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避免判决书出现低级错误,还只是推行判决书上网的浅层目的;而借由上网的公开机制,推动整个判决文书改革,进而增强我国司法裁判书的说理性和精密化,向社会传递司法权威,才是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2.
张小丽 《前沿》2005,(11):150-152
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已过去,其中对判决书的改革也暂时告一段落。反思判决书改革,无论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操作,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判决书本身的形式上,而没有深入分析引起判决书改革及影响判决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判决书的理由说明是司法权公开性的本质要求,所以要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而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又严重影响判决书理由说明。判决书改革需要相应的司法体制改革支持。  相似文献   

3.
加强判决书的说理性和公开上网已是当务之急。研究当下判决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加强判决书的说理性和上网公开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判决书是商品吗?不是。判决书不是商品,为何屡遭拍卖?!陕西省凤翔县的一名男子,因一份民事判决迟迟未能执行而在大街上五折拍卖判决书(《法制日报》2003.11.28);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位民营企业采购员,以10万元的价格拍卖胜诉了10年未执行的判决书(《北京青年报》2003.12.30);广州市天河区的一位退休工人,为讨要判决书上的5万多元欠薪(愿拿出其中的2万元酬谢)而当街拍卖判决书(《北京青年报》)2004.1.4)。判决书屡遭拍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依法治国的年代,判决书怎么会有如此尴尬的境遇?国家法律的尊严何在?拍卖判决书的行为自然要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 把国家的司法裁判权交给这样的"葫芦僧"去行使,真不知还会办出多少"葫芦案"来。一份5页的判决书,差错竟达80处之多,"反工"、"牌扁"、"瑕庇"等大量错别字充斥其中,"原告还主张"写成"原告不主张"。此案一共3个当事人,判决书居然写错了两个当事人的名字。据日前《法制早报》报道,这份为一起加工承揽牌匾纠纷案而制作的民事判决书,出自河北三河市人  相似文献   

6.
2005年lor9lO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上的白领大厦门前,一位民工举着块牌子,上面一行大字:“急卖判决书。”下面一行稍小的字:“653万元急卖550万元。”据媒体报道,这笔款子是开发商拖欠承建公司的工程款,法院判决后一直未能得到执行,承建公司因此无法向建筑民工们兑现工资。无奈之下民工们打算自己亏出一百万元换个现金救急。其实,公开叫卖(贱卖)判决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近几年来,由于“执行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百姓手持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当街叫卖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正当事人持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或调解书作为离婚证明去办理事务时,不时会出现不被认可的尴尬。南宁市良庆区法院在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便民利民思想,启用了离婚证明书。"这里可以办离婚证吗?"来自良庆镇的奚先生向南宁市良庆区法院家事法庭的法官咨询。他说,民政局办离婚都有一本离婚证,但是法院就只给了一份判决书,上面写了很多自己和前妻之间的矛盾纠纷,每次办事出示这份判决书,别人看了后就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挺尴尬的。奚先生与前妻一个月前在良庆区法院诉讼离婚,奚先生的前妻控诉他有家庭暴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前不久,在劳动仲裁机构对我与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做出了裁决后,我因不服该裁决而向法院起诉,对法院做出的判决我仍然不服。在签收判决书时,  相似文献   

9.
近日,江苏省某公安辅警许某敲诈勒索一案的一审刑事判决书备受关注,法院认定许某与多名公职人员发生关系后勒索他人财物,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追缴其全部违法所得372.6万元,判处罚金500万元。笔者对该裁判不予置评,关心的是这份判决书一旦生效,其中的涉财产部分如何执行:372.6万元违法所得还只追缴了50万元。  相似文献   

10.
王贵东 《人民论坛》2010,(11):84-85
法官在判决书说理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预期,这种预期从根本上由判决书的受众决定。判决书最主要的功能首先是社会的,要为当事人纠纷之解决提供一种合理化的证明,给社会公众以启示;其次才是职业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后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一种导引。  相似文献   

11.
《离婚判决书当离婚证用暴露隐私惹尴尬》——《南京日报》上这则报道,引发不少人关注和共鸣。报道中说,因买房办贷款要出示婚姻状况材料,李先生无奈拿出了离婚判决书。判决书上写着:"原告××诉称丈夫被告××在外有第三者,  相似文献   

12.
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土地流转纠纷案:原告杨某流转承包了被告余某沿袭其岳母的承包土地,在耕种了18年之后,余某和杨某发生合同纠纷。后经法院判决,杨某一审败诉。接到判决书不久,杨某发现余某作为户主竟然获得了两份土地,由于对土地法懂得不多,他特此向一些法律人士进行了咨询。没想到,这一问,竞问出不少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据《新京报》3月13日报道,尽管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的法律文书必须向社会公布,但仍有少许地方法院的法律文书不对外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直指很多地方“法律文书不公开”的原因多为法官专业素质较差所致。他说,甚至还有部分基层法官起草的法律文书文理不通。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九三学社副主委王毓钟向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反映说,有些基层法官写就的法律文书在语法和逻辑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判决书出现语法错误,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有的则文字晦涩难懂,白话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发现,自《民主与法制》周刊发布“评选2018十大法律文书”之后不久,就爆出了重大新闻:位居“十大法律文书”之五的“最长的判决书”(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600多页的刑事判决书)的“桂冠”,被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943页的刑事判决书“夺走”!  相似文献   

15.
“从没想过,打官司能这么快拿到判决书。”家住厦门市集美区的张先生开完庭不到半小时,就从书记员手里接到了判决书。在集美法院,开完庭后法官通过鼠标点击几下,并稍作修改、理顺,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写好一份判决书。这并不是臆想,而是集美区法院法官的“日常”。  相似文献   

1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前段时间,江苏省泰兴市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与通常印象中严肃、刻板的司法文书迥异,这份判决书,使用了大量个性化语言,并夹杂有诗句,因此被称为“诗意判决书”. 引发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争议.许多支持者认为,这样的判决书,融入了法治的温度,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法官在判决书说理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预期,这种预期从根本上由判决书的受众决定。判决书最主要的功能首先是社会的,要为当事人纠纷之解决提供一种合理化的证明,给社会公众以启示;其次才是职业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后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一种导引。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18日,四川省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在押人犯张红军送达判决书载明:张红军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5000元——  相似文献   

19.
警官信箱     
因山林权属引起争议,法院判决后县政府又重新裁决,我们可否起诉县政府?编辑同志:我组与甲组发生山林权属争议,县政府不查明是非,把我组的几十亩山林裁决给甲组,我组不服,向县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撤销县政府下达的《山林权属争议裁决书》,限3个月内重新裁决,如对法院判决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出上诉。县政府既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出上诉,也未重新作出裁决。这在事实上是默认了我组对诉争山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但在法院的判决书下达4年之后,我组村民前往原诉争的山林搬运我组所种的杉木时,县政府指令派出所…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四方区阎家山市场个体户马秀荷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胜诉判决书。马秀荷先天肢体残疾,从事个体经营,因故与市场管理员发生口角,遭到殴打,身体多处受伤并留下后遗症。她到所在地基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