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东进战略,开展湘西攻势。从此,留守根据地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黔东独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孙秀亮为保卫红色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7月21日至22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政府正式成立。黔东特区根据地,包括重庆酉阳、  相似文献   

4.
<正>摘录: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仅有的八个根据地之一,这是一个客观史实。根据地包括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及原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六县的毗邻范围,它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整体区域,其最高政权机关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在沿河县土地湾,它是黔东苏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军阀和土豪劣绅向黔东革命根据地疯狂反扑,在"一人当红军,全家都诛灭"的反革命叫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处搜捕黔东独立师、红军家属、地方干部.沿河县河蛟岩乡苏维埃主席孔朝庭受尽敌人严刑拷打,毫不屈服,临终给儿子留下遗嘱:"等到我红军回来,你一定要替我申冤报仇"、"要与土豪彻底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6.
张永 《世纪桥》2021,(1):27-33
土地革命时期,红三军(1934年10月25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动摇反动统治基础与统治秩序,开展如火如荼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与红六军团西征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创造重要条件.在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开展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党史、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革命根据地史的学术著作。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玉湘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就是其中之一。该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经济状况及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后,红军其他主力部队也相继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二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组成较晚。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四军和鄂西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地区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一万人。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黔东地区,创建黔东苏区。1933年6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次年8月奉命西征,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建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进入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开县,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5月,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的决定。会后,红三军印发了大量文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抽调部队干部组织地方工作队,分赴酉阳、秀山、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宣传工作,什么时候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就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哪个地方的党委加强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哪里的外宣工作就有成效,就能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反之,则要受影响。要提高黔东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加快黔东革命老区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黔东革命老区的对外宣传。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黔东革命老区外宣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加  相似文献   

14.
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在贺龙、关向应同志的率领下,在贵州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县,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组建了黔东纵队、黔东独立师等,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二战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土地政策执行情况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时期”全国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进行土地革命过程中,各根据地都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原则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这里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贡献和经验教训,对各根据地土地政策执行的情况作些对比研究,对了解“二战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和一些政策的完善过程是有所帮助的。在土地革命前期(一般指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日党中央发布第九号通告起到一九二八年冬党的“六大”精神传达贯彻前),进行土地革命的有海陆丰、湘赣(井冈山)、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赣东北、琼崖等八个根据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09,(3):77-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位于秀山县城西北28公里处隘口镇坝芒村。 1934年夏,贺龙率红三军在川黔边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由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档案馆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党史办公室合作编辑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集》已编成定稿。这本文献集共十八万字,收集了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黔东特区、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历史文献资料六十余篇,并附录了大事记。这本文献集较全面地反映了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到1936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先后到达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黔西北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以黔(西)大(定)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乌蒙高原燃起了熊熊烈火.  相似文献   

19.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期间帮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成分的一支抗日反蒋地方武装。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到达贵州西部,建立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兴国、吉水、永丰五县之交,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陈毅曾诗称东固为"东井冈". 本期<党的文献>刊登的<前委来信(摘要)>,是1929年4月13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江西于都以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一封指示信.该信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给予了称赞和肯定,是研究东固根据地和井冈山根据地后期斗争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