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却长期处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对政治秩序的疏离,势必影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通过对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的现状探寻原因与对策,以期农民工走出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会治理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发展模式。但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使乡村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来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刘勇 《唯实》2010,(5):55-59
乡村社会治理,实质上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的发展模式。但在农民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当前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极大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彭小霞 《求实》2014,(3):84-88
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狭隘性、极端性、分散性以及低效性等特征不仅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在分析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传统成因、经济成因、制度成因与机制成因的基础上,探寻被征地农民由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向制度化政治参与转向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理性选择原则作用下,中国农民工对农村政治生活产生政治冷漠,而现行政治参与体制却将其排斥在城市政治生活之外,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因此成为“体制性边缘人”。这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出于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成本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必须构筑起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民众中存在的特权心理、法不责众心理、清官意识、平均主义心理、从众心理以及政治疏远心理是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心理动因。保持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必须将政治参与制度化,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并坚决打击极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却长期处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要深入探讨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的现状,探寻原因与对策,引导农民工走出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8.
吴晓燕  张艺博 《探索》2011,(3):74-78
20多年来,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颇为引人注目。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围绕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以其中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点来对一党执政条件下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审视,可以收获的认识是:一党制的生命力在于政治体系内制度化的竞争机制和民主机制;政治组织的适应性在于其制度化程度;政治体制改革要注重系统性,具体策略上实行渐进与飞跃的结合。此外,越南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表明,一党执政条件下同样具有民主政治的拓展空间,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决于众多因素,但关键在于执政党在引领改革进程中,是否敢于面对竞争,是否有充分的自信将自己交付给人民评判和选择,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听取民意、争取民心,从而将高涨的民众参与纳入积极、有序的轨道,成为改革的最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体制外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他们体制依赖低、受政治约束少、思想多元化.这一阶层的政治参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话语所掩盖,而后者大多是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当前,这一阶层传统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新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不多,非制度化参与逐渐显现.该群体的政治参与有重要意义,中央应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制度化参与渠道,引导非制度化参与,使其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新兴国家的现代化没有政治的稳定将很难取得经济和社会的长足的发展,而政治的稳定需要合理的权威的维持。本文拟将以此为视角来对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权威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秀英 《世纪桥》2012,(19):85-87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各个时期、各个政权都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该国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重新界定了政治合法性的涵义,考察了我国当下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及其化解之道。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任何一种政体的稳定与安宁也依赖于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强化政治合法性的角度出发,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有序的政治制度的方式最终达成政治安定,实现社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松友 《探索》2011,(5):58-62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农民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总体较低,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衍生并扩大、政治参与不平衡、参与主体分散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决定着农村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农民的不同政治参与行为,是由不同的政治参与心理支配的.分析当前支配农民政治参与活动的心理,剖析农民中不同的政治参与心理所导致的政治参与行为以及这些政治参与心理的成因,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现代化大有裨益.我国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心理可分为制度化主动型、制度化被动型、非制度化主动型、非制度化被动型以及淡漠型.这些心理类型与特点的形成是受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农民自身素质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秩序。社会稳定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稳定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文章主要从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发展4个方面阐释了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政治稳定问题与中国政治秩序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稳定的实质是政治秩序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政治秩序即为社会所公认的、能够产生出具有实际政治效能与合法性的政治权力的规则和制度。政治秩序能否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是基于“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规则与政治制度。这一政治秩序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成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比较低的,表现为政治组织适应能力较低,政治程序滞后以及政治腐败屡禁不止等。提高政治制度化程度对保持政治稳定、扩大政治参与、制止政治腐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活动大量涌现。在这一过程中,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部分农民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因此,厘清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努力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有序"是相互促进、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扩大"是一种逐步扩大、稳步扩大,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有序"来做保证,而"有序"则有利于"扩大".依法而进行的政治参与既可以防止无序参与以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更能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一种可能性.在我国,要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真正得以实现,就需提升参与的层次,畅通现有的制度化参与途径,开辟新的参与途径和创新参与形式.同时,"有序"给出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扩大的限度,即政治参与增长的速度与规模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文章从社会资本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党群社会资本的内涵,即党群的制度社会资本、党群的关系社会资本和党群的信任社会资本。党群社会资本在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增加了能动性政治成分、促进了秩序理性的生成以及推动了利益表达的常规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党群社会资本的生长逻辑,可以从逻辑基础——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逻辑动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逻辑主线——"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