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军 《党风建设》2002,(8):47-47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不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干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瘫痪者相比,我能自如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之所以能活得这么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眼盲者的意义,或者说,一个看不见任何事物的人,是否还需要一盏灯的陪伴?母亲眼盲许久,可是每天傍晚,她还是习惯性地打开了灯。有一次我和她聊起这个话题,看不见东西,点灯不点灯还有啥区别吗?母亲说,这灯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你们点亮的啊!让你们知道,我在这屋子里还活着,不然,连灯都不点亮,和死人还有啥区别了。  相似文献   

3.
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  相似文献   

4.
瞎子打灯笼     
《学习导报》2011,(4):48-48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  相似文献   

5.
报案(外2则)     
某副市长出差归来,夫人哭丧着脸告诉他:昨日家中被盗。没等她说完,丈夫急忙问:“报案没有?” “亏你倒不先问问损失多大!”夫人不屑地说,“几十万呀,还有不报案的?!” 副市长一跺脚:“糟了糟了,你不想想我们能报案吗?” “怕什么?堂堂副市长都被盗了,我还要问问他那公安局长是怎么当的!” “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副市长来不及细说,马上给公安局长拨电话:“哈哈,小偷走错门了,到我家能偷什么呢?我夫人瞎嚷嚷……我看,这件事就此了结,你们也不必来勘查了。“ 夫人在旁一手绺着长发直发楞。  相似文献   

6.
老家有位远近闻名的捕鱼翁。奇怪的是,别人都在河心撒网,他却在小河转弯处撒网。转弯处水流很急,漩涡一个接一个,河水浑浊,在这里撒网,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可老人却是网网不空,而且多是大鱼。  相似文献   

7.
“沈恒恩校长吗?”“是的,你是哪一位?”“我是《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的记者,想去采访您。现在去可以吗?”“欢迎你来。我等着。”放下电话,我才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再多问一句:78中学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8.
寓言寓理     
在一个建筑工地,有位社会学专家对正在砌墙的3个工人进行了随机调查。专家问第一个砌墙的工人:“你在干什么?”他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不是在砌墙吗?”专家又问第二个砌墙的工人:“你在干什么?”他抬起头,笑了笑说:“我在盖一幢高楼。”  相似文献   

9.
1993年8目11日。首都北京。第三届中国科技之光成果博览会评奖委员会正式向新闻媒介公布:中国福建省连城啤酒厂生产的“连兴啤酒”荣获中国科技之光成果博览会酒行业类金奖。话音刚落,掌声雷暴。此时手捧奖牌和证书的连城啤酒厂党支部副书记童喜群迫不急待地小跑回到住所,饱噙热泪抓起话筒:“吴厂长吗?连兴啤酒获……获金奖啦……”守侯在电话机旁的干部职工顿时一片  相似文献   

10.
正人生之路总是蜿蜒曲折,漫长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坑坑洼洼,坎坷崎岖,或明或暗,迷茫混沌。在必经的途中为自己点亮一盏灯,或者为别人点亮一盏灯,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让人迷失方向。可是你见过一个盲人为自己点亮一盏灯吗?有一个禅理小故事,说一个苦行僧四处寻佛,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手里提  相似文献   

11.
相传:有一盲人参加宴席,同桌亲戚观其不便,主动将“大鱼大肉”夹至其碗内。谁知盲人吃罢后自言自语“唉!瞎子都吃了这么多好东西,还不知他们吃了多少哩!” 听其故事,怪起盲人不知好歹,实属贪心太重型。但细想起来,心态可以理解,难免小心眼去猜度别人。试想,倘若这位盲人眼睛好使,或同桌人把品种、数量及各自特色首先作以详细介绍,用现在的话说增加“透明  相似文献   

12.
挽救(小品)     
时间:当代的一天。 地点:红玫瑰洗头屋 人物: 冯连长 男 30多岁 简称冯;妻子 女 20多岁 简称妻;女老板 女20多岁 简称 老。 [幕启 舞台一侧放置一屏风,上面有 "红玫瑰洗头屋"字样。另一侧放有一沙发、一 把椅子] 妻:(愠怒地走上)老板,他来了吗? 老:刚来过电话说一会儿就到。大姐真不  相似文献   

13.
牧惠 《广东党史》2004,(2):54-55
为防“非典”,电话成了朋友们之间聊天的最佳选择。同友人杨兄聊起读书情况,他忽然问我:“有一本《苏共亡党十年祭》,你知道吗?看过吗?”“我知道有此书,但没有兴趣看。”“建议你翻翻。我们这边用党费发,人手一册。这一  相似文献   

14.
您见过通县草场乡的庄稼地吗?绿油油、金灿灿,令人难忘。您知道草场乡每家每户都有两张“明白纸”吗?这两张“明白纸”就是全乡科学种田的指南:一张是《小麦生长全期科学管理8  相似文献   

15.
“请问您是想买电器商品吗?” “对,想买一台电视机。” “想买什么牌的?” “看看长虹。” “是想把家里旧的给淘汰掉吧?” “对,换掉家里的华日。” “华日电视机呀。家里还有什么是咱们贵州产的电器?” “曾经有一台风华电冰箱,也换掉了。”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为了求职,他从英国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编辑部。“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那需要记者吗?”“也不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都不要!”对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古代家训,起始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在明清进一步完善。传统家训内容主要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忠孝”为主。提起儒家,不能不提到它的创立者孔子。《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你父亲那里得到过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说:“一日,父亲独立在庭院中静思,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退而学《诗》。又一日,父亲又独立庭院中,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  相似文献   

18.
漫画·幽默     
保 密 某银行行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憎恶贪内助,讨厌枕边风。 他与妻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一天,妻子问他: “听说国家又要调整存款利率了,你听到内部小道消息了吗?” 行长反问她: “你能保密吗?” “能。”妻子说。 “我也能。”行长说。 (刘赤洲)  相似文献   

19.
1955年5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我和老伴矫庸正呆在院里.一个干部模样的同志敲门进了故居,告诉我们,他是在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并通知说,过一会儿,有首长要来这里看一看.说完就和我们老俩口一起到故居的各屋转了一遍,又检查了一下前、后院及四周环境.这时,我抬头又看见了两位面孔熟识的公安部门的保卫人员进了故居院内.大概临近12点钟,那位干部打电话,我就停立在电话机旁,听他对话筒发问:“总理出来了没有?”,“快了!”——话筒里传出  相似文献   

20.
我是日本的盲人教育专家,是一个盲人学者。我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十分向往中国。日本的盲人比较发达,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盲人学生到日本留学,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中国盲人。于是我立志效法中国唐朝的鉴真大和尚,做一次“瞽目西飞”,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同时也帮助中国的盲人学会日语,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