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企十症     
1.环境综合症 日本人曾说:中国没有企业,中国的企业都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虽然现在的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可国有企业仍举步维艰,多年积累的“环境综合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政企仍然不分,国有企业领导仍是政府部门指派;体制改革不到位,不彻底;股份制虽然给国有企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可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恢复活力;所有权与经营权仍不能彻底分开;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空洞无力,纪律涣散…… 2.脐带相连症 建国到现在,国有企业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建立较晚的也有十几年了,可这些老大不小的国有企业却还像个未分娩的婴儿,…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曾起过决定性作用,立下过汗马功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虽不断增强,但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自1989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亏损现象日趋严重,1985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动力机制的探讨□徐宪平在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探索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需讳言,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亏损额居高不下,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日趋困难仍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造成...  相似文献   

4.
关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几个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王东京国有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应该说是明确了的。但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目前仍还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并且这些问题如果不弄清楚,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也是难以走向...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由于长期政企不分,缺乏竞争机制,历史包袱沉重,仍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缺少活力,经营困难。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了专门的论述与部署。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时,需要对…  相似文献   

6.
刘杰美 《思想工作》2005,(10):45-45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一大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益低下,经营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那么,如何才能使这部分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步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郦建民 《研究与交流》2002,(3):21-22,30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批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其综合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中仍有一部分企业步履艰难,尽管这些企业享有国家给予的各种特殊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国资流失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诚然,一些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确是有结构调整、设备老化、包袱沉重等客观因素,但是国企内部监管不力。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其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应该说是明确了的。但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仍还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并且这些问题如果不弄清楚,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也是难以走向深入的。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思路上有所削铁和拓展迄今为止,国有企业的改革大体经历了政策性调整和制度创新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搞活国有企业的思路主要是“国家搞活企业”、“政府搞活企业”,如放权让利、“放水养鱼”等。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条路子越来越窄,表现在:互.不少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亏损严重,活力不…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朱邦宁西方国家的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但各国均不同程度地拥有一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法国的国有企业在1982年大约有3500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营业额占工业企业总营业额的40%,出...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生力军,其效益如何,直接决定着国家经济建设状况。近年来,我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整体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在困难中稳步前进、整体实力有所提高,去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去中平均水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国有企业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如企业机制不活,市场竞争能力差,骨干企业不大,“小个”企业不活,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一部分国…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代理层是指国有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如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中,代理层即是指董事长和总经理们。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除了显而易见的“对立”一面外,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又是一致的。例如,职业风险机制对于代理层来说,既是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时也是促进他们努力经营的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创建完善有效的企业代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对于正处于改革之中的我国国有企业,该问题则更显突出。一、国有企业代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一)国有企业代理层仍是…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如何突破攻坚阶段的若干思考刘勤国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经济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活力虽有所增加,但由于机制不健全,权限仍较小,经营者对企业资产增值不承担责任,也不承担...  相似文献   

13.
《创造》1995,(3)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统计局的近期调查表明:仅占我国企业总数26.8%的国有企业,不仅支撑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独有的优势,而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生产规模看,近200万户的国有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不足...  相似文献   

14.
10多年来,搞好国有企业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方方面面虽然做了各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不活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公平竞争是其中根本原因之一。国有企业的困难固然有机制的原因,班子和管理的原因,然而经过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后,国有企业在市场上退缩的局面仍未能根本扭转,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时国有企业的表现更不容乐观。从大量的事实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长期高负荷运转形成的过高的不合理成本,是导致国有企业产品竞争力脆弱,市场萎缩,亏损加大,再…  相似文献   

15.
搞好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一项战略性目标。回顾国企改革步履艰难的历程,面对当前国企从整体上看尚未全面摆脱困境的现实,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一、正确认识国有企业“陷困”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一批率先深化改革的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已经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不佳,亏损严重,处境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猛。有…  相似文献   

16.
田明才 《前进》2002,(8):37-37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企业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的是一场全面素质的较量。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人才的引进、选拔、使用和培养都很重视,在人才待遇上也有明显改进。但是,也有些国有企业对人才作用和人才管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人才管理的新思路,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必须先明确什么是人才,哪些人属于人才的范畴。为此,企业必须加快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评价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联合成…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统计局的近期调查表明;仅占我国企业总数26.8%的国有企业,不仅支撑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独有的优势,而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生产规模看,近200万户的国有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不足三...  相似文献   

18.
换汤更需换药|对国企改制上市的思考王屹据有关部门传出的消息,“十五大”以后的股票发行上市政策会进一步向国有企业倾斜。这对于减轻仍处在低效运行状态下的国有企业所背负的高负债压力,无疑是一项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国有企业上市,通过直接融资所扩大的自有资本...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西方80年代大规模的私有化浪潮,社会主义国家历时4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都试图对这个难题进行求解。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国有企业已在遭受种种非议,但几乎每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保持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甚至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仍把国有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这必然促使我们考虑下列问题:国有企业为什么会产生?目前其仍然存在的合理内涵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功效方面有什么差异?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彭春华 《岭南学刊》2012,(4):97-101
以我国非国有工业企业为参照,从三个方面分析国有工业企业效率,得出的结论是:管理效率方面,国有企业亏损率仍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虽然兼并重组等改革提高的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但仍与非国有企业有相当距离。经营效率方面,通过资产产出能力和市场营运能力比较,同样显示了国有企业虽有改进,但没有达到非国有企业水平。技术效率方面,国有企业单位劳动力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远高于非国有企业,单位劳动力工业增加值和单位劳动力利润上,国有企业并不弱于非国有企业,但在产出能力上差距却甚大,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效率并没有发挥出来。总体上,国有企业效率远低于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