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大选2005年1月30日如期举行。2月17日,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大选最终结果。在这次投票率高达59%的大选中,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过渡议会275个席位中的140席,库尔德政党联盟获75席,现任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获40席,成为未来伊拉克过渡议会中的三大政治力量。萨达姆时期处于政权核心地位的逊尼派穆斯林,因抵制大选而失去了应有的政治优势,一些分散的参选逊尼派党派只获得过渡议会中的寥寥数席。一个以什叶派为核心的伊拉克政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大选虽成功举行,但伊国内局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2005年1月30日,备受世人瞩目的伊拉克大选如期举行,这是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举行的首次多党选举。此次选举在法律程序上和技术环节上都经过了充分和严密的准备,同时有联合国及多个国家的观察团监督。伊拉克约有846万选民参加了投票,投票率约60%。结果显示,由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支持的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在大选中获得了407.5万张选票,得票率约48%,位居各参选党派之首。位居第二的是库尔德政党联盟,获得217.5万张选票,得票率超过25%。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  相似文献   

3.
天下事     
<正>多国齐聚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6月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和1800多名当年参加诺曼底战役的老兵参加在法国西北部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仪式。伊拉克爆发大规模内战今年以来,伊拉克国内的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战斗力猛增,连续占领了伊拉克数个重要城市,俘虏及枪杀了大批政府军士兵,据称已有1700名被俘的伊拉克安全部队什叶派成员被处  相似文献   

4.
伊朗为什么没有像“金砖四国”一样走和平发展道路?伊朗未来的道路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9·11”事件后,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使伊朗摆脱了敌对的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的制衡。不仅如此,伊拉克什叶派的上台,还使中东隐然出现了一个“什叶派新月地带”,从而为伊朗提供了潜在盟友和广阔的缓冲地带。这种局面是当年霍梅尼“输出革命”想实现而没能实现的长久梦想。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具有真正的影响力。这样,中东力量构成的此消彼长,使伊朗在缺少力量制衡的条件下,自动成为影响中东格局的…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领袖萨德尔现年31岁,出生于什叶派穆斯林的圣地纳杰夫。父亲和兄弟被暗杀后,年幼的他就不得不开始东躲西藏,逃避萨达姆特工的追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5日,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同伊拉克临管会达成了向伊拉克移交权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伊拉克各地区核心议会将选举产生一个临时性的国民大会,再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将在2004年6月底前接管伊拉克主权,全面选举和制定宪法,美占领当局和伊临管会解散。随着美军权力移交计划的迫近,伊拉克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对美军权力移交计划本身引发了更多的思考。美军提出的权力移交计划实际上是布什政府急于摆脱驻伊美军困境而采取的政治举措。一是缓解伊拉克人的反美情绪。布什总统2003年…  相似文献   

7.
如何控制伊拉克武装组织.改善安全状况,一直是布什政府与伊托克什叶派领导人之间最关切的话题。伊位克什叶派政党人士透露,美国总统布什“不愿意、不支持、不接受”易卜拉欣&#183;贾法里在新政府中继续担任总理,但白宫发言人随即否认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于巴格达时间2006年12月30日晨被处以绞刑,媒体分析,这与伊拉克愈演愈烈的教派冲突不无关系。伊拉克战后,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别的冲突一直伴随着局势发展演变,而且呈不断升级的趋势,从战后初期解散伊拉克军队、解散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到绞死萨达姆,什叶派开始清算逊尼派、向逊尼派讨回血债。随着新年的到来,两大派别的分歧也延续到新一年中,并有可能由于萨达姆之死而加剧。伊拉克前国防部长阿拉维2007年1月5日说,伊教派冲突正释放“中东地区积聚几十年的恶性力量,使整个中东地区秩序面临崩溃危险”。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了。目前美国正积极采取行动,组建一个亲美国的伊拉克新的临时政府。尽管遭到国际上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也没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但美国还是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达到打败伊拉克,铲除萨达姆政权,扶植一个由美国所左右的伊拉克政府的目的。 战争目的是掌控世界能源 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是要解除萨达姆的武装,减少恐怖主义威胁,而闭口不提这样一个事实:伊拉克不  相似文献   

10.
受伊拉克战争的后续影响,2004年国际形势在总体缓和下局部持续动荡,国际恐怖主义强烈反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交织,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单边主义受挫,多边主义重现活力,多极化迂回前进伊拉克战争揭开了潘多拉盒子,其后续影响在今年持续发酵。伊拉克局势并未因美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而趋于平稳,各种武装冲突和恐怖活动有增无减,美军深陷伊拉克泥淖,伤亡人数已逾千且在继续攀升。由于始终无法为发动战争找到站得住脚的法理根据,加上美军虐俘事件的曝光,美国的形象在世界严…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的局势日趋混乱。战后的伊拉克似乎成了美国人手中的一块“烫山芋”:拿着烫手,丢了可惜。在美国兵伤亡日重、国际和国内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布什政府只能不改初衷,匆匆于6月28日向刚刚成立的伊新临时政府移交了“主权”。那么,恢复“主权”后的伊拉克向何处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中东问题专家预言,美国“交权”后伊拉克的反美浪潮不会平息,伊拉克局势依然会动荡下去。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占领军在伊拉克频繁遭到武装袭击,自杀性爆炸频发,死伤人数不断攀升。同时,联合国驻巴格达办事处和什叶派纳杰夫清真寺挨炸,恐怖主义活动加剧。这一切使美国感到严重不安。美国原来估计,战后在伊拉克只需派驻6万军队就足以完成维和行动。现在,美国在伊拉克有驻军13.9万人,仍捉襟见肘。鉴于袭扰和暴力活动不断增加,美国要不要向伊拉克增兵,在国会与政府之间引发激烈争论。最近,由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联合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害怕美国卷入一场长期的、代价高昂的伊拉克维和行动。因此,美国政府之所以坚持暂…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伊始,1月2日,沙特内政部以恐怖主义罪名处决了47名囚犯,其中包括什叶派领袖奈米尔。沙特此举立即在整个什叶派地区引起轩然大波,当晚,愤怒的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和马什哈德沙特领事馆,打砸门窗,纵火焚烧大楼。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沙特予以谴责并威胁进行复仇。1月3日,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宣布与伊朗断交。伊朗与沙特是中东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同时也是石油输出大国,两国断交必然会对中东和平安全与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中东局势将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安理会6月8日通过的第1546号决议规定,美英在6月30日之前解散联军临时管理当局,结束对伊占领,将全部主权归还伊拉克。决议承认伊拉克临时政府为伊合法政府,该政府将在6月30日之前接收管理伊拉克的全部责任和权力。此外,新决议还规定了联合国在伊重建进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随着这份能体现“主权在伊、伊人治伊”政治原则的决议获得安理会一致通过,特别是随着美英提前于6月28日匆忙向伊归还主权,由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而造成的联合国权威的减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从战前安理会通过第1441号决议决定对伊实行核查,到美英撇开联合…  相似文献   

15.
用审判萨达姆来展示美国式民主在中东跨出的第一步注定要失败。因为“桔生淮北则为枳”,美国式民主在中东本没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更何况所谓的民主本就持有双重标准!其实,在美国的掌控下萨达姆的命运早已注定,目前出现的审判表演,只不过是由美国导演、伊拉克临时政府和萨达姆主演的政治秀。  相似文献   

16.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本书的名字可能不那么吸引人,《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我们不就是共产党吗?自己向自己学什么呀?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正在读一本叫做《烽火生活——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的书。作者埃文·赖特是一名战地记者,在美军对伊拉克发动闪击战时,赖特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尖刀排23名陆战队队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亲眼目睹了频繁的战斗,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冲锋陷阵的群体半步。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大事     
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回国1月26日,8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顺利返回福建。8名自行前往伊拉克务工的中国工人是1月18日在伊拉克遭武装分子绑架的。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获悉后极为关心,当即指示外交部和驻伊使馆等方面全力解救被挟持人员。经多方营救,23日被挟持  相似文献   

18.
1939年3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移驻重庆,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离开重庆返回韩国。重庆七年是韩国临时政府最光辉的时期。在金九主席的领导下,韩国临时政府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2009年是韩国临时政府成立9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大事     
李辉 《新湘评论》2005,(3):58-58
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回国 1月26日,8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顺利返回福建。8名自行前往伊拉克务工的中国工人是1月18日在伊拉克遭武装分子绑架的。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获悉后极为关心.当即指示外交部和驻伊使馆等方面全力解救被挟持人员。经多方营救,23日被挟持的中国公民被安全移交给中方人员。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20日下午,数百名伊拉克民众冲击政府机构所在地"绿区",并进入议会和总理府。这是近一个月来伊拉克民众第二次冲击"绿区"。在之前的4月30日,数千伊拉克民众冲击"绿区",并占领议会。"绿区"不仅是伊拉克的政治"特区",也是军事"特区",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民众冲进"绿区"的事件。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