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从体制上恢复了县域经济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显著地改善了县域经济的可用财力。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切实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山东省“省直警县”财政体制改革内容入手,分析了改革对国库工作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库服务模式滞后于改革的表现。对进一步完善国库服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方针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日益引起各级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县域经济发展论》,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创新,从理论、实践、对策三个层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结合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摸清、吃透县情区情;必须创新变通,必须聚力突重;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具有运行的目的性,同时要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统一战线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面对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统一战线服务县域经济面临的现实挑战,新时代统一战线要从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增进工作实效、激发工作活力等方面助力黑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大财经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大财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任务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县级人大常委会财经丁作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围绕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心,积极开展执法检查,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专门召开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F0002-F0002,F0003
2007年12月22日,我院举办了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会议由研究会会长王玉中主持,山东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孙矩致辞。研究会秘书长高焕喜同志报告了研究会20年的有关情况。与会领导、同志们紧紧围绕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20年理论、实践和风风雨雨。畅谈了研究会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研究会总结了县域一套套好经验。推广宣传了一批有力度的实践典型,也培养和带出了一批好干部,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会领导陆懋曾和谢玉堂发表了重要讲话。姜春云、陈建国、宋法棠、王郁昭、卢良恕、吴象、石山、贾万志等领导发来了贺词。  相似文献   

7.
去年下半年,我和在青全国人大代表王小青、马吉孝、马丰胜、拜秀花赴海东六县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了海东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与地县领导、各级人大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就发展县域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今后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从发展战略视角,对“十二五”期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文化比较优势和县域精神区位可以成为助推全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县域政府的敢于作为和正确作为则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全省县城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来自于工业化为先、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是有力载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则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龙口召开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研究部署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这是继2003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又一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的重要会议。为此,笔者拟对壮大县域经济的意义和路径作简要论述。一、壮大县域经济的历史意义。十六大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三农”“,三农”问题的重点在县域经济关系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步骤。其核心就是解决“三农”问题。长期以…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锦州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锦州财源渠道的宽窄、数量的大小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级财政的收入状况。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发展县域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手段。与发达地区相比,青岛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差距。主原因是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企业发展环境、企业规模与企业的规范发展存在差距,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弱等。加快青岛县域经济发展,首先加快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增强辐射作用,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二是加快培育县域经济中的企业主体,促进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三是为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壮大的土壤,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配套制度运行较差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并驾齐驱与有机融合,以减少体制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阻力,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发展思路 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以县辖行政区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同时,县域经济又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兴衰强弱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因此,2003年省委工作会议和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们陵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摆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中的头等位置,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掀高潮,开拓思路有突破,机制措施求创新,发展经济信心足,项目建设气魄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要不断实现新的增长和超越,就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关键点,选准突破口,推动大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潼南县,近年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兴县”目标,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色经济、城镇经济、外向型经济上大做文章,开拓进取,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潼南县GDP达到35.4亿元,比1996年增长71.1%,年均递增11.3%,连续5年超过重庆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居全市区县(市)第20位;地…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一种实践性经济,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这类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打头阵,通过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齐头并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要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县域社会的脊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依托优势谋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挖掘内资激发全民创业,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强化四个保障保证县城经济“提速快跑”。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推进县域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建立外向产业,都需要有特定专业人才。为此,县域经济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人才培育和管理机制。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加快创新人才机制,建立和完善县域人才竞争机制,是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民为邦之本,县乃国之基。安邦之难,难在固本。治国之难,难在强基。县域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城乡联动的关节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只有县域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县域经济实力.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小康步伐。红塔区作为云南省玉溪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要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关键是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包含着多种经济要素。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多管齐下,激活多种发展要素,才能快速壮大。一、主攻非公经济。县域经济中基本没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县域国有中小企业也都在国家“抓大放小”,进一步放开搞活之列。因此,县域经济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一是激活。当前,居民储蓄余额连年攀升,仅温县就达20多亿,激活民资,让民间闲散资金成为发展资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