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谐,这一形式内容的统一体,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一宏观微观与动态静态之中.小提琴的谐振产生的和谐之美,在500多年的历史时空中,带给了我们无限享受和无穷的思辨.本文从小提琴制作基于人性化创造与视听的和谐之中,分析与阐述小提琴诞生与辉煌带给我们的审美思辨.  相似文献   

2.
刘珏 《各界》2009,18(4)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美心理结构的要素整合及其特征刘晓英,王岸英人类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它们分别适应于认知、实践和审美等活动。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主体适应于审美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结构形式。审美心理结构直接参与审美过程,并在美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审美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1)
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和引导人的方式来"美化"人的生存状态、"美化"人的思想观念、"美化"人的行为规范。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审美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通过审美体验来感知、感觉、感受所要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空间的建构路径在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研究;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主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5.
汉语明显地具有空间性特质,汉字的象形往往取材于自然空问的外部媒介,彰显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亲切,以富有空间感的形象体察与拟像构架实现了汉字对“象”的寻求;而其自由开放的空问语法和“立体言外”的空间架构都在语法和语义层面呈现了“纵聚合”和“意在言外”的空间话语效果。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生发出无穷的意义空间,并且深化在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深处,积淀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诗性传统。意象形象、妙悟思维和空间美学构成了中国独有的诗性传统。在后发现代性的语境中,以空间性质的自觉妙悟与审美体验介入当下的审美实践与艺术经验研究,更是天然地弥补了文论建设的不足,从而发掘外部泛审美语境与内在生命精神的互动,进而增强文论在新时期的介入性。  相似文献   

6.
陈华 《理论导刊》2014,(4):101-103
关中石雕拴马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立足"桩眼"的视域,选取拴马桩艺术形式的空间结构、时间脉络、人的发现三个维度对其审美文化内涵展开论述,进而指出,关中石雕拴马桩的文化内涵结构表现为:俗家的追求、儒家的基础、释家的路径。关中民居石雕拴马桩的审美风格集中体现为实用、庄重和包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宁 《学理论》2014,(2):143-144,169
在日本历史上,与谢芜村是继松尾芭蕉之后又一位享誉俳坛的俳句诗人,还是集南画之大成者。芜村所处的时代汉学风靡一时,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他逐步加深了对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文学理念的认识。在王维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芜村创作的俳句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限画意,流露出作者融入自然时淡然宁静的心境和超然洒脱、离俗的处世态度,以"无我之境"的审美心境去观察大自然的一切,感受自然之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除此之外,芜村在创作过程中还渗透松尾芭蕉的幽雅、闲寂理念,在俳、画、禅缘中表现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情趣、透露出美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审美作为政治艺术与公民政治的双向交叉点,体现其在公民政治心理层面从政治自然到政治自由的过渡的功能。合目的性是公民政治审美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为从形式与实质这一对美学范畴出发,展开为形式的合目的性与实质的合目的性,演绎了从政治自然到政治形式美、政治实质美最终到达政治自由的逻辑过程,并由此通过形式美和价值美外化为价值进入制度、哲学进入政治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成乔明 《学理论》2009,(19):88-89
格罗塞的艺术起源观实际是一种多元起源理论,他认为,原始人的家居和身体装饰艺术起源于两性求偶的结果、原始造型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拟、原始音乐和舞蹈起源于审美。格罗塞艺术起源观大致存在三个问题:低估了原始人的精神想象力;高估了原始人战胜自然和内心恐惧的能力;混淆了多元艺术起源的逻辑顺序。其实巫术和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可能是艺术最初的起源;劳动和模仿是艺术产生的手段;游戏和求偶创造了艺术产生的契机;而审美则应当是更晚的事,即生存危机解除之后的精神娱乐而已。  相似文献   

11.
将空间、时间乃至二者关联性的内涵疆域无限扩深,则空间与时间交互指向、达成与化生,于是时空便从根本上突破并包含外在(物质)形式之规束,达成自体超越性并可超越自体。  相似文献   

12.
将空间、时间乃至二者关联性的内涵疆域无限扩深,则空间与时间交互指向、达成与化生,于是时空便从根本上突破并包含外在(物质)形式之规束,达成自体超越性并可超越自体。  相似文献   

13.
陆晓 《学理论》2013,(24):197-198
出版业新发展对人才出现新的需求,现代出版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出版业是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人才的培养是出版增长的动力源。一个优秀的出版创意能化为神奇,创造出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简言之,出版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资源,是创造无限增值空间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2)
海德格尔与卡西尔虽都将空间的解释权赋予人类自身,但在还原的路径和理论的归宿点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空间理论南辕北辙。海德格尔将空间视为"此在之空间性",空间只有与此在相关联才有存在论上的意义,因而是有限的;而卡西尔则主张从人类的行为空间或实用空间中还原出象征人无限创造性能力的"符号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人类利用自身发达的智慧创造出超越纯自然进化的奇迹,并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取得了主动地位。人类的继续进化将在依赖自然的基础上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展开,而自然环境的发展也已经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类不可能依赖现有的自身结构和能力水平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限控制和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人类将刻不容缓地再次调整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重新评价这种关系。可以断言,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再认识和再改造中,也必将实施对自身的再认识和再改造。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但技术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可以通过建立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机制,促使技术活动的合理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技术扩张的后果: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工业文明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这一强大的武器征服和改造自然取得空前胜利的时代,在工业文明下,科学特别是技术的功用被无限放大,科学技术被理解为驯服自然的最有效工具,于是,人们把自然当作可以任意摆布的机器、可以无穷索取资源的原料库和无限容纳工业废弃物的垃圾筒。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大大超出了自然的承受限度。当人类对自然进行掠…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青年的成长和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不断地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审美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审美教育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从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审美与社会)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正因如此,审美教育几乎是和  相似文献   

18.
王文权 《学理论》2009,(23):173-176
本文分析了装饰性绘画和人们常说的装饰画的区别,装饰性绘画的本质定位及几点体会:装饰性绘画作品注重画面上下左右间面积的经营,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的纵深立体效果;装饰性绘画在构图,完全凭借形式感所表现的美来打动、启示和熏陶观众,从而改变观众的审美观;构图往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了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构图法以及蒙太奇式的自由组合构图法;装饰性绘画在构图时,把空间美提到同形象美同等的高度一起研究,使形象适应空间,空间创造形象;装饰性绘画的构图,不仅要向传统学习,总结前人的经验,还要向生活学习,接受自然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自然审美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愉悦身心。进行自然审美可从把握最佳审美时机、选择最佳审美位置、充分发挥审美想象、联系文化历史审美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与智者同行     
张勇 《民主》2024,(1):37-38
<正>人物名片王春芳,民进沈阳市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出版社高级策划编辑。编辑《铜行里》一书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这个时代,面对挑战,让追梦人有了创造事业、实现梦想、发展自己的无限空间,感谢这个时代,让王春芳的人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感谢出版这个职业,让王春芳走进了花开梦想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