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从时间利用的视角分析城镇已婚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状况发现,婚姻和生育是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面临的巨大挑战,工作时间的刚性减少了女性对家庭的时间投入,城镇已婚在业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公共服务的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政策方面,建议推动用人单位公平对待职业女性,有条件地实行弹性工作制;政府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2.
女性犯罪是当今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伦理角度看,其根源在于女性在面临社会角色冲突、家庭权利义务冲突、个人价值选择冲突时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问题家庭、贪图私利、放纵享乐则是诱发女性犯罪的直接动因.对此,在加强法制宣传的同时,应引导女性认同伦理道德的正确选择.首先,应高度关注女性个体道德社会化;其次,应建构家庭平等而非平权体系;第三,应增强女性个体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命周期视角下男女两性有酬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分配的特点和差异研究,可以发现,在黑龙江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女性有酬工作时间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和休闲时间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已婚女性越来越难以兼顾工作、家庭和个人发展。揭示对女性时间分配和福利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制度性因素,将原因由家庭分工和女性的个人选择上升到社会体制层面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妇女解放了吗?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各个方面对妇女解放作了很大的努力,从立法上规定男女平等,给妇女同工同酬等,妇女已经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认为就业的妇女就是已经解放了的妇女,而在家中做家务的女性就是有待解放的妇女,是旧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受害者.其实,这是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全国五城市已婚青年的调查数据,以是否有孩子为标准将在职青年分为两组,分别探讨其"家庭-工作"冲突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无孩子的青年而言,夫妻关系对"家庭-工作"的冲突有显著影响,夫妻关系越好,"家庭-工作"的冲突程度越低;对于有孩子的青年,除夫妻关系外,职业特征、职业价值观和育儿观念分歧对"家庭-工作"的冲突程度亦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那些夫妻关系越差、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将工作视为自我实现方式的,以及与父母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分歧的青年,"家庭-工作"冲突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人类文化教育层次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中学教师这一特殊的承前启后的教书育人的职业,家庭和工作间的冲突状况不但影响着教师本人的生活质量高低也还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中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青阳县内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学教师进行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师对家庭、工作、生活的各种看法,以及家庭和工作之间关系的现状分析。由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男性和女性在工作与家庭冲突上显示出来的特性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工龄上并无显著差异。工作与家庭冲突在教师这个职业领域里的确存在,且在性别、工龄上呈现着不同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7.
家庭服务工作在当今经济和整个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家务工作也是最不稳定、低报酬和没有保护的就业形式之一,家务服务员劳动权益保护被排除在劳动法律之外。改变当前家务服务员权益保护的脆弱状态,改善家务服务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应当重新定位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构建多元的调整方式,制定专门的家务服务员劳动权益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双流动家庭规模逐渐扩大,更多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开始走出农村,过去农民工家庭的家务分工模式和生产分工模式发生转变。农民工家务分工由留守女性承担向夫妻双方共担转变,且农民工妇女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传统性别分工模式逐步瓦解。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在当前中国,许多家庭中男女两性并未达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及其所引发的女性犯罪就是这种两性冲突的极端反映。制止家庭暴力、预防女性犯罪、建构和谐家庭,是我们成功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中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与其子女的亲子关系不是"分而不离",而是一种"亲而不近"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与知识分子本身的特质、两代问的空间距离、亲代对"责任伦理"的奉行、子代"孝"意识的淡化、两个家庭生命周期的冲突等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妇联为了将乡村妇女组织到政治共同体中,必须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妇联首先选择以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突破口,重塑妇女的思想观念,将符合党和国家意志的妇女观、婚姻观、家庭观渗透到乡村社会.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家族共同体的局限性,重构了农村的社会结构、网络和关系.党和国家在保障妇女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妇女群体的控制能力.通过解放妇女,党和国家最终将其意志嵌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国家权力的扩张和向基层社会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古罗马妇女史是古典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古罗马妇女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少权的地位,但并不妨碍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与此恰好相反的是,由于女性特质的存在,古罗马妇女在宗教祭祀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传统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依然是妇女活动的主要舞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意识逐渐觉醒,自主性增强,社会地位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上,鲁迅作品主张女性要先取得经济权,张爱玲作品认为女性对经济也极端依赖。鲁迅认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女性解放的有力保障;张爱玲认为女性地位低下的最大魔障是女性深层意识中对男性不自觉的依附心理。两者都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4.
儿童对拐卖行为不具有理解能力,其承诺无效,基于其承诺所发生的拐卖行为具有违法性。对于妇女的承诺,其效力应分为不同的行为分别进行评价:基于妇女的承诺所发生的拐卖行为,由于不具有社会相当性,承诺无效,拐卖行为具有违法性,但可以作为酌定的从轻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基于妇女的承诺而发生的奸淫行为,可以阻却奸淫行为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适应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提出来的.它既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又有利于法律认定的妇女权益的保障行动化.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加强"国策"宣传,强化"国策"意识;要推进妇女参与经济活动,促进妇女地位明显提高;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妇女素质.  相似文献   

16.
浅论女性话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女性话语是女性意识的反映,标志着女性对男性传统话语霸权的反抗与反拨,而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对自身作为一个相对于男性的群体、对自身所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识.如果性别不会消失,性别或社会性别差异就会永远存在.强调女性主体性,不仅要改变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关系,而且要改变女性对于国家的从属关系.女性话语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17.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自文明时期以来,一直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男人以社会为舞台,女人以家庭为舞台,各自为自己舞台的主角,演绎着人类的历史。男性由于身强力壮自然承担起外部的挑战和压力,成为伟大的男人。女性则在家庭内部纺纱织布、养蚕种桑、养儿育女、养老相夫。虽然她们比起男性而言,相对风险要小,但是也需要牺牲和奉献,她们也是伟大的女人。在家庭和特定时代中,女性的作用及其对男性的促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女性身肩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双重任务,同时,由于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要实现女性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不但需要她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在摒弃传统性别偏见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女性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分析的思想意义和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分析在推动女性个体从“弱我”转化为“强我”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有益于增强女性间协商与合作的群体意识。女性改变自身实际生活现状的发展型渴望产生了对社会性别分析的迫切需求 ,而这种需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社会性别分析能否被创造性地运用到她们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与科举     
自科举学创立以来,学者对科举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研究,对女性与科举关系的探讨非常缺乏.但是,身处科举社会的女性必定与科举在某些方面有着巧妙而不可避免的联系.女性对以科举为业的男性及其家族有不可避免的作用和影响,对科举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