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宣言.“三个面向”既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总体定位;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思维和创新理念,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不断创新理念、开拓思维,着力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升人才质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梦”,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根据.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它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国梦”蕴涵着历史合力论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大庆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求实价值、创新价值和人本价值,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大庆精神的理想信念价值,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发扬大庆精神的求实价值,从实际出发,发扬"三老四严"的作风,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扬大庆精神的创新价值,解放思想,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发扬大庆精神的人本价值,调动社会各阶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大庆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制胜法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梦”是空前艰巨的宏伟事业,必须依赖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和巩固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形成强大合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梦”注入强劲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提出的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提供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的具体制度形式。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凝聚了13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凝聚着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中国梦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和平与发展的统一,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对中国梦多元化表达方式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梦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处理好梦想与现实、梦想与筑梦方式、梦想的内生与外铄、梦想中的物质梦与精神梦等几对关系.不能只讲对梦的美好设想,而忽视梦想在现实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筑梦需要的工作与努力;不能只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梦,还要讲国家如何为个人梦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使个人敢于有梦,能够圆梦,使梦想真正成为个人内心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渴望和追求;也不能仅仅把梦想停留在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有人生信仰、道德修养等精神层面的描绘与追求,使“中国梦”能够落地生根,从而提高“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唤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无尚的光荣、自豪和责任,激发了当代中国人说梦、解梦、圆梦的空前热情。把这种强烈的责任和热情,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需要用中国精神铸魂强魄、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勇气和创新精神,长期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从一般结合到高超艺术结合的升华.我们要学习其高超的结合艺术,不断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激发了埋藏在全体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引发了全国人民关于“中国梦”的大讨论,大家都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梦想人融入到“中国梦”的洪流之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理应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伟大征程上新的指导思想。笔者尝试探索高校学生党建以“中国梦”为指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柘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实现的时刻代表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同时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魅力的历史性时刻。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国精神的弘扬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百年凝聚,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思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道路问题上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精神动力上的先进文化价值取向;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依靠力量上的人民主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明确路径在当下中国具备了丰富的价值基础。从价值观视角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剖析如下: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第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析了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中国梦的目标,阐释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途径与方式。西柏坡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西柏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通过弘扬西柏坡精神,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对领导干部开展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增强信心,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明确目标,弘扬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有利于牢记宗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中国梦教育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四种意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个人思想行为的指南,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得阐释了“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他还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极大振奋了民族信心。但是,“中国梦”作为一场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不竭的精神源泉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传统儒家的“成圣”理念作为激励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舍身求义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也可以用来作为“中国梦”建设实践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公民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实践观。这是传统民族精神在当下的新发展,值得我们去努力开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重塑民族文化有助于整合整个国家、民族的力量,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思想活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社会更需要“中国梦”在理论和实践中引导重塑民族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16年2月初,习近平到江西井冈山考察时强调了红色基因教育的必要性。信念坚定、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是红色基因的内涵,也体现了红色基因的价值。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来源,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战斗力与强化党的创新力的源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突显出新的时代价值,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红色基因的内涵具有信念坚定的伦理价值,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红色基因具有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价值,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探索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红色基因具有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价值,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