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 0 3年 10月 13日至 11月中旬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乡 6个村和靖远县大芦乡、高湾乡 5个村的部分驴发生一种以皮肤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疫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 ,至 2 0 0 3年 11月 9日 ,这11个村的 936 1头驴中 ,共发病 75 6头 ,发病率为8% ;死亡 2 3头 ,病死率为 3% ;病重淘汰 8头。1 临床症状初期病驴的四肢、头部、颈、胸侧、腹侧等处出现串珠状蚕豆大小的硬结节 ,由于被毛覆盖 ,用手触摸才能发现 ;随后结节逐渐增大 ,突出于皮肤表面 ,形成脓肿 ,数日后破溃 ,流出黄色黏稠脓汁 ,形成溃疡 ;以后由于肉芽增生 ,多呈蘑菇状高于皮肤表…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1997年春季,山西省吕梁地区的部分县(市)发生牛、猪、骡、马猝死。据对临县、交口县、离石市等五个县(市)的9个自然村统计,共死亡大牲畜120匹,猪100头。其中临县克虎镇尉家洼村有30余户人家,2~5月死亡牛6头、驴7头、骡3匹、猪8头。经过流行病...  相似文献   

4.
1989年8~9月份我们收治附红细胞体病马5例,病骡3例,病驴7例(其中出生8天的驴驹1例),共15例。治愈9例,基本治愈1例,未愈出院5例。(一)临床症状 3头驴因其他疾病前来诊疗,查到病原,而无明显症状。1例患骡、2例患驴精神不振,饮食欲不佳,  相似文献   

5.
矾山公社是一个产骡较多的地区,又与怀来县产骡区官厅接壤。近年来,在兽医实践中,每年遇到不少驴怀骡临产拒食的病畜。从前由于不认识,其死亡率很高。1965年我们临床见到31头就死亡26头。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病原因,我们深入到生产队和饲养员座谈,了解从配种以后的饲管情况。先后剖检因该病而死亡的牲畜20头。加之近10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初步摸索到一些情况。在用中药治疗上摸索出一些规律,临床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因该病以前兽医书籍未见记载,我们就暂称之为“驴怀骡临产拒食症”。  相似文献   

6.
马属动物“猝死症”的调查石全有李长有鄯来平肖一李生福(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810800)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底,青海省民和县塔城、东沟和柴沟3个乡的马属动物发生急性死亡。发病26匹,其中骡22匹、驴4头,均死亡,致死率100%。将病料送...  相似文献   

7.
马属动物“急性盲肠结肠炎”是近几年我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自1982年5月到1984年10月治疗急性盲肠结肠炎患畜57头,治愈46头、治愈率占78%(其中:马26/32,骡14/17,驴6/8)。 (一)临床症状 本病以突然出现暴泻为特征,但也有少数病畜未经腹泻就倒毙的。其腹泻物呈灰绿色或灰褐色,含有多量粘液物呈胶冻样,恶臭难闻,落地后起泡沫。有少数病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调查 1982年9月~11月间,在山东省西部的聊城地区和德州地区一带,发生一种马属家畜疑难疾病。仅就兽医站门诊对两地区11个县74个公社689个大队的统计,发病的马属家畜共计998匹,其中驴932匹(占93.4%),马42匹(4.5%),骡24匹(2.1%)。聊城地区比德州地区发病严重,所以,我们重点调查了聊城地区及其所属的冠县。聊城地区5个县,截止10月9日统计,51个公社的648个大队共发病874头,其中驴826(占94.6%),马34匹,骡14匹;发病家畜中死亡576匹,其中驴552匹(95.8%),马14匹,骡10匹。冠县从 9月 24日开始出现病情以来,先后有18个公社的马属家畜发病,截止11月22日,754个大队中有205个大队的马属家畜发病共计586匹,其中驴582匹,马3匹,骡1匹;死亡282匹,其中驴278匹,骤和马共4匹。  相似文献   

9.
新生骡驹溶血病是军用马骡生产上遇到的严重问题,新生骡驹发病率高达7.5%,死亡率100%,对军骡生产危害很大。发病原因系由于马、驴杂交后,部分妊马初乳中存在一种“抗驴抗体”,新生骡驹吸吮初乳而产生溶血病,以至发病、死亡。 我所同志们,以敢于革命、大胆创新的精神,深入马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此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
1984年8~10月,在弥勒县吉山区脚落召村的马骡发生一种以运动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发病23匹(马14匹、骡9匹),占38匹马、骡的60.5%;死亡21匹(马13匹、骡8匹),致死率91.3%。血液涂片镜检16匹,检出有锥虫的10匹,检出率为62.5%,曾用205治疗,虽锥虫转阴,但病情仍继续恶化和发生死亡。从最早死亡的2匹马脑中检出脑脊髓丝虫后,根据前期治疗情况,诊断为马、骡锥虫与脑脊髓丝虫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1.
1974年2月,崇信县黄花公社崾岘生产队的马骡突然先后发病,半月左右连续死亡3匹。我队立即派人配合县畜牧站进行调查和防治,使疾病未再扩展,病畜亦皆治愈。现将对此病的初步调查和防治情况报告于后,供参考。 一、发病和防治 (一)饲养情况;该生产队位于山区。共有马6匹、骡8匹、驴8头及牛47头。马类牲畜分别喂养在六个窑洞中,室内的温度、通风和卫生情况尚好。近两年,该队未从外地购入牲  相似文献   

12.
马、骡去势术后出现肠脱出者并不多见 ,笔者等在临床上对3头公骡去势后发生肠脱出进行了治疗 ,1头公骡由于肠脱出时间较长 ,肠管被后蹄踩破发生死亡 ,其余 2头治愈。病例  1996年 4月 5日 ,去势的 6头公骡在术后 3 0min未发生出血和其他不良情况 ;其中 1头公骡发生肠脱出 ,脱出的肠管有 6~ 7m ,严重污染 ,其中部分肠管被后蹄踩破 ,出血严重 ,发生死亡。 1996年 4月 12日和 1997年 4月 2 0日有 2头 4岁去势公骡分别发生肠脱出 ,去势手术顺利 ,止血充分 ;该 2头骡在术后牵遛约 3 0m发现有腹痛症状 ,不断有腹水从切口流出 ,随后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3.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14.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1月中旬到1980年4月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等8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首次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散发病,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继后1980年11月中旬至1981年3月下旬,本病又再度在该地区的绥阳、遵义、湄潭、凤冈、桐梓、习水等六个县、24个区、42个公社、291个生产队发生,共发病768头,死亡159头,其中以绥阳县病情较为严重,发病514头,占全地区发病数的66.9%,死亡104头,占全地区死亡数的65.4%,为了明确病因,在前鉴别排除牛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等及初步复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岷县骡驹焦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类动物的焦虫病是由马焦虫(Piroplasma caballi)或纳脱焦虫(Nuttallia equi)经蜱传播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性血孢子虫疾病。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黑龙江的珲春县发现,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如原兰州军区同德军马场1963年因本病死亡马172匹,吉林省扶余县1958年爆发马焦虫病,发病马261匹,死亡89匹。有资料记载骡、驴可感染焦虫病,但无显著临床表现。而骡驹爆发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4月 ,福建省漳平市灵地乡某村的黄牛发生以流涎和下颌、颈部水肿为特征的疫病。该自然村饲养黄牛 45头 ,发病 9头 ,发病率为 2 0 .0 % ,死亡 3头 ,致死率为 33 .3 %。以前与该村邻近的新桥镇产盂、武陵坑、产坑、秀溪、龟池 5个村的水牛曾发生过同样症状的疫病 ,当时发病 44头 ,死亡 33头 ,病死率达 75 .0 %。由于前次诊疗的经验 ,经综合防制很快控制了本次疫情 ,损失较小。1 主要临床症状病牛精神萎顿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体温升高达 41℃ ;病牛下颌、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炎性水肿 ,有的波及胸前及前肢 ;病牛舌肿胀 ,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以及辽宁、内蒙、陕西、甘肃等地区,母驴怀骡驹后,到妊娠后期,每年都有部分出现不吃不喝的拒食现象,称为“驴怀骡临产前拒食症”,也有的地区叫妊娠中毒症。若措施不利,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据涿鹿县1973年15个家畜配种站的不完全统计,1972年共怀骡的驴509头,患临产前拒食症者69头,占13.55%,其中死亡母驴25头,占36.23%,死亡骡驹45头,占65.21%。 近几年来,我们走访了宣化、怀来、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县、社配种站、兽医院和部分社、队,调查了防治驴怀骡临产前拒食症的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尚义县食品公司屠宰场从半疙瘩山村购的猪中检出7头黄脂猪,笔者对其中3头作了剖检。同时对其发病原因作了调查,该病是猪食麻油渣所引起的。 (一)发病情况 半疙瘩山村1984年共养猪50头。其中,成年母猪3头(死亡2头,发病1头),肥猪45头(发病14头)。该村素有养猪习惯,以圈养为主,粗饲料以土豆、麸皮、蔬菜或野菜为主,精料是麻饼和少量莜麦。过去从未发生过本病。发病的9户共养猪13  相似文献   

20.
20 0 0~ 2 0 0 1年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和政、临夏3个县的 8个乡、14个村农户饲养的牛羊先后发生一种以高热、突然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的疫病。2年内共发生 14起 ,发病牛羊 6 8头 (只 ) ,死亡 6 3头 (只 ) ,急宰 5头 (只 ) ,致死率为 92 .6 %。其中牛发病 18头 (乳牛 3头 ) ,死亡 17头 (乳牛 3头 ) ,急宰1头 ,致死率为 94 .4 % ;羊发病 5 0只 ,死亡 4 6只 ,急宰 4只 ,致死率为 92 .0 %。初期因群众不了解该病 ,剥皮解剖病死畜 4 9头 (只 ) ,4头被群众分吃 ,确诊后督促群众深埋 15头 (只 )。1 临床症状发病牛羊都是突然发病 ,表现昏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