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湘潮》2007,(7)
清末女学的萌发、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割让,五口开埠通商,大批外国传教士入华,他们在传教的同时,着手创建各级各类教会学校,于是教会女学随即出现。与此同时,国内维新识士、开明绅士也开始倡言女子教育,并积极付诸实践,在民间兴办了一批女子学堂。在内外压力的影响下,清政府也逐渐改变了对女学的态度,于1907年颁布章程,使女子教育合法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它肇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促成了中国人自办女学思想的产生。民国政府时期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对女子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发展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事务中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时期,民初对抗性的央地关系是制约国家转型中的突出问题。民初的央地关系先后历经辛亥革命时期中央权力对地方的失控,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地方权力对中央的架空,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三个发展阶段。民初央地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既受国家转型的深刻影响,也严重制约着国家的现代转型。近代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中央集权政府,打破地方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有效地对整个社会进行整合,引领国家实现现代转型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大型厂矿企业办学是近代石家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弥补了当地学校不足的部分缺憾。厂商兴办近代学校拉动教育,带有企业办社会的味道,虽然大多企业是出于无奈,但这些厂矿办学对石家庄城市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的中国,伴随着中央权威衰败化及政府职能转移的同时,地方主义政治势力正在形成,经济领域里民族企业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北洋政权与带有买办资本特征的周氏企业的关系,以及这一历史时期的政府经济行为走向,从而揭示近代华北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和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6.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保定军校)开办于清末民初改朝换代的1912年,因财力拮据和军阀混战而停办于1923年,是我国近代一所设施完整、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正规化军事学府。保定军校蜚声海内外,开创了近代中国军事科学教育的先河。今年2月我回保定休假,几次来到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备处,拜访了筹备处办公室主任,参观了保定军校文物史料展室,察看  相似文献   

7.
王秀霞 《理论学刊》2005,1(9):106-107
清末,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女权、提倡女子教育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呼声;同时,伴随着实业教育思潮的兴起,发展女子实业教育也被郑重提出。民国时期,女子实业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张謇、蔡元培、黄炎培、邹韬奋等。他们从多个方面探究女子职业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一早在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就以生利分利理论为武器,深刻地揭示了实业和实业教育对中国救亡图存、求富求强的重要意义,突出强调了女子实…  相似文献   

8.
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时期,这短短的十几年,福建思想界冲破封建束缚而日趋活跃。而作为这些思想的一种载体,近代福建报刊就在这深刻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清末福建报刊的起步福州、厦门为福建最早创办报刊的两个地方。清季光绪二十二(1896年)年间,福州绅士(爱国华侨黄乃裳)“以兴设学堂办报馆,为开通民气之计”,而首创《福报》,标志着近代报刊在福建的兴起。《福报》基本情况为每两天发行一次,每次出版四开两张,以四号铅  相似文献   

9.
蒋民国 《世纪桥》2009,(19):38-39
清末民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西方文明的影响,新的婚姻观念、新的婚姻制度和新的婚姻礼仪逐步流行。其出现原因可以归结为政治变革、新的婚姻观念传入、女性的经济独立、近代教育的促进四个方面。同时也必须看到,清末民初的婚姻新气象仅出现在局部地区,限于特定的人员,不平衡性较显著,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仍以传统的婚姻为主,但这些新气象的出现,其积极意义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有个酝酿发展过程,时间可以从1894年底兴中会成立算起,一直到辛亥年推翻满清统治后的袁世凯复辟。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选择,林林总总。"改良"还是"革命","先革命"还是"先教育"?清末翰林蔡元培辛亥革命时期,满怀爱国爱民感情,顺时而为,在强国之路上孜孜以求,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档案资料是历史研究最基础的材料之一,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以其真实、直观、具体的态势为后人进行多角度的历史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文章从山西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利用档案资料开展山西抗日根据地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档案资料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土地问题、文化教育等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在生态移民实施过程中许多移民新村新建了多所设施一流的中小学校。但由于所处区位、办学历史、人员编制等众多因素影响,这些学校在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特别是教师队伍配置上还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使教育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生态移民战略工程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党校函授教育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整体推进,通过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党校函授教育领导体系、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和营造和谐发展的党校函授教育外部环境等措施,构建和谐发展的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体系;应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推进党校函授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辉煌一时的山西票号在向现代银行过渡中曾出现过两次机遇,但都没能把握住。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就票号错失变迁机遇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根源在于:第一次合组银行失败———初级行动团体的缺失。由于其内部制度导致了决策层创新能力的逐步弱化,阻滞了初级行动团体的形成;第二次合组银行失败———次级行动团体缺失。由于组织内部各利益主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合组计划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5.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苏区依托各级苏维埃政权,严厉取缔私塾,在禁止私塾的基础上,创办列宁小学,使儿童接受文化知识和革命教育。中共推行的严厉取缔私塾的政策和种种措施,既是建设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又符合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趋势。中共在取缔私塾、建设列宁小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同时也暴露了照搬苏联经验、对中国国情认识不足、对传统教育模式理解有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德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率领八路军总部和三师主力,转战山西并指挥华北战役,和山西解放区军民共同度过了长达两年零七个月的峥嵘岁月。为太行精神的孕育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朱德指挥华北抗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太行精神的最初孕育、朱德指挥八路军与华北人民血肉相连的团结精神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内容、朱德与华北军民顾全抗日大局的奋斗精神是太行精神的拓展发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教育发展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教育学说和毛泽东教育思想在现代的运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政府和领导要以战略眼光抓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赋予各级党校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搞好党校干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其目前还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馆藏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党校图书馆应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开发馆藏资源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 ,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山西必须面对挑战 ,加大“科教兴晋”战略实施的力度 ,努力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并建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兴晋富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