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意识乃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当社会存在由此过程向它过程转化后,社会意识也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与变化了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转化。精神现象与物质现象适者存,不适者亡,这是一切社会精神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当然也是宗教意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一、从原始宗教的功能看,它是与原始社会实践相适应,随原始社会发展而递进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靠自然界的“馈赠”以维持生存,因此决定了先民们的崇拜意识主要以反映人…  相似文献   

2.
一、转型期政府行政文化嬗变的必然与应然在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同构与多元共生的市场化环境中,几乎所有事物的发展在其时空结构上都表现出新的延伸性与嬗变性(积极演化和消极蜕变两种可能的方向及趋势)。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因而地方政府行政文化嬗变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应然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因市场机制的嵌入和社会转型进程的交织,提供了政府行政文化嬗变多向度的社会基元和场域。表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历史条件的变化。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 ,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思路 ,是搞好文化建设、实现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建设问题。一、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问题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就经济生活领域来说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必然作为最深刻的根源导致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  相似文献   

4.
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化"三生空间"的结构和格局之所以成为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空间布局的核心任务,是由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以及生态文明空间布局的现实状态决定的。其中,生活空间是人类进行吃穿住用行以及从事日常交往活动的空间存在形式,是延续和培育劳动者的主体场域;生态空间是自然基础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界定了人类活动的地形地貌、活动区域、地理位置等场域内容,是维持劳动主体生命活动的栖居之地,同时,也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提供生态前提,是任何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运转的先决条件。而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空间场域和空间结果,即构成生产空间。生产空间是劳动活动的空间存在形式。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局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只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及集中性与平衡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促进"三生空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日益交融的社会环境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指的是在发展外延上,既要寻求在现实社会场域中的发展,也要谋求在虚拟社会场域中的发展;在发展内涵上,力求人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中发展各要素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因此,探讨网络化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也是探索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理论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及关系的解释,导致我们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视应用型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轻社会科学和理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的建设,使我们民族的思维过于现实性、缺乏理想性。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发现马恩所论述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是以其设定的特有的内涵为基础,离开设定的内涵,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超越社会存在而存在(虽然一切社会意识都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巨大作用仅用反作用解释是不够的。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管超 《淮海论坛》2013,(1):31-32
新世纪以来,以即时、自主、互动为传播特点的网络虚拟社会,正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给组织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某种程度上,谁占领网络制高点,谁就掌握主动。传播力决定领导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网络虚拟社会对组织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社会形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广大党员群众价值观念、思想行为的重要场域,是各级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文化宣传、凝聚民心等工作所不容忽视的领域。组织工作的对象、环境以及技术手段都悄然发生了变化,网络虚拟社会给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机遇:一是拓宽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二是加速了组织工作的信息传播,三是有利于创新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四是有助于党内民主向社会民主迈进。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同时这也预示着一次新哲学变革的孕育与发展。这场新技术的变革,深刻改变着当代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并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由此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上。其中,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是对大数据革命的直接哲学回应,"数字化生存"则是大数据时代新存在论的基本形式,它决定着大数据时代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深层变化逻辑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解决当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在"虚拟社会"这一新的场域下进行探索与实践。"虚拟社会"为实现师生主体间性(主客体关系)新型教学关系提供了独特便利的条件,它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介体),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可回避的重要社会环境(环体)。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含"虚拟社会"条件下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与社会存在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但无论是在人类世界还是在马克思哲学及其诠释历史的维度中,实践与社会存在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实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二者关系的根本方面是实践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论忽视了实践在人类世界和马克思哲学中的根本地位。社会存在论虽然也谈论实践,但却无法证明社会存在具有的存在论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不能把网络文化理解为“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也不能把网络文化仅仅理解为对“网络经济和网络政治”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网络文化作为对人类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它既不同于“整个人类的文化”,也不同于“关于网络的文化”,而是与现实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有别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新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广远而深刻的影响。至于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需要从其历史实际发展和评论者所处地位及立场来看,不能绝对而言。一般来看,一种宗教的特色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特色,其作用亦看其对这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能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宗教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存在有许多本质联系,这种社会自身的发展演变为其宗教提供了生存形式和发展空间,而宗教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到这一社会形态的现状和前景。因此,宗教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告别蛮荒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一种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古西欧社会价值体系也不例外。价值观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一样,尽管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但也积极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深刻地影响了西欧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作为一个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人造经济系统也必然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网络会计是会计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会计发展的大方向。本文从网络会计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对网络会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甲:现代化作为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不仅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发生巨变,而且人也将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这一场触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变迁过程,必然制约和影响着青年社会化与发展,使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开展这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文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以审美方式表达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对道德情感的价值追求,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时代背景、国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文艺工作的对象、内容、载体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一些原有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需要我们创新,新的文艺阵地需要我们去占领,新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法是有理论依据的,不仅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包含政治文明,而且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政治文明进步状态即政治文明的内容。另外,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中介形式的存在,也说明政治文明存在的必然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移易的原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孤立的。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也可以延缓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凡是能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意识、思想,就是先进文化。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留存了丰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形成了网络社会这一新型社会形态,也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新型场域。网络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参与人数多、覆盖领域广、社会影响大等特征,客观上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空间、时间和方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1):92-93
于海波在《长自学刊》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