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伯达是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得力“干将”,曾被称为“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当过“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他的发迹有什么“决窍”,据《陈伯达其人》一书记载,陈伯达对他的同乡曾说过这样的私房话:“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陈伯达跟人,他先是跟准毛泽东,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博采》2005,(12):23-27
(续上) 与陈伯达在"中央文革"斗法 江青虽然是"中央文革"的第一副组长,但毕竟还有组长陈伯达.虽然中央规定陈伯达生病期间由江青主持"中央文革"的日常工作,但中央并没有解除陈伯达的组长的职务,因此,陈伯达还是名正言顺的组长,而且,陈伯达也不甘心只当个挂名的组长,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也想利用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这一身份管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3.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了,陈伯达为组长,江青为副组长。江青起初处处关心维护陈伯达,陈伯达便写报告给毛泽东,说在他生病期间,由江青代理组长职务,临时将权交给江青。然而,等到陈伯达出院后,江青却紧握权力始终不放手,从此,陈、江二人起了矛盾。  相似文献   

4.
杨银禄 《党史博览》2005,(11):39-42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后,陈伯达、江青及其他文革小组成员陆续搬进了钓鱼台办公和居住。陈伯达住15号楼,江青住5号楼。江青患病江青患有比较严重的植物神经失调病症,对声音特别敏感。1966年底,她觉得5号楼距离马路太近,车来人往不够安静,就提出搬家的要求。经过认真挑选,她选中  相似文献   

5.
钱江 《党史博览》2009,(8):36-37
“文革”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场劫难,也使生活在“文革”台风眼中的一些人从精神到作风都扭曲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进入“文革”年代,他“疯狂了”,情绪忽起忽落,言语有时难以控制,荒唐至极。他忽而红得发紫,在陶铸被打倒以后,  相似文献   

6.
霞飞 《世纪桥》2005,(9):48-50
人们对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投靠林彪,很不理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陈伯达在中央文革中陷入了孤立状态中央文革成立不久,陈伯达就陷入了孤立状态。这是为什么?首先是陈伯达拉进中央文革的那几个人,也都是有点政治野心的人物,他们早就看出来江青不光身份特殊(毛泽东的夫人),地位特殊(实际主政的中央文革副组长),而且看出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够呼  相似文献   

7.
初抵延安时坐冷板凳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中央一支笔。他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30多年,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总编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成为舆论总管。1967年1月,陶铸被打倒后,他升为第四号人  相似文献   

8.
“文革”伊始,陈先瑞被点将任北京军区文革组长.面对骤然兴起的“红色风暴”,将军被推到风口浪尖……1966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随后,全军文化革命小组也成立了.1967年1月初,全军文革组长刘志坚被斥责为军队中“刘邓路线的代表”而被撤职.12日,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被任命为新的全军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一天下午,夕阳带着落日的余辉洒满柳荫街一所僻静的庭院.徐帅坐在藤椅上正在沉思,秘书报  相似文献   

9.
“中央文革”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陶铸从1966年8月2日担任“中央文革”顾问到1967年1月被打倒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同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陶铸也因此受到迫害而含冤去世。“汉家狱辱因何怨,宋室廷刑岳慨承。”陶铸留下了自己的怨诗,历史记下了陶铸在“中央文革”中同江青等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1991年5月13日,一起床,江青就让工作人员把当天的《人民日报》送到她的房间,她立即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似乎要在报纸上寻找什么。找了一会儿,她随即用钢笔恼怒地在报纸的第一版上胡乱写起来。其中写得最多的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 对于江青来说,5月13日确实是值得纪念的。25年前的5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江青被任命为“文革小组”副组长。“文革小组”当时权力极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许是勾起了江青对显赫的过去的怀念和对今天处境的极其不满,她用钢笔在这张报纸上发泄她的情绪,写了很多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语言。她还认真地写道:“主席,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了。”医生和工作人员已经对她的反常举动有所觉察,为了防止出现不测,一直想办法稳定她的情绪,24小时不离开她,并把一切可以用来自尽的物件取走,要求她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12.
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任命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人称五大秘书。这样,江青有了一项正式任命,即毛泽东的生活秘书。此外,她还有两项职务,即中共中央宣  相似文献   

13.
江青与陈伯达相识较早,并且在一起工作过。“文化大革命”初期二人也合作过,但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间,二人却有了矛盾。后来,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面和心不和的两个毛泽东的秘书早在1939年春天,陈伯达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到了20世纪60年代,陈伯达仍然担任着毛泽东的第一号政治秘书,同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作为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也于1956年成了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主管毛泽东的生活方面的事。由于二人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上也就自然没有矛盾,在平时,面子上也算和气。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  相似文献   

15.
正二十三1966年5月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并于5月16日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伯达为组长,康生为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人为副组长的中央文革小组,这个小组随后成为凌驾于中央政治局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此后《人民日报》几乎每天发表社论,号召群众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被迅速点燃。8月1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相似文献   

16.
焕然 《党史纵横》2004,(5):16-20
陶铸在从1966年8月2日担任"中央文革"顾问到1967年1月被打倒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同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也因此受到这些人的迫害,最终含冤去世."汉家狱辱因何怨,宋室廷刑岳慨承." 历史是公正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史册上记下陶铸在"中央文革"中同江青等人做斗争的光彩一笔.  相似文献   

17.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4,(12):37-38
一上庐山,江青没有什么政务活动,主要是看风景   1959年7月24日,江青第一次到庐山.当时,毛泽东将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江青本来在北戴河休养,在那里等候毛泽东归来.她给毛泽东打过电话后,毛泽东让她坐飞机赶到庐山.那时江青并无实职,只能算是毛泽东的秘书.(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时,决定正式任命毛泽东的秘书,即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人称“五大秘书“.……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博览》2005,(7):52-55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干了不少坏事,因此,在1967年8月和1968年初中央先后处理他们之后,“王、关、戚事件”便在历史上记下了一笔。但是,对“王、关、戚”这种排列法,关锋却不赞成。关锋说过:“王、关、戚”实际上应该是“戚、王、关”。戚本禹虽然在他们三人中职务最低、资历最浅,但他担任了毛泽东、江青的秘书,地位特殊。当时,就连陈伯达、康生要见毛泽东,都要通过戚本禹。有一个事实似乎印证了关锋说的这个话: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重新审理“王、关、戚”一案时,对王力和关锋没有判刑,而对戚本禹却判…  相似文献   

19.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我在1966年     
阎长贵 《党史博览》2007,(11):19-22
在1967年1月给江青当秘书前,我是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或称办事组)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被选作江青的秘书,除了家庭出身好和社会关系简单外,大概在"文革"中的表现也是一个原因.本文拟谈谈1966年我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