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命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做出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3.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钟华 《人民论坛》2011,(11):184-185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渊源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内容尚待深入挖掘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它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责任担当,需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7.
吴诚真 《世纪行》2012,(5):32-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总结吸收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其文化内涵。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党的十七大站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这标志着我们党  相似文献   

9.
闫莹雪 《传承》2009,(2):80-81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对当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并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发挥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对当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并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发挥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道德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引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灵魂。文化体制深度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深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只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才能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航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检验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标准,只有满足了这一标准,改革才有真正的意义,文化创新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诚 《前沿》2012,(4):39-40
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文化强国战略有机统一起来了。本文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证人手,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的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凸显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和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4.
崔楠 《人民论坛》2012,(14):112-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途径,包括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将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徐芸 《重庆行政》2018,(2):93-95
正近年来,自媒体迅速兴起,逐渐取代传统信息媒体传播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重要媒介,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更易于被大学生阅读和接受,因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引发的价值多元、价值混乱和价值缺失而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前沿》2015,(3):48-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的现实需要和价值诉求。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仁爱思想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仁爱"思想中所包含的"仁者爱人"、"为仁由己"、"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诚信思想,因此,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迟成勇 《桂海论丛》2014,(4):111-115
从道德与价值的关系看,社会主义道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提升;从文化视角看,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源力量;从实践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须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傅济锋 《前沿》2011,(11):70-7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和重要课题,就是要从价值观念层面解决全球化境域下民族国家文化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主流意识形态、时代精神、传统文化资源、世界优秀文化文明四个维度展开,对全球化的四个维度作出了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与新文化视角的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用文化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会迎来中华文明的再辉煌。  相似文献   

20.
陈剑 《人民论坛》2012,(5):18-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是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