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江南古城宣州,人杰地灵。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有诗云:“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宣州经济已有了长足发展。春寒料峭时节,欣闻宣州撤市设区,记者一行四人又一次来到了地处皖东南的中国鳄鱼城。当我们再次面对宣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范荣时,他开门见山如数家珍地回顾了两年来宣州区特殊群体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战略是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得较多的话题,原因是人才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中国加入 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经济大省,又是人才大省的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市,是如何定位人才资源开发的 ?作为南京一市之长的王宏民代表,又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两会”期间,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他。 记者:“九·五”以来,“十朝古都”南京经济驶入了快速道,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南京奔向新世纪的征途中,您认为“人才资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南…  相似文献   

3.
以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内需、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是我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笔者对宣城市宣州区房地产业发展情况提出几点思考,以飨读者。1、发展宣州房地产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宣州区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就应当进行供需结构和企业结构两方面的调整。所谓供需结构调整,主要是进行增量与存量结构、买卖与租赁结构之间的调整。在宣州房地产市场上住房增量与买卖交易相对比较活跃,但住房存量交易与租赁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这与存量交易和租赁市场某些政策不到位、不配套、不合理有关。因此,要适应…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记者回到了梦绕魂牵的故乡江苏宜兴。时值宜兴正处在经济接轨、社会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做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使之与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努力为地方经济争创跨世纪发展优势?为此,记者采方了宜兴市市长史祖能,请他谈一下这个已成为地方政府不容回避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这足以说明人才资源开友是我门政府部门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我们宜兴市委。币政府责无旁定、义不容辞。”史祖能市长开门见山地说。1994…  相似文献   

5.
人才乃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随着鄞州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我们围绕“提升区域人才支撑保障力”这一课题,就鄞州目前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句容市地处“苏南经济板块”,随着全市“大追赶”、“大跨度”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人事人才工作的领域更宽、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形势下的人事人才工作,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富有成效的人事人才服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此,我们达成一个共识:抓人才,就是抓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从句容的实际情况看,人才工作应突出两条: 一是要在高层次人才和农村乡…  相似文献   

7.
110:佳木斯人的福气──来自公安部“110”检查组的报告(之二)本刊记者翟永太“远学漳州,近学佳木斯”,这是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建设“110”报警服务台工作中,提出的响亮口号。公安厅副厅长高德林、陈英告诉记者:佳木斯与漳州比,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有很大...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应对入世挑战,打赢方兴未艾的世界性人才大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切实加强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重点的我国人才队伍建设。1.更新人才理念。解放思想,更新人才理念,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应着重树立和更新以下几种人才理念: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物质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在人才的配置方面,要树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理念,克服人…  相似文献   

9.
论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性与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又才 《政策》2004,(3):36-37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具有决定性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开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开发人才资源,要研究和把握其科学性和规律性。人才资源开发是有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经济处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人”为本、各国政府、企业都在争抢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求建立以能力为平台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的现代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1.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带的兴起,上海正在崛起为又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1994年以来,上海市领导同志先后提出要“构筑上海的人才资源高地”。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上海市人事局等职能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极构建人才资源高地的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近期在扩大对内开放、…  相似文献   

12.
四川,“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古称巴、蜀,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大省、资源大省、旅游大省,同时,也是国内人才富集的省份,有62所大学、54个全国重点科研机构,有两院院士49人,居全国第三位,专业技术人员169万人,居全国第四位。近年来,四川推行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三个转变”的战略决策,并且把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列为“三个转变”的关键。日前,记者就此访问了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3.
人才资源:一场新的争夺战韦钦云当今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许多日益复杂的重大问题。站在新旧世纪的交汇点,我们不能不看到,科技进步已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而振兴科技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促进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人才资源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开发应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是西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西部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西部实施人才资源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开发应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是西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西部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西部实施人才资源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可以说,社区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身份不断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生活的重心也日益沉向社区。基层社区成为不断扩大的生活共同体,矛盾纠纷也随之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1,(7):F0002-F0002
拥有普通高校50多所,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各类人才160万人,两院院士81人——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厚,在全省金国首屈一指,并正在成为创新竞争优势:2005年至2010年,科技进步对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8%提高到了55%以上。“十二五”期间,南京在孵科技企业数量将达到1万家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两番。  相似文献   

18.
镇江是江苏南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五个中心城市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利全国城市的第三十几位,四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社会经济发展如此红火,是不是有人才开发在风助火势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应国根同志。记者:1996年,镇江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人均国内生产总伍1.27万元,基本实现了较高经济增长建立在较低物价涨幅基础的目标上。众所周知:按“人才是生产力第一要素”规律,以上成就一定与镇江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吧?应国根…  相似文献   

19.
人才资源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开发应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实施人才资源制胜战略是西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西部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西部实施人才资源战略的若干以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自达 《当代广西》2004,(10):24-24
随着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增多,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逐渐增多;企业的转产、破产也使下岗职工的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逐渐增多,“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使社区内的党员队伍日益庞大。但社区基层党组织对这些流动党员的底数摸不清,而且在对党员的管理上,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