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张振国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第三卷中提出这样一个新思想和新观点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第255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富裕,是在生产力迅速发展基础上人...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4,(34)
最近,邓小平在会见国际友人时,许多朋友怀着浓厚的兴趣向他提出: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作了精辟的阐述。谈话内容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增强了等。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从国际共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讲,邓小平不是“第一人”、不是“第一次”。应当准确、客观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他在这个方面的杰出贡献,应当从四个层面全面准确地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王宗浩邓小平同志的市场经济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这一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的,这也是他一贯的经济主张的不断发展、逐步成熟和最终完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但是,邓小平并不是片面地、单纯地强调经济增长,他始终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而全体人民应该不断的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最近,他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又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当前,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于我们坚持党的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杨企玉社会主义应当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应当比资本主义快。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1978年9月,他就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贡献张浩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不是偶然的突发奇想,而是他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和思想基础。因此,...  相似文献   

9.
1997年2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变故,而是一个既定的进程日益迫近终点:邓小平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只有他的家人和党的新一代领袖们知道这个消息。根据医生解释,他的心脏健康,肝脾也好,没有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把政治稳定置于战略地位予以极大的关注,并反复加以强调。同时他不是孤立地谈论政治稳定,而是恰到好处地把政治稳定与改革和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廉政建设以及执政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思考和阐述。他的思想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反对腐败问题的基本思想曲春郊早在1982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反对腐败的问题。当时他曾尖锐地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  相似文献   

12.
一 1979年12月初,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到二十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争取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人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他还说:这个目标"不是随便说的.我们现在只有二百几十美金,如果达到一千美元,就要增加三倍."这里,邓小平实际上已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普雷斯说。“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判断道。“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思路。30多年来,党和人民为改革邓小平指出的各种弊端,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强调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我们的基本制度是好的,具体的体制还有许多问题。纪念邓小平,就要弘扬他的改革精神,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精心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时,对关系这一事业兴衰成败的最为关键的人才问题,进行了深远的战略思考,并系统地形成了具有他独特视角的新的人才观,也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邓小平同志高度谋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大计,视“后继有人”为民族存亡续绝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这是他新的人才观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同志一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的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时,有很多独到之处: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整体性很强,他曾说“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政治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联系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正是坚持了这一观点,在诸事物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到胸有全局,从整体出发去认识社会,判断形势。他设计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人才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早在1982年10月他就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1991年8月,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为此,他“建议中央  相似文献   

18.
<正>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再强调,党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他对领导班子的建设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他的这一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而且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新时期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领导班子建设的战略意义邓小平认为,领导班子问题决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问题。首先,这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以坚持的问题。早在70年代中期,他就提出:“领导班子问题,是关系到党的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36年了。经过36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矛盾凸显期。对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把中国经济社会现在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归结为邓小平设计的错误。这是对邓小平改革发展理念和思路的误解或误读。这里,我想重点就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一有一种说法: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反映出他的老年心态,经济上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