民主只是投票选出主人的"选主政治",也可谓一针见血。在政治冷漠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批评就尤其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在现代社会提倡直接民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聚集到一起议事。代议制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麻烦     
原文概要:乔治&#183;W&#183;布什对台湾“总统”计划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举行“公民投票”提出了批评。他做得对。批评政府的人士认为。民主与独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过时。中国不会为台湾进行一场战争。但他们在这三个方面都错了。他们没有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名家评刊     
《南风窗》2010,(19):12-12
<正>还要天天重申基本的批评权利!鄢烈山(知名评论家)读完傅国涌兄的《重建批评之道》,不禁一声长叹,借句名言表达感受就是"毕竟是书生",太善良太忠厚了!综观傅文所谓"批评之道",重点不是在论道而是在论"术",即讲批评的修辞形态和手法。这种"反求诸己"(批评者)当然可以是一个立论角度,但未免舍本逐末。事实上,强调批评的"善意"非常危险,这是有惨痛历史教训的。  相似文献   

5.
李克诚 《南风窗》2013,(12):42-44
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青春期,让"50年代人"产生了一种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特殊的"政治关怀"。那就是,不仅在青年时期,他们几乎终身都在思考同一个宏大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这不仅与他们早年受到的红色教育有关,也与他们自身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每个人的"个人出路"也都取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0):95-95
<正>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知识分子的批判角色"、"批评的权利"这些字词和概念挂在嘴上。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因此对这种人我总是保有一份向往和尊敬,不敢有丝毫不敬。但真话总得有人来讲,批评的批评者乃是个人的人生实现,但这条路可真是寂寞万分。原因就在于以前的西方,有一两个世纪培养出的人道良心,它可以持续灌溉着批评者的热情之花。而在中国,"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价值流传,也使得知识分子批评的道德支持不虑匮乏,而且有很好的回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08,(10):11-11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其他在中国的外国记者一样,我最近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严厉批评,有些批评非常尖锐。有人在我写的有关奥运圣火在伦敦传递的博客后留言说:"西蒙,13亿中国人恨你。有一天有人可能当面向你吐唾沫,你将以冷血、法西斯和杀人帮凶的形象被写入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8.
石破 《南风窗》2013,(18):8-8
新西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被肉毒杆菌污染事件曝光后,有国内专家提醒消费者"莫迷信洋奶粉",国内奶类制品业界则认为外国品牌的丑闻正是他们"重夺失地"的机会,某些媒体也发表评论:"奶粉以后不能以国产、进口来划分质量了!"但从网络反应来看,中国家长对国产奶粉依旧缺乏信任;媒体对洋奶粉的批评反而招致网民普遍反弹;有论者认为"恒天然丑闻"最大受益者并非国产奶粉,而是其他品牌的"洋奶粉"。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是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崩溃的开始。三鹿公  相似文献   

9.
福布斯排名拷问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4日,《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2004年度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因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被挤出三甲排名,而引来嘘声一片。所谓的中国国情,再次成为一千专业人士和媒体批评《福布斯》中文版"水土不服"的理由。中国的主要媒体几乎都集中在上述3个城市,人们以批评来缓解自己心理的失落,却忘记了检讨自身老化的思维。其实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1989年3月15日晚,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郑永平谈了他正在撰写的硕士论文《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看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的美国对华政策思想》之基本构思。与会者就此进行了讨论。讨论集中在:①"两个中国"政策是中国批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割裂中国而概括出来的提法还是美国自身明确提出的政策?饶戈平提出是前者而非后者。论文的作者和大多数与  相似文献   

11.
张天潘 《南风窗》2013,(4):92-93
他们是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90后"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学意义上,他们是没有故乡、没有未来的中国独特城乡二元格局之外的"第三元"。在文化上,他们同样面临着这种窘境,农村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城市以讥讽的眼光消费他们。"杀马特"一词音译于英文smart,意为时尚的、聪明的。但由于文化知识精英的话语垄断与价值重构,让"杀马特"从"smart"一翻译成中文,就成为了其反义词。现在在微博上流行的"杀马特",指代的是这样一个群体: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  相似文献   

12.
张墨宁 《南风窗》2010,(25):46-48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对投资环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上,现在他们的批评重点则转移到了投资软环境,外企的本轮抱怨并不是偶然,而是自2005、2006年出现的对外资摇摆态度的累积效应。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使外企与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一致,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对待外资企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5,(14)
<正>前段时间,"贩卖儿童应判死刑"的图文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声势浩大。尽管它是在为某家婚恋网站营销,但体现的社会心态无疑是真实的。所以最高人民法院都出来回应了,说:"人民法院对拐卖儿童犯罪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治的基本立场……"当然,最高法表态前就有争论。就在人们转发、点赞的时候,一些精英,或自以为是精英的人不舒服了。他们批评大家"没有法治意识",说这是在追求一种"嗜血"的"群众暴力"。甚至,精英们还重  相似文献   

14.
邢少文 《南风窗》2012,(4):12-12
近两年来,关于富人的移民潮时常被讨论,甚至被当成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意象之一,有着几分借酒浇块垒的味道-似乎中国的有钱人都在着急"逃离"这个国家。也有人说:让他们走吧,他们已经不再是中国新时代所需要的富人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写道 :“有了一种规范 ,有了规范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① 如果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遗憾地认为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远未“达到成熟”。沃尔兹也曾经对习惯于罗列历史和经验而缺乏抽象演绎的“归纳法”学者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 ,“多数的国际政治学者还没有遵守‘适当的探究程序’。更糟糕的是 ,他们还没能弄清楚他们的适当的探究程序可能是什么。”② 这本书虽然最初出版于 1979年 ,但是今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背离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转型持某种怀疑和批评的观点。这种评价的历史渊源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其核心观点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在社会制度上脱离社会主义、中国在对外关系中背离第三世界。对于这种评价,我们的确需要予以澄清,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从更根本、更长远的角度造福人类,有益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7.
章剑锋 《南风窗》2008,(18):40-42
并没有多少人对AEG进入中国市场抱以积极评价,他们将之视作扔钱之举——因为中国存在"体制问题"。不过,AEG早就习惯了质疑,他们总会被认为是发疯了。"所以,这一次当别人又开始说我们疯了,我们觉得可能这样做(在中国投资)是对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大国工匠,匠心筑造中国梦。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各业有工匠。人们不禁要问,"工匠"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工匠"在张秉贵"一团火"的爱岗敬业中;在李素丽三尺票台的亲切问候中;在任素永长安街指挥交通的背影中……他们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灵魂和脊梁。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个普通却又特殊的行业,普通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守护在我们身边,特殊是因为他们经常忍受着常人不能承受的坚忍辛劳,可能"天天有流血、时时有牺牲",他们,就是人民警察。近年来,北京市民切身感受到,社会治安越来越好,警察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2)
正近来,有一篇网文《请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在中小学生家长群流传。该文称:"……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有些家长以为国外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无论哪种情况,他们首先是有一个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付出,这个过程是谈不上快乐的。快乐是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我去参加女儿班的家长会,老师们也异口同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引发了笔者很多的反思。一是个大事,关于建立国学院的争论,所谓"国"学,不能不谓之"大";二是教育问题,也许不大也不小,关于家庭私塾教育的系列争论,尤其以郑渊洁在其儿子亚旗身上的实验成为近日热点;三是个"小"问题,关于理科生越来越缺乏人文素养的批评。这三个问题,最近炒得热。三者,分开来论,都是问题,一个个都值得郑重讨论。但合起来看,就是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及其教育体制下的变异和缺失。穷则思变,"变"本不是坏事,也是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