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  相似文献   

2.
《纪检与政法》2004,(1):61-61
药茶,它是指以茶叶和天然药物配合使用,或以天然药物代茶饮的方法。药茶是我国传统医学食疗方法之一,也是中药的一种剂型。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能解诸般药毒之茶,当是药中之上品。由于茶有药用价值,而且取用方便,古人在茶末中掺入一些药物,饮茶时一起咀服,  相似文献   

3.
美丽神农谷     
沈红星 《学习导报》2013,(11):43-45
在湘赣边缘的罗霄山脉中段,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湖南省炎陵县神农谷。这里至今保存着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面积达11.6万亩: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位居亚洲第一,每立方厘米高达13万个:境内的酃峰,又名神农峰,海拔2115.2米,为湖南第一高峰:东坑瀑布,又名神农飞瀑,落差235.2米,呈三叠下泻,为湖南省第一高瀑。此外,还有长达65公里的国内最大原生杜鹃花林带、第四纪冰川遗迹石臼群、万亩高山湿地、千年茶盐古道等。  相似文献   

4.
茶源贵州     
正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古茶树多达120多万株,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宝贵的茶树基因库。晴隆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出黔中",进一步印证了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更造就了贵州"干净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法语翻译界,翻译家、教育家鲍文蔚大名鼎鼎.他翻译的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古典小说《巨人传》前两卷中的第一卷,195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巨人传》书名也由鲍文蔚首译. 鲍译《巨人传》后三卷译稿在“文革”前已基本完成, “文革”中却被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红卫兵抄走,后下落不明,成为鲍文蔚心中的遗恨.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巨人传》时,尽管《巨人传》已有其他全译本,但是仍只采用仅存的前两卷的鲍译本.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的“门槛”和“含金量”都很高,凭借这部尚未完成的译著,鲍文蔚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6.
贵茶飘香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一千多年前,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贵州地处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地带,茶树分布广,品种资源多,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8.
程庸 《学习导报》2010,(10):57-58
长沙窑地位特殊 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中有一句:“湘瓷泛轻花”,“湘瓷”指的是湖南陶瓷,其中自然也包括长沙铜官镇的长沙窑。唐朝诗歌描绘陶瓷的不多,这一句“湘瓷泛轻花”却宇字珠玑。  相似文献   

9.
程庸 《新湘评论》2010,(10):57-58
长沙窑地位特殊 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中有一句:“湘瓷泛轻花”,“湘瓷”指的是湖南陶瓷,其中自然也包括长沙铜官镇的长沙窑。唐朝诗歌描绘陶瓷的不多,这一句“湘瓷泛轻花”却宇字珠玑。  相似文献   

10.
人不可无铭     
夫林 《前线》2014,(2):118-118
刻曰铭。我国历史上第一铭《盘铭》就是3500年前刻在“盘”也就是现在的澡盆上的。或书而不刻,或仅传于口、刻于骨、铭于心。铭可颂扬,但主要是用于自我意识和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唐·陆羽《茶经》滚烫的开水入杯,几片绿叶随之舒展,淡淡茶叶的芳香随后飘散……说起茶,你也许觉得它只是区区几片叶子,生活中众多饮品的一种选择,无足轻重。然而翻开历史,我们发现:茶,已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如今,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相似文献   

12.
天柱山在潜山县境内。周朝时,潜山为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为皖水,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后来,潜山又名舒州。天柱山山高水清,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物产丰富,特产众多。这里仅从众多特产中撷取数种与读者分享。天柱绿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安徽产茶地“江北有舒州、寿州……”可见潜山产茶历史悠久,至少已有1300多年。古人认为潜山天柱茶“可消肉食毒”。据《潜山县志》载:“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茶可惠数斤。其人献数十斤,李不受。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斤。李悯而受之曰:此茶可消肉食毒也。乃命烹一瓯沃肉食内,…  相似文献   

13.
石光明 《新湘评论》2023,(23):62-63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茶就与这方土地的人间烟火、百姓生活分不开,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茶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使茶的色香味多姿多彩,精气神深厚高雅。一部茶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史的每一章节都有茶的颜色,茶的味道,茶的清香。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是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晚期。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涉及茶事的典籍数不胜数,如《茶经》《茶录》《茶谱》《茶疏》等等,  相似文献   

14.
茶里人生     
李光乾 《廉政瞭望》2006,(12):55-55
很喜欢这样一副对联:生为寻常草,死成玉茗香,死耶生耶?失去三闾位,得来九歌浩,失哉得哉?这是一副茶联,借助茶叶的经历,说明得失的辩证关系,读后发人深思。茶的一生耐人寻味。茶圣陆羽《茶经》有言:“茶者,南方之佳木也。”茶树生长在气候温和,莽莽苍苍的南方大山中,其生命特征独具一格。当茶芽离开枝头时,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然而经过高火的烘烤,搓揉的磨炼,烈日的曝晒,沸水的浸泡,它的生命又焕发出绚丽的色彩。它失去了抽枝成杈的机会,却在茶杯中得到了永生。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得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有的富家子弟,他们养尊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史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如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多亿人饮茶品茗,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寻根溯源,世界之茶,源自中国;中国之茶,始于贵州。1980年,科研人员在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一颗完整的野生古茶树四球茶茶籽化石。经我国权威部门鉴定,确认该茶籽化石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至少164万年以上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茶籽化石,茶籽化石的出土和鉴定结果,充分  相似文献   

16.
正《茶经》记载"茶者,紫为上......"紫茶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在望谟县郊纳镇,就生长着这种茶树,当地人称为八步茶,又名"紫娟茶"。紫娟茶花青素和咖啡碱含量较其他茶类高,茶汤滋味较苦,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位于郊纳镇冗岩村、铁炉村、八步村的八步古茶树保护  相似文献   

17.
薛艳丽 《先锋队》2011,(11):51-51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高度,不妨要求各级官员一下——不做一介“俗吏”。  相似文献   

18.
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四川,四川之茶源于雅安蒙顶,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就有蜀向秦贡茶的记载。蒲江毗邻蒙顶,产茶历史悠久,大小五面山露多、雾重,湿度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据记载,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了翁对蒲江茶叶进行过专门研究,写过一篇有名的文章《邛州先茶记》。唐朝进士,前蜀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蒲江临溪等地出产“早春”、“火前”、“火后”、“黄芽”、“嫩绿”等名茶,还制成火番饼,远销西番(藏族地区)、党项(羌族地区)。蒲江河谷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据考证,蒲…  相似文献   

19.
我国豆腐的制作始于何时?宋儒朱熹诗有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据此,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此说如果成立,则我国豆腐的制作始于公元前一世纪,至今已二千余年。但也有  相似文献   

20.
《诗经》     
《新湘评论》2010,(17):60-6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被称为“诗”,汉代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汉代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