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王君 《国际展望》2012,(3):94-105,141,142
当前,朝鲜半岛形势由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国家全面进入权力过渡阶段而充满不确定性。在朝鲜权力交替的敏感时期,各方为恢复六方会谈、重启半岛无核化进程进行的积极努力受此影响而放缓。朝鲜寻求核武器既是朝鲜半岛南北长期敌对、朝美间的冲突所铸安全困境之果,也是引发东北亚地区更大范围动荡的诱因,并且由于朝鲜权力交替蕴含的潜在风险,核危机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增大。针对半岛核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发挥着稳定地区局势、推动半岛无核化的积极作用。结合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在客观分析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围绕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和实现半岛无核化这两大战略目标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和平繁荣与稳定的核心问题是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问题,而影响半岛局势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朝鲜半岛上同一民族分裂为朝韩两个国家,外因是对半岛局势必然要产生深刻影响的日、美、俄、中四大国.中国是雏护东北亚和平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能够而且必须担当一定的角色,这是由中国在东北亚角色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年未,金正日逝世的消息成为世界政坛和国际政治领域最令人震惊也最出人意料的事件。人们在瞠目之余,对金正日离世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更加关注。无论如何,作为世界政坛中的风云人物,金正日的逝世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及世界地缘政治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于迎丽 《当代世界》2009,(11):43-45
2009年,朝鲜半岛的局势大起大落,令人眼花缭乱。及至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朝鲜,并带回朝鲜同意参加多边会谈的承诺,解决朝核问题的曙光似乎再次闪现,朝鲜半岛局势的动向又一次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生 《当代世界》2009,(10):29-31
自2009年春季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可以说是跌宕起伏、阴云密布,朝韩关系更是针锋相对、风波频起。直到8月15日,李明博发表如果朝鲜愿意弃核,韩国政府将推动朝鲜半岛新和平构想,愿意通过政治对话来消除分歧的讲话之后,朝鲜半岛局势才出现自他执政后的首次缓和迹象。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总体运行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但推动安全困局发酵的因素依旧存在。朝鲜半岛局势继续表现为紧张与缓和交替的冷战状态,中日关系出现僵局的症结并未解决,战略互惠名存实亡。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与朝鲜半岛是东亚地区两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韩南北关系的变化动向,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形势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台湾问题或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问题的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内战的延续,目前呈现尚未统一的政治对立状态;后者是国际社会强力介入造成的朝鲜半岛分裂及出现“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一、 中美元首再次互动,美对华政策心口不一 8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就特朗普年内访华和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特朗普高度认可当前美中关系发展态势,认同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并愿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然而,双方刚结束通话,美国就举起拟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的"大棒",并于18日正式援引美《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华发起专门用以打击竞争对手的"301"调查.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朝美关系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朝美关系走向一直牵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去年初布什政府一上台,朝美关系即急转直下,从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缓和走向美对朝的强硬.布什执政已有一年半,朝美关系仍未从僵硬状态中摆脱出来,这对于未来朝鲜半岛局势将产生何种影响?美国会不会利用打击恐怖主义将矛头指向朝鲜?未来半岛会不会再次爆发危机?回顾冷战结束以来朝美关系几经波折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解析当今朝美关系的走向,为正确判断未来的朝鲜半岛局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冷战时代的遗产,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去年10月,因朝鲜的核开发计划而酿成的一场危机,又使刚刚趋缓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陷入迷雾之中。众所周知,战后,美国一直执行敌视朝鲜的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对朝的做法虽有所变化,但实际上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始终没有脱离“不统不乱,不战不和”的底线。克林顿时期采取了“软着陆”政策,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布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降临。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最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鲜半岛南北峰会达成《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创设东北亚安全机制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而目前有关各方正积极准备有关朝鲜半岛停战机制的四方部长会议,以及六方会谈外长会议,也都包含这一方面的考虑。但如何设计东北亚安全机制,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关系是什么,等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思考,未来的道路仍很漫长。  相似文献   

13.
国是     
《南风窗》2012,(19):18+20
高层High Level胡锦涛中越关系因南海争议出现一些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新华网电,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7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就巩固和发展中越关系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近来,中越关系因南海争议出现一些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要坚持政治解决南海争议,坚持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道路,坚持双边谈判和友好协商,坚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在当前形势下,双方要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任何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的单方面行动,不使南海问题影响东亚合作和地区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4.
朝鲜将往何去?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究竟怎样?六方会谈的前景如何?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将采取什么模式?这些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者瞩目的焦点。近期,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着重分析、探讨了这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包括外交部前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杨和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詹姆士·舍弗教授,美国区域安全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曼苏罗夫教授,韩国汉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郑在浩教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年初伊始,朝鲜半岛就呈现一片乱象。在国际社会关注开年不利的半岛局势走向时,朝韩关系动态成为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因为导致近年半岛冲突频仍的原因,显然与李明博总统执政期间的朝韩关系紧张难脱干系;而金正恩继任朝鲜最高领导人和朴槿惠当选新一届韩国总统,也在本地区各方不堪压力的背景下承载了国际社会对双方关系和地区形势转圜的期待。但种种迹象表明,朝韩关系寻找出路的过程,注定是纠结而曲折的。双方如能均衡解决安全关切,将有利于半岛走向稳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就在陈水扁紧锣密鼓准备"5·20演说"的时候,中共中央授权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5月17日凌晨发表声明(下称"5·17声明"),就当前海峡两岸局势及未来大陆对台政策阐述了大陆方面的立场。声明发表以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以海外舆论称"5·17声明"为"胡  相似文献   

17.
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被人为地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六千万朝鲜人民至今仍然承受着民族分裂的痛苦。而且,由于战后四十年来38°线两侧一直对峙着近百万大军,致使朝鲜半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这种严峻的军事对垒,不仅严重阻碍了朝鲜南北两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加深了民族分裂的痛苦;而且使朝鲜半岛形成为世界上几个"热点"之一。因此,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就不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就在当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分别在上午8点、8点30分、10点45分、12点、下午2点50分、4点10分和5点40分向东部海域试射了7枚导弹。一时间朝鲜半岛局势引发各方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朝鲜半岛究竟发生了什么?朝鲜究竟为什么频频试射导弹?中国应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9.
外刊论朝鲜核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10月9日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此举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方强烈要求朝鲜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中国从推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赞同安理会作出有力而适度的反应,今后将继续加强磋商,密切配合,冷静应对,希望朝鲜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推动半岛局势向缓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信任措施”视角下的两岸军事安全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