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除少数属资源型贫困外,绝大多数属于素质型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新型农民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建设且不可持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牛鼻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毛永忠 《政策瞭望》2006,(12):39-40
十六届五中全会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实行村务公开,正如在农村打开了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窗口”,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村务公开是新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作为两支重要力量,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农民居于主体地位,两者是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的。下面,笔者结合红河州实际,对政府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阐述。一、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沈永明 《当代广西》2006,(15):30-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是中坚力量。因此,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群体”、“服务型群体”、“务实型群体”、“致富型群体”,达到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凝聚民智民力,共同建设农村新家园。强化培训,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学习型群体建立学习型的党员队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张华华 《当代广西》2006,(19):39-4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新型农民”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崭新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实质上是指“现代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中国“传统农民”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素质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其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是各级党委政府,主体是广大农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我区当前农民整体素质来看,一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观念陈旧;一部分农民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部分农民民主意识淡漠,不关心政治;一部分农民固步自封,愚昧落后;一部分农民忽视生态…  相似文献   

11.
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新农村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何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理想图景变为现实?本文试图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一、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分析 (一)农民的主体地位与现实问题分析谁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农民。纵观各国,远如欧美,近如日韩,莫不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惠兰 《山西政报》2006,(22):38-39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因地制宜地进行论证和规划。中央和地方都划出了相当数量的财力、物力准备对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然而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民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比硬件建设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秀玲  杨川 《传承》2006,(7):10-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石乔 《云南人大》2007,(12):4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应该怎样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保障农民唱好“主角”,使国家投资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对接?这一系列问题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同时又是亟待求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明清 《新重庆》2006,(7):30-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和一场宏大的持久战,其进展及效果不仅有赖于政府的引导支持,更取决于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必须把调动和保护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出发点和动力源,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改革政府工作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大力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放手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活动等,使农民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作为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中国农民心目中美好家园的代名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于新农村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期盼和要求,农民眼中的新农村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在我们对全国20个行政村的调查中,农民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抓好新农村建设,最紧要的是要有“新人”,就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抓住人,依靠人,工作就好开展,问题就好解决。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比硬件建设更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薛永 《淮海论坛》2006,(4):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本调研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阴市处于苏南经济板块“第一方阵”,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主渠道,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从基层的实际来看,县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统筹、重点在富民。我们江阴的做法是,走新型“三农”发展之路,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实行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置业富民、保障富民,构建富民长效机制,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把“三集中”作为新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