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房  张骥 《探索》2008,(2):69-73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成为新兴热门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框架大多数是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的,理论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关于国家形象战略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缺乏理论的分析和建构,尤其对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显得有些滞后,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龙 《新视野》2012,(4):48-53
对于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建构不仅关系国内民众的认知和态度,而且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和政策。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扭曲的宣传和报道,力图丑化中国形象、颠覆新生政权,由此使国家形象建构变得更为必要。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具有表达、感染、聚焦、强化功能,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诠释、展示了国家形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张爱军 《探索》2022,(1):163-175
自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密不可分。目前存在着国家形象建构重整体轻部分、重宏观轻微观、重主流媒体轻自媒体的倾向,影响国家形象立体、多维、鲜活层面的塑造。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不同结构层次形塑了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的国家形象。自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个性化方面尤为突出。自媒体大致可划分为政治类自媒体、经济类自媒体、社会类自媒体、娱乐类自媒体等,不同类型的自媒体从各异的视角建构着“他者”和“自我”的个性化国家形象。自媒体国家形象的建构以情感为核心动力,建构方式具有内环闭合特征,在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既具有积极功能也具有消极功能。打破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时的内环闭合,要强化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建设方面的积极功能,弱化自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消极功能。为此,要依托自媒体擘画建构民主、开放、包容、亲民的国家形象战略图景,同时要通过加强对自媒体的法治建设、行政治理建设、媒介体系建设等路径逐步实现国家形象建构的战略图景。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形象是政府执政合法性存续和政府行政最终实现的基石。从本质上讲,政府形象建构和政府形象传播两位一体,其中,街头官僚——公民互动传播是政府形象建构的主要路径,具有直接性等多种特征。作为政府形象建构主要路径的街头官僚——公民互动传播,当前具有相关理论研究匮乏、政府形象建构实践忽视、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滥用等多重瓶颈。要充分认识街头官僚——公民互动传播对于政府形象建构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把关入口,教育与激励并重,建立符合服务型政府要求的一线公务员队伍;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监控街头官僚行政行为,遏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大力建设电子化政府,转变政府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化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提出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一带一路"识读中国国家形象。"一带一路"的先进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方式和美好发展愿景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时代内容。通过"一带一路"建构国家形象,需要高站位理解"一带一路"对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剖析当前促进国家形象建构的时代任务,多维度提出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塑造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国家形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国家形象认知偏差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当前,国家形象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弱化的趋势,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回顾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发现,国家建构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以来比较政治学理论范式由"行为主义革命"向国家中心论的转换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批评国家、反对国家理论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无法克服的重大缺陷,它的衰落促使"回归国家"学派的出现。而伴随国家中心论的复兴,以及对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境遇、当代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困境的关注,国家建构问题进入很多学者的研究视野,形成了以蒂利和福山为代表人物的"内源型""外源型"两种国家建构理论。目前国家建构问题研究向度与价值取向含混而多维,这一现状影响了国家建构理论的学术关怀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形象学意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升级版,五大发展理念形塑了一个"创新、和谐、美丽、开放、幸福"的中国形象,日益成为中国向世人呈现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现时期,我们要在保持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从升华国家形象的视角出发,崇尚创新发展,重塑创新中国形象;注重协调发展,建构和谐中国形象;倡导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形象;厚植开放发展,提升开放中国形象;推进共享发展,展现幸福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是民众对所属国家的情感归属与赞同认可。当前中国国家认同面临国家身份意识消解、国家话语力量式微、国家形象被有意曲解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政治仪式是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具有唤醒集体记忆、彰显主流价值、呈现综合实力功能的象征性活动,政治仪式在建构国家认同中具有独特作用。仪式时空、仪式主题、仪式操演内蕴的明晰国家身份归属、强化国家话语力量、提升国家形象的价值功能,指向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本原。通过对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的实践样本分析,从特定时空唤醒改革记忆、鲜明主题凝聚改革共识、纪念大会总结改革成就等向度,揭示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实践图景。新时代,需要合理发挥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功效,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集体记忆,有效提升主流价值的传播效能,充分运用仪式操演形塑国家形象,进而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资源。在国际上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当前国际交往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外宣传承担着国家形象建设的主要工作,但国家对外宣传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国民外宣的辅助。国民外宣有助于传播国家的正确信息、建构国家的积极形象。国民跨文化交往能力是有效的国民外宣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学界,形象学研究如火如荼,业已成为了新的热点。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朱美禄教授的专著《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就是对形象学,特别是自塑形象的研究。由于资料功夫扎实,理论探讨深入,为这一领域增添了一抹光彩。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战争,几乎都以中国的屈辱失败而告终,但也使其"闭关锁国"和自绝于世界变得不可能,从而被迫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莘莘学子负笈海外",  相似文献   

13.
比较政治学长期以来以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道路和政治话语作为研究起点,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道路和政治制度难以在国际政治话语中凸显其主体性和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和中国的崛起,比较政治学界的研究正在悄然从研究民主化到国家建构的转变。国家建构理论为阐释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和构建比较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提供富有解释力的视角。中国国家建构的五个核心逻辑是文明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国家、超大规模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应从坚持政治道路的民族主体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以发展为中心,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多个维度深化与发展中国国家建构理论,初步形成中国特色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文化话语权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文化话语权博弈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话语渠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等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文化话语权博弈视阈中思考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文化话语权博弈视阈中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必须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传播,牢牢掌握我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刘辉 《学习月刊》2013,(2):34-36
影视媒介中的国家形象研究是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也是当下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时下学术界盛行的“影视国家形象”的文化现象解读之外.进行基于媒介影像、国家影像与观者——受众之间相关性分析的国家形象的形塑机制研究.对于影视媒介的国家形象构建的探索.以及对于影视媒介传播机制自身研究空间的拓展都无疑具有相应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已正式立项。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笔者作为一个“龙的传人”,看到这则新闻时瞬间经历了三段情感历程:先是疑惑——究竟怎么回事?继而是愤怒——简直岂有此理!最后还是困惑——这样的课题竟然还能立项?这样的命题适合作为课题“研究”吗?能“研究”出什么结果?谁有权决定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国家的形象品牌?据悉,改…  相似文献   

17.
唐秀颖  张喆 《探索》2011,(4):116-120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塑造越来越引起重视。重大航天实践活动作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社会活动,为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契机和现实平台。在其新闻传播中,通过传播策略的巧妙运用,提高对外传播水平,充分发挥重大航天实践活动新闻传播所具有的政治功能,非常有助于塑造我国正面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理论导报》2015,(4):57-58
<正>国家形象是人们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持续关注的一大焦点,也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我国在不断成为世界强国的道路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顶层设计指引,尤其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来看,更需要能够在思想文化层面拿出可以引领周边和沿线国家的理论认知。多年致力于通过探究心灵链接与平衡关系来解读事物规律和生命智慧,包丰源将其理论和国家形象塑造紧密结合,带着对国家的情怀写成《塑造中国形象》一  相似文献   

19.
冯惠玲胡百精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系统、可行的国家形象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作为大国成长的历史必然。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研究、规划和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大规模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范畴应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先范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研究近年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政党形象理论、党的形象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思想、互联网和新媒体背景下党的形象建设等方面均有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今后,在政党形象理论多路径研究的整合和系统化、政党形象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中数字化资源的大规模使用、党的领导人政党形象建设思想和党的形象建设实践的联系和综合研究,以及在主流媒体的政党形象建设作用和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传播研究等方面,政党形象建设研究都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