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忘的鞋     
我始终忘不了曾穿过各种各样的鞋子 ,且护鞋如脸 ,尤其是近两年更爱惜鞋子了 ,无论是在单位上班 ,还是出差、下乡 ,甚至在家休息 ,都将脚上的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我从事了近 2 0年的机关后勤工作 ,平时穿鞋很随便 ,晴天穿布鞋 ,雨天穿解放鞋 ,天热时穿塑料鞋 ,偶尔也穿皮鞋。 1 999年 3月 ,我由市机关后勤单位调入市外事部门工作。有一次 ,我穿了一双新布鞋上班 ,同事们的目光都盯着我脚上的鞋子 ,我还以为穿的是新鞋格外引人注目。后来 ,一位同事对我说 :“外办的外事活动比较频繁 ,建议你将布鞋放在家里穿 ,上班时最好穿皮鞋 ,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从最近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节目中得知,京城市鞋大流行。大家不仅在家常生活中穿,就连一些以往不大穿它去的场合,也脚蹬布鞋而去了,大有“西装布展”之势。他们中的一些人说,之所以穿布鞋,不是图时髦,图个脚下舒服。鞋子怎样,脚最清楚,这并不是一个新发现。可喜的是,京城人敢于公开还脚一个真实舒服的感觉了。变穿给人看,为脚下舒服,这是一种勇气。一些知易行难的事,常常难就难在差那么一股勇气。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乏制度不能从墙上走下来的现象。这并非大家不懂得这些个制度不大结合实际,实施起来根本行不通;但往往因为制定…  相似文献   

3.
旧时的布鞋     
谢汝平 《传承》2010,(7):64-64
上世纪70年代,在我的家乡,不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村里妇女闲暇时,不是捻线就是纳鞋底,做鞋缝衣服是她们的基本功,方言称之为弄针线,古语里叫做女红,是衡量一个女子才能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人随我国商贸团去南非,带了一批手工布鞋,准备借此打开南非这个新兴市场。然而到了南非,他很快就发现,由于气候干燥,当地的普通百姓一般都不穿鞋。他尝试着与几家进口商取得了联系,但他们对中国布鞋的兴趣都不大,并一致认为中国布鞋在南非没有市场。一天在宾馆里看曼德拉总统的新闻,他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送两双布鞋给总统,也许他可以帮助自己打开南非市场。他把这个想法说给其他成员,大家都说行不通。曼德拉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收你的布鞋呢!他没有因为其他成员的反对而放弃,而是精心挑选了两双总统穿的尺码的布鞋,并写了一封短信。第二…  相似文献   

5.
怀念王麻子     
张新建 《前进论坛》2013,(10):61-62
年龄小,没有机缘认识王麻子,我对王麻子的全部印象都是从王麻子剪刀开始的。我家在东北偏远的辽西小城,家里孩子多,生活也不富裕,从小都穿母亲做的布衣、布鞋。母亲早年上过几天街道居委会办的裁缝班,以她老人家肯吃苦、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就成为邻里间小有名气的业余裁缝。"文化大革命"前后,逢年过节能穿上新衣服就美得不行,压根儿就没想过什么式  相似文献   

6.
充满爱心的警官谷有金张成河走进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处行政科老民警谷有金的家,很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恍若时光倒流,重新回到了六七十年代。都市里的人早已告别了穿布鞋的年代,而在谷有金家门口晾晒着一溜洗得干干净净的久违了的布鞋。走进屋里,除了陈旧的简易木床、...  相似文献   

7.
鞋是现代人出行的必需品。人的身份有贵贱,鞋的档次有高低,有穿草鞋、布鞋的,也有穿休闲鞋、皮鞋的,各自走着自己的路。人生路不同,应该说与鞋的档次没有直接联系。然而,生活中有种现象就是,穿不同的鞋,走出不同的路。最近,宜昌市媒体报道了一名退休老党员的先进事迹。说的是枝  相似文献   

8.
我是穿土布鞋长大的。那是一种用穿烂的衣服改做的布鞋,妈妈去地里把魔芋挖回来磨成浆,再放锅里烧开,把换下来的旧衣服布一层一层地糊成“布壳子”,把“布壳子”晒干,然后妈妈就用这“布壳子”铺鞋底、做鞋帮。用这种“布壳子”做成的鞋,妈妈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粑粑鞋”。记忆里,妈妈总是在灯光下纳鞋底,那个时候队里正搞大集体生产,没有闲工夫做布鞋,妈妈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撩鞋帮、上鞋子。每次当我一觉醒来,总是看见妈妈坐在那里纳呀纳呀。那麻线抽过鞋底时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声音,就像妈妈的一声声叹息,…  相似文献   

9.
闽西有无数座山,在闽西的万山丛中,有无数个村庄。我的家就在其中一座村庄里:如果你是城里人,是很难分清此山与彼山、此村与彼村的,但你一定会留意那些身着蓝布“大襟衫”,脚穿千层底布鞋,脑后绾着发髻的妇女:那群妇女中,有一位就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时尚这东西     
时尚应该是流行,大势所趋。比如前两年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松糕鞋”,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女子一律蹬在脚上,满世界游行。我反正是始终对它毫无兴趣。因为觉得很恐怖,看上去也不美。再比如那种白底黑面,在脚面上切出一个长长的“V”字,走起路来悄无声息,以前中国老百姓最爱穿的布鞋,也开始流行。但这样的鞋子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总不能一身名牌西服,脚下再来一双这样的鞋,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我见过的都是这种不伦不类的穿法。超市里卖得最好的永远是进口货。有一种橙,底部有一个小圈,当季的时候非常便宜,皮薄汁多,味道清…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养生     
《现代人事》2000,(3):42-42
衣:老年人穿轻、软、稍宽、对襟衣服较好。冬季穿着要保暖,但不要穿得过多(出汗易感冒)。夏季不要穿深色衣服,丝绸易散热最好。老人夏季在烈日下,冬季在寒风中都应带帽子。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底受凉易感冒,故老人穿鞋宜选择保温、透气、防滑的布鞋为好。  相似文献   

12.
漫话布鞋     
中国布鞋现在在国外很流行.据说许多葡萄牙妇女特地到伦敦、巴黎去购买中国市鞋.她们说,她们厌烦穿皮鞋,喜欢穿中国布帮、塑料底鞋,因为它式样美观,穿起来柔软轻巧. 中国市鞋的种类很多,从鞋样上,就有圆口、方口、尖口、棱口、大口、小口之分;在鞋料上也有斜纹布、卡叽布、绒布、帆布、绸缎、礼服呢、化纤等数十种之多.鞋底过去都用布做,一层一层粘合起来,最厚的有一点七厘米,称为“千层底”,而最薄的只有三毫米;现在大部分已改用塑料鞋底. 布鞋有单鞋、棉鞋之分.棉鞋的鞋面絮上棉花,或用驼绒做里.中国俗话说:“寒从膝下起”,如果脚受寒凉,不仅腿易患关节炎,而且还影响腹部,引起胃痛、腰痛、妇女月经痛等.棉鞋或棉靴保暖、不潮、舒适,远胜于其他各种鞋类.单鞋是春、夏、秋季穿;在夏季,布面、丝面、绒面的拖鞋,比皮革、塑料拖鞋凉爽舒服.  相似文献   

13.
布鞋     
常常想起母亲做的布鞋,那针脚密密的、厚实的、洁白的、鞋底和青黑色圆口的鞋面,无一不牵着我的缕缕亲情和乡思。儿时对过年有一种宗教似的虔诚。且不说满街的欢娱、满街的烟火,只那一双新布鞋,足以点燃童稚心灵的圣火,可  相似文献   

14.
水族男子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服饰的历史,古歌相传“远古代,没有布衣,劳本的(老少之意)都穿兽皮……”。唐宋时期,水族古歌关于“棉花和谷种的来历”和水族地区向中央王朝“纳布”等都已有记载。明代以前,年长男子头留长发,穿无领无扣长衣。晚清时期,剃发留长辫,头带青缎瓜皮红结帽,身穿长襟无领、宽袖的青蓝土布长衫,内衬白土布短褂,下穿青蓝色简便裤,脚穿尖钩鼻布鞋,内套带底布袜。冬季则穿棉长衣和夹裤。 青壮年,头剃发留小辫绾结于头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头巾一般留一尺许长拖于脑后。身穿大襟无领短上衣,下穿青蓝长裤,脚穿布袜和元宝盖布鞋。  相似文献   

15.
布鞋·母亲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上了小学,母亲做的布鞋便伴我成长。母亲总是对我说:“咱不和人家比吃穿,咱只和人家比学习。”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我白天上学,放学了便一路…  相似文献   

16.
倾听内心的声音: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我她第一次来咨询室找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我想了解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我不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问题,但一个面临高考的女孩,在即将高考的前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吃惊。我对她点点头,并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微笑。“我觉得我很固执,而且不是一个好学生。”“能说的具体一些吗?”“比如,我经常在一些小事上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不穿校服;在学习上,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从不听从老师的意见;平时学习也不用功,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重大考试中,总是可以发挥得不错。”一切就从离她们最近的学…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让人有点费解,其实一说也就都知道了,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便会送你一件“白穿”的衣服。当然不会是什么西服,或皮衣那么高档的物件。所送的大都是一些短衫,或比短衫还要短的不带领子的“和尚领”和小背心。人家送了,你是不好意思不穿的。尤其在咱中国,从老祖宗那里就讲个勤俭持家。上小学时,就告诉你“汗滴禾下土”,逼得你要把饭碗舔干净。你怎敢把人家白送的衣服扔了呢,那不成了狼心狗肺!只是,这些小背心上都有字,哪能白穿呢,不是白穿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当然更不会有白送的衣服。为此我背过“矿泉…  相似文献   

18.
《前进论坛》2020,(2):57-58
头戴金色傣族包头,身着对襟刺绣傣衫,这样一身傣族服饰是农工党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卫刚在云南西双版纳挂职期间时常要穿的“工作装”。他说,“我不是少数民族,但我坚持在重要民族节庆和重大公务接待场合都穿民族服装,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借此向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传递一种信息——我的心跟他们是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我出征武汉的第20天,从病房下班,听到了这首歌,心里暖暖的。本来今天上班很困难,防护服密不透风,穿久了被捂得喘不上气,很难受,工作起来特别累,但此时此刻,疲惫的心却被这首歌唤醒且温暖着,给我勇气和信心,让我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似文献   

20.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保安员,做保安工作已经两三年时间了,之所以会选择保安这个职业,是觉得穿上这身保安服装,虽然不是军人,也不是警察,但一样显得很神气。可是在工作中,我开始显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虽然现在已经是班长了,但每当有朋友、亲戚得知我是在做保安时,语气中难免有些失望,觉得我可以做更好的工作。我本身对保安这个职业很喜欢,这份工作既需要强健的体力,也需要懂得人情世故,还要懂得一定的知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个职业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