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央党校研究所“现代帝国主义研究”课题组于9月24日、10月15日分两次举行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问题的学术讨论会。研究所部分同志和课题组在京人员参加了会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也应邀参加了讨论。现将这两次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有的同志主张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再划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再认识,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还不是进入“垂死”阶段,而是发展到“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前十年,毛泽东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做了许多的思考。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这四个阶段。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价值判断,也有他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经历了三次资本原始积累、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四个发展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推动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最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的全球扩张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容纳的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 ,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 ,这就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趋向灭亡 ,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资本主义是与古典资本主义相对称或相比较而言的,一般都认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的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资本主义属于现代资本主义。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在生产社会化和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资本主义便遭遇了摆脱不掉的“社会瘟疫”——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盲目性、自发性、无计划性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公而导致阶级矛盾紧张这些致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以英、法、德等先进的工业化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指出社会主义将从资本主义这个母体中解放出来,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和更高形态必然要替代资本主义。在这一普遍规律上,他们又对落后的保存有"农村公社"特点的俄国进行了考察,认为资本主义并非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新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一国胜利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发展、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是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立足国情 ,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本文分析、探索了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积极有利因素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存在、发展思想的演变轨迹 ,并简要阐述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措施,以此来缓解资本主义的系统矛盾和阶级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福利国家似乎实现了某种资本—国家—社会的平衡,这让人们一度开始怀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当代是否仍然有效。但是,随着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基于这一事实,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会抑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而主张"拆除福利国家";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但它并不因此主张福利国家能够任意被"拆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福利国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甚至其自身会成为资本主义所谓的负担和"毒瘤",但它又是当代资本主义不可逆转的、不可拆除的装置,即"尽管资本主义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然而资本主义不能没有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27日到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高级研修班,赴德国考察,调查了该国创造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状况。这一体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不同于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具体制度不断更新,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缓和了危机、矛盾,促进了社会相对稳定,实现了新的发展。一、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它首先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力的革命又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延续已久的工业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占有社会化;财富分配均等化;经济运行有序化;国家职能公共化,等等。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资产阶级迫于种种压力也采取了某些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者的政策,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一、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因此,资产…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揭示了的客观真理。进入新世纪,我们依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的论述,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发展原因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王艳莉 《工会论坛》2001,7(1):64-66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机遇和空间 ,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和手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上述矛盾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但依然难以改变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怎样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大理论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资本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七个阶段,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是一个进步;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合理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工会论坛》2002,8(2):82-84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点之一。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起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旗帜 ,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第三代领导集体利用资本主义的战略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 ,同时对待资本主义采取了既利用又限制的辩证方针。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 ,劳动的社会化是使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无产阶级在智慧和精神上推动这个转变 ,在体力上完成了这个转变的结论。马克思运用这个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作了深入地考察 ,揭示它产生的物质根源 ,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 ,并对未来的道德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展望 ,使马克思的道德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一、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8.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由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发起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巴黎召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的议题,集中讨论了以下问题。(一)关于劳动危机问题会议针对“信息革命条件下劳动终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邀请正在参加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举办的“吕梁开发理论培训班”的25位县长、县委书记 ,就当前他们最为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社会问题、现实问题、工作中最感棘手的问题等举行了两次座谈。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两次座谈会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县长、县委书记最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1.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的异同。有同志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而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普遍重视发展经济 ,也采取了一些缩小贫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