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侵权责任的独立成编与侵权行为的类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责任的派生性、各种具体的民事责任的内容缺乏共同性以及民事责任非为法律关系的要素或者发生根据等,决定了民事责任在传统的民法典中无其独立地位.我国<民法通则>所创设的"民事责任"单章规定的立法模式,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侵权责任可否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应当取决于有可能导致法典体系冲突的某些技术障碍的克服.而现行侵权法理论的最大弊端,便在于扩大了侵权行为的范围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因此,重新建立以损害赔偿为基础的侵权责任体系,是解决有关体系冲突的唯一出路.现行侵权法草案将侵权行为尽可能类型化并予以列举规定的做法,不利于人格权和人格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很多城市,小商品市场异常火爆,比较出名的如武汉的汉正街、北京的秀水街等,在那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水货商品乃至众多假冒的世界名牌,因为水货商品价格便宜,款式新颖,做工精细,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正掀起一场知识产权保护的风暴。近期,吴仪副总理在外商投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 相似文献
3.
4.
论建立夫妻间侵权责任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夫妻间侵权责任具有与一般侵权责任不同的特征。我国建立夫妻侵权责任制度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构建我国夫妻间侵权责任制度,需要一般侵权行为法与亲属法、婚内侵权责任与离婚侵权责任相结合,明确侵权行为范围,合理确定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建立以赔偿损失为主要方式、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相结合的责任体系,正确界定侵权责任主体和请求权主体,限定请求权行使的期间。 相似文献
5.
权利仅能作为过错侵权责任的保护对象,而不能作为责任的发生基础。过错侵权责任的出发点在于所有权人自负其责,故其发生基础通过评价性的归责而体现出来。归责最初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在德国法中,它却通过违法性和有责性之区分而被进行了概念建构。这种建构产生了诸多困难之处,因此更好的方式是将归责重新作为一个统一概念,并将义务违反作为过错责任发生基础和归责的核心,《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的解释也应体现此种发生基础。 相似文献
6.
网络链接侵权责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2000年1月,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署名叶延滨的《路上的感觉》一书。2001年1月3日,叶延滨致函新浪网站,称通过该网站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他人网站上检索到该作品。叶以新浪未经其同意而上载了其作品《路上的感觉》为由,将新浪告到法院,要求新浪停止此行为。叶 相似文献
7.
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的划分,是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对侵权行为的基本划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区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同时特殊侵权行为的内涵的不确定性阻碍了理论界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并且在实践中对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的运用造成了侵权法理论体系的混乱。因此,应在立法上和理论上大胆地抛弃两者的概念区分,以更加科学的侵权行为类型化技术来取代之。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案情 1997年6月14日,菲林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系英国注 册公司,以下简称菲林公司)将"爱家"字号在我国国 家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并取得了商标注册证书, 为第1031983号。国家工商局核定的服务项目为第三十五 类,即广告、工商管理辅助、商业管理辅助、商业估价、推销 (替他人)、进出口代理,有效期为十年。2000年4月10日, 西安爱家公司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成立,经 营范围为日用百货、服装服饰、五金交电、通信器材等的销 售及相片的冲印服务。菲林公司以爱家公司未经其同意, 擅自将菲林公司注册商标"爱家"作为企业名称并在服务和 商业广告中使用,违反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构成对 菲林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请求人民法院判令爱家公司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菲林公司损失54万元。 相似文献
9.
滚珠合同是从格式合同变迁而来,合同法律制度对格式合同规定了不利提供方解释原则。在滚珠合同中,运营商一头连接增值商,一头连结消费者,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网站,并且按时间或者按信息流量代理增值商收取费用;另一方面为增值商提供客源,并且按照代收金额分取固定比例的费用,实际上就是中介人。所以,当增值商违法时,增值商须承担法律责任,而作为中介人的运营商也应按照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律师法》等法律精神,对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
遗失物拾得人的侵权行为有据为己有、拒不返还、无权处分和毁损灭失等四种类型。为预防和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应当在债权关系和物权变动方面对我国现行遗失物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商标使用行为的功能界定法具有抽象性,难以清晰界定;将商标使用行为限定于流通领域的观点值得商榷;商标使用行为具有行为指向性,独立于混淆可能性的判断,后者具有事实依赖性.技术服务行为为认定商标使用行为、划分商标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提供了启示.个案中对商标使用行为的审查,应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审查该行为是否乃获取“经济优势”的行为,即是否属于商业行为;第二步审查行为人是否利用商标推广其商品或服务,即是否在商品或服务与商标之间建立了“经济关联”.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5,(6):59-74
比较法上关于侵权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主要存在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即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为代表的识别能力标准、以荷兰民法为代表的年龄标准、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年龄+识别能力标准和以前苏联及俄罗斯民法等为代表的行为能力标准等模式。我国法受到了前苏联模式的广义行为能力的深刻影响,将责任能力纳入到行为能力制度中进行处理,并以行为能力作为责任能力的基本判断标准。但是,这种做法混淆了责任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的本质区别,难于对过错责任作出精确判定,也无法妥当说明过错责任之认定及承担的法理逻辑和伦理基础,因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性。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吸收域外先进经验,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对现行的责任能力判断标准进行重构,以使相关的立法和理论研究更为精细、科学。 相似文献
13.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法律现象 ,理论上存在不同的学说。本文通过对民事责任竞合的各种理论及法律对策的分析 ,认为责任竞合就是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时 ,权利人可选择请求权 ,但只能实现一项。同时 ,针对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提出了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试谈侵权经济分析方法在司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场所侵权责任如何认定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司法实践中通常考虑受害人的损害行为与负有安全保障责任人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然而 ,因果关系本身是客观的 ,个案的复杂性与法官认识上的主观性往往导致仁者智者看法的分歧。以四个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侵权纠纷为例 ,提出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的判断思路 ,并论证该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原则及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问: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为了阻止中国企业占领其市场,拿起了"知识产权"这个大棒,矛头直指中国。在面临一轮又一轮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将诉讼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Herbert Hovenkamp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11,31(1):63-90
Coase’s work emphasized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very small markets and made a new, more marginalist form of economic “institutionalism”
acceptable within mainstream economics. A Coasean market is an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competing claims on a legal entitlement
that can be traded. The boundaries of both Coasean markets and Coasean firms ar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not only the costs
of bargaining but also the absolute costs of moving resource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The boundaries of a Coasean market,
just as those of the Coasean business firm, are defined by the line where the marginal cost of reaching a value-maximizing
bargain by trading inside just equals the marginal cost of going outside. This focus on very small markets is a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In analyzing such markets Coase ignored the eclectic, historical and behaviorist approach
of the old institutionalists and applied the greater formalism and of marginal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however, Coase assumed
away important issues that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institutionalists were trying to address and created some new ones, such
as how equilibrium is attained in Coasean as opposed to neoclassical markets.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 a Coasean market requires the unanimous consent of all participants before a trade can be made—a condition imposed
by Coase’s own requirement of reciprocity, developed in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 Law Econ 3:1, 1960). The equilibrium problem is substantial but its significance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developed. As a result, Coasean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firm has made much more progress than has Cosean analysis of markets for legal entitlements. Further, the
superiority of private governance over legislation, an important attribute of Coase’s argument, loses much of its force as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Coasean markets increases beyond two.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s resources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en private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by larger groups of owners succeed and when they
fail. While not all common resources markets are of the kind contemplated by Coase they share many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on private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for the commons has found it necessary to step beyond
the strict marginalist methodologies of Coasean economics and look more broadly to the historical, biological and social motivations
for human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原因力的因果关系理论基础及其具体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原因力的确定与比较,对于侵权行为的归责、确定责任范围及分配责任都颇具影响,而在复合因果关系形态下,其对确定责任范围及分配责任的意义更为彰显.有别于以往研究的是,本文试图从各种因果关系学说中梳理出原因力理论,厘清原因力的概念、性质,并在区分事实原因力与法律原因力的前提下探讨其作用.对于复合因果关系形态的侵权行为,应坚持过错比较为主、法律原因力比较为辅的综合说来确定责任范围及分配责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