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3年之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和广泛支持。他们视"一带一路"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国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如今,在中方与有关国家的共同探讨、共同规划之下,"一带一路"已经从战略倡议步入务实合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属性"对现实中中国和伊斯兰国家间相互需求的对接至关重要。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认知、理解沿线国家在地域状况、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风俗的不同,从而寻求该战略的适应性落地路径。因此,梳理和廓清"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伊斯兰因素"的构成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该战略落地对接后发挥可持续效应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已经成为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28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61个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4.
沿线国家内部政权更迭逐渐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沿线国家既存在颠覆性政权更迭的可能,又存在常规性政权更迭的可能。颠覆性政权更迭发生的频率较低,但影响较大;而常规性政权更迭发生的频繁和可预测性均较高,并且其影响通常可控。一些沿线国家政权更迭具有周期性、区域交错性、反复性与意外性等特点。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将长期面临政权更迭的风险,而且将对当事国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具体项目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在政权更迭初期,当事国国内稳定与经济发展将受到冲击,直接威胁"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从中长期看,后续影响将取决于政权更迭对当事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稳定的破坏程度以及相关经济合作项目与该国国内政治的关联程度。如果当事国在政权更迭后仍能保持政局稳定,并且继续对"一带一路"合作持欢迎立场,就不会对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今后,中国应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权更迭,及时制定预案,综合施策,有效管控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陆钢 《当代世界》2018,(2):69-7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讲话为"一带一路"的大数据研究指明了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应该在"一带一路"大数据决策系统上引入地理空间的认知概念。"一带一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沿线国家地理空间与决策者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大数据可视化工具。该系统面向"一带一路"决策高层,强调智库与专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具有协同性、叠加性和可塑性,可以随时对沿线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为决策高层提供精准、即时和周到的大数据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及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穆沙希德: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是共同经历过时代考验的"铁哥们"。中巴友好关系已持续50多年,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在世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中国的外  相似文献   

7.
张凯 《当代世界》2015,(11):75-76
<正>记者:您多次访华,著有《美丽的旅行:沿着丝绸之路》一书,专门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情况有较深了解。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寻求与沿线国家深化经济合作。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斯里兰卡和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萨曼:"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设想。对于中国这一"倡议",一些国家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在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走出去"的产业既有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有新兴产业。在国有企业主导产能合作的同时,民营企业也不甘示弱、蓬勃发展。但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规模小、难点多、风险大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解决。根据产业互补指数测算,未来中国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广阔的产能合作空间。为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深入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三方面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本文从建立和完善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本土化策略、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培养和延揽国际化人才、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美国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及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的观点发现,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虽包含一定客观理性的成分,但基于战略谨慎的认知仍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已明确表态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合作,但其内在动机仍是竞争,意在维护其自身利益及霸权地位。基于此,中国的策略选项包括:构建"中美利益共同体",深化中美"一带一路"对话交流,拓宽美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渠道,挖掘中美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周边争端,主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心所在,中国与沿线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存在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各类风险,其中,因政党轮替引发的政治风险是一项普遍的风险类型。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政党轮替风险,以及由此衍生的政策不连续、政治暴力、政府合同违约、没收、征用等次生风险,严重影响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顺利实施。对此,有必要对东南亚国家的政党轮替风险进行科学与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和框架下,通过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双多边关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优势作用,善于运用法律仲裁手段等途径全面应对政党轮替风险及其次生风险,从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美国主导的TPP以及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于亚欧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贸融合并未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形成符合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的经贸规则,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入,从而为区域经贸融合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发挥经贸先导作用,承担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优化中的责任,在了解和尊重沿线国家经贸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打造紧密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共建经贸园区、加快推进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谈判以及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性倡议等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为双核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不仅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外交运筹和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简称合作网络),得到了沿线国家热烈响应,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中外方民间组织加入合作网络。为进一步落实高峰论坛成果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2017年11月21—22日,作为合作网络发起者,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  相似文献   

14.
廖中莱 《当代世界》2015,(11):28-28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大事。马来西亚特别重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番话令我们感动。马来西亚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公  相似文献   

15.
正寒冬中的天津蒸腾着欢迎远方来宾的热情。12月6—8日,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34个国家的政要、港口城市负责人、企业家、智库学者等共120多位外方代表参加会议。嘉宾们  相似文献   

16.
对外援助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进行政治、经济合作,实现政策、民心互通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发挥先锋、先导作用,从战略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在资金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并通过构建援外制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存在援外制度不健全、援外基本法缺位、援外管理体系不协调等制度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援外战略、调整援外资金结构和数量、提高对外援助实效等都对中国的对外援助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完善对外援助制度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中国可尽快出台《对外援助法》,理顺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援助绩效评估,通过制度完善提升援助实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正在诠释通过复兴、包容、创新三部曲,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主旋律。"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通过中国国内一体化,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体现出中国的担当与智慧。"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体现在中国理念、中国哲学、中国伦理、中国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摩洛哥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中国通过摩洛哥可以将其市场和影响力同时投射非洲和欧洲,甚至扩展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但受到西方传统大国势力范围和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仍需注意参与摩港口建设的潜在风险。中国参与地中海沿线国家港口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参与港口建设的地中海国家有埃及、以色列和希腊。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差异明显,各区域局势错综复杂,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除自身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外,  相似文献   

20.
金应忠 《国际展望》2015,(2):85-96,148,149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欧亚非三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它不仅植根于古代先民基于勇气与智慧共同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而且也适应了当代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包容性塑造外交的伟大实践。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各种矛盾、分歧,但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以聚焦共同发展的方式为各国认识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通过倡导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包容性塑造理念,为管控、弥合、化解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途径。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中国与欧亚非三大洲的相关国家有能力在古代先民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以平等、均衡化的原则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同时促进沿线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也需要我们具有包容性塑造的目标自信、理念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