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8年12月,北平解放的和平谈判开始。中共代表和傅作义代表经过三次正式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何平”之意。北平素有“人文荟萃之地”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当年中央决定定都北平,感到压力最大的,是成立不久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北平的情况太复杂了,国民党逃离北平前,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大量军政人员转入地下,图谋东山再起。抗战期间,北平被日伪长期统治,许多日伪特务虽然依附过傅作义,但也自成体系,反对共产党执政。傅作义集团中有少部分人竭力反对和平起义,和谈成功后,他们转入地下,从事与新政权为敌的活动。辽沈战役结束后,数万国民党散兵游勇涌到北平,再加之北平原有的反动会道门黑帮组织众多,他们中有的被收买,祸害百姓,蓄意扰乱北平的社会治安。上述敌对势力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3.
伍佳 《北京观察》2009,(2):48-51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1月22日.傅作义将军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月31日.北平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民生 《台声》2004,(1):57-59
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马贯中 《黄埔》2012,(3):77-77
编辑同志:你好!我叫马贯中,是黄埔二十二期同学.看了《黄埔》杂志2012年第一期特别策划栏目中安毓淼同学写的《在校忆往》一文,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和安毓森、侯廷梁都是于1948年5月份从北平考取成都军校,侯廷梁还与我是北平平民中学的同学。  相似文献   

6.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曾给予极大关注,对少数民族干部更是关怀备至,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亲自出面,一言九鼎,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现择录其二,与读者共同缅怀他们的崇高风范。毛泽东与“绥远方式”北平和谈期间,党中央就曾考虑将绥远问题同北平问题一起解决,以缩短整个华北解放的进程。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傅作义将军对当时的华北局势还存在某种幻想,使绥远问题被搁置起来。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将军执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二十四款和平条约,交出20个师的…  相似文献   

8.
国共北平和谈中的卢郁文张富祥,王英春图为卢郁文(后排右五)与董必武(前排右三)、李济深(前排右四)、邵力子(前排右五)在参加国共北平和谈进合影。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早已载入青史,永昭后世。但和谈中国民党代表团秘书长、河北人士卢郁文先生的事迹却鲜为...  相似文献   

9.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10.
杨早 《同舟共进》2010,(5):62-65
【谁的北京?】自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至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复改北京为北平,北京在五百余年问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清代前期满汉分居内外城,界限分明,城市公共生活的特征尚不明显。清末民初,满汉杂处,且大量来自外地的官吏、教员、学生、文人遍布九城,形成了近代北京独有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1.
崔晨 《北京观察》2009,(9):30-3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剧目等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由北京市政协策划并特别支持的话剧《北平·1949》就是“盛世华章——为伟大祖国骄傲”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的剧目之一。该剧以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战争事件为时代背景,着力刻画毛泽东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政治韬略.令北平城内时任国民党华北总司令的傅作义经历了深刻的思索与转变,在战与和之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同时也表现了傅作义的深明大义。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我和中共北平市委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干部一起,随着张秀岩大姐、张晓梅同志进了城,2月24日组成了北平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此时,为筹备第一次全国代表妇女代表大会组建的工作班子也从东柏坡来到北平。3月,第一次全国妇代大...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周恩来在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取得节节胜利,蒋介石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土崩瓦解,胜利捷报频传。从东北进关的人民解放军,与华北野战军会合作战、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北平城外诸多据点与城镇,直逼北平城下,国民党华北五省剿总司令傅作义已作了谈判的准备,北平解放在即。  相似文献   

15.
北平:45年前的历史一页丁晓璐1949年2月2日,中共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按管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这天是北平和平解放的第三天,也是中共北平市人民政府机关正式迁入北平城内办公的第一天。就在这一天,奉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北平市公安局局...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曾有幸在阮慕韩同志领导下工作了两年,时间虽短,但往事如新,终生难忘。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特写此文,以志纪念。步入政法部门的引路人我出生于天津,长在北平。上初中时受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在北平地下党的引导下投身革命工作。日寇投降后,我随刘仁同志(原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长,当时被任命为北平市委书记)率领的晋察冀接管北平的干部队伍,从边区首脑机关驻地阜平县集结出发挺进北平。因国民党军队由美帝国主义空运先期到达,当地汉奸部队摇身一变成为国军,我们未能进城。只到了平西温泉一带,和城内的地下党组…  相似文献   

17.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彭泽湘,由延安回香港,路过北平,召集解放行动委员会华北局干部开会。彭泽湘指出:抗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蒋介石保存实力,决不派兵北上抗日,宋哲元只有三个师,无法固守,北平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建议北方的同志,即日转入地下,组织群众,坚持抗日卫国斗争;在北平的南方同志,各自回家乡发动群众,联合各阶层人士抗日救亡。当时,解委会在北平的外省成员共有20余人,其中李伯玉、张牧野、吴建东、黄邦达等都是皖籍。大家都在会议结束后3日内纷纷起程奔赴故里。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春,我从石家庄调往北平,当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不久。进城后我被安排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10月1日那天,由机关组织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我站在金水桥西侧,亲自聆听了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亲眼目睹了由毛主席按动电钮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陆海空受阅部队的雄姿和广场上几十万群众载歌载舞、欢呼雀跃的宏大欢庆场面。那兴奋、激动的感受,今天回想仍旧令人振奋、难已忘怀。  相似文献   

19.
中央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产生的。1949年1月30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共和谈,率部接受改编,北平(今北京)获得和平解放。为了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北平和谈协议刚刚签完字,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  相似文献   

20.
潘汉年——上海统战工作的楷模吴祥华黄金平1949年5月,潘汉年奉中央指示,离开香港来到北平。在北平,毛泽东、周恩来等分别接见了潘汉年。中央决定潘汉年担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分管政法、统战工作,他将随解放大军一起进入上海。帮助民主党派整顿发展上海是中国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