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低保制度的公平正义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菲 《求实》2013,(1):90-93
公平正义是农村低保制度的首要伦理价值,农村低保制度是促进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但在农村低保制度实际运行中,存在背离公平正义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运用关系网络选择低保对象和基层政府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暗箱操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矫治不公,以促进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建立农村"低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政府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的责任;要依法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和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自2007年建制后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低保资金供需缺口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点。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低保制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政府应该在农村低保制度的供给中承担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从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低保标准、缩小地区差异、扩大覆盖面等方面化解目前该项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析山西农村低保目标人群的数量分布及处境特点切入,剖析了实行农村低保中存在的对象确认、低保的标准和形式、筹资机制以及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并提出要加快立法步伐,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落实各级政府在实行农村低保政策中的责任、抓好农村低保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晓明  张虹 《先锋队》2010,(5):43-43
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对常住户籍地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我们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为了提高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公平、公正、公开地把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户确定为低保对象,  相似文献   

6.
田欲晓 《当代贵州》2007,(14):42-43
我省农村低保制度的确立,开创了从制度上抑制贫困和从制度上扶贫的新格局,可以说是继1986年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我省扶贫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时政资讯     
三十一个省区市已建农村低保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全面部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全国农村低保对象已达2067.7万人,全国各地平均低保标准为年人均857元(或月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07,(7):35-35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在2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吸纳参保人员45万人。2006年已有10个区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2007年在全市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最低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2007年全国已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人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少数尚未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份应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建制。这是日前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国所有省份全面建立,并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下一步是在预测该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问题.今后,农村低保制度将与城市低保制度逐步融合、统一;将由目前的应急救助向预防贫困和应急救助相结合;将由目前单一标准的救助向针对性较强的分类救助转变;并且将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8,(3):40-41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自1993年起,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福利政策,农村低保要实现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救助。然而,在现实中,低保政策经历了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以户为单位到以人为单位的扭曲和变通,以至低保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基层政权的一种治理手段,从而背离了政策的本意。事实上,低保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是监管力度不够及制度建设不到位所导致,更与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的治理困境密切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基层政权的治理状况既是保障低保政策能否顺畅执行的根本,也是一个现代国家基本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始于1995年。但是,农村低保在保障人数、保障水平、保障资金的筹集、保障管理及保障的认识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低保。目前,中国农村全面建立"低保"制度的条件已成熟。本文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及完善对策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低保制度.目前我国的低保制度还存在着准入制度过于死板、对低保户要求过于苛刻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层面和实施规范层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8,(4):59-61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早在1993年,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8月13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5月底,全国超:过4100万人享有“低保”,切实保障了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7.
孙蕙 《当代贵州》2018,(51):10-11
1.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求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结合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贵州出台一个办法、健全三项制度、创建七大机制,全面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制发实施《贵州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创建“救急难”工作机制,创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三共同”衔接机制,创建低保对象认定机制,创建低保分类施保机制,创建低保标准合理调整机制,创建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创建监督检查机制,多项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重大制度变迁,弥补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忽视的严重缺陷。作为公共产品,政府在低保体系的建构中承担着主导责任。闽北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近四年的实施,形成了一定模式,本文在对武夷山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并通过对低保现状的具体分析,指出其实施效果如何偏离了政策目标,进而提出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杨生新  高洋  张翘楚 《奋斗》2007,(3):35-36
2005年4月20日,绥化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低保试点工作。绥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建设,使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绥化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低保制度的伦理失范及其矫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具有浓厚伦理意蕴的社会制度,有着强烈的伦理诉求,但在运行各环节中出现许多伦理失范:观念扭曲异化、多重标准纠结及生活世界殖民化等问题,这是价值理念等文化性因素与制度政策等结构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治农村低保制度伦理失范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