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课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老年人犯罪都有相应的从宽处罚法律制度,我国古代及近代的立法亦有规定。我国应从完善指定辩护权、讯问审判在场权、不适用死刑和减轻刑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毕胜 《学习月刊》2009,(18):48-48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刑种,而是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它是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重要表现。其特点是在判刑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刑罚的可能性。我国1952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规定,缓刑只适用于贪污犯罪,后逐渐适用于其他犯罪。1979年刑法对缓刑制度予以确认,进一步调整了适用缓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制度自1997年刑法典修订后已初具体系。修订后的刑法典明确划分了三个刑事责任年龄段,明确规定已滿14周岁不滿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滿14周岁不滿16周岁的人犯罪只对8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增添了若干非刑罚保护措施,如刑法17条第4款;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刑事诉讼法修订后也明确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公开审理原则、分别执行刑罚原则和必要辩护制度,等等。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些并没能改变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的趋势。与国外的法律防控制度相比,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笔者认…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刑法分则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刑法学中的刑法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违反刑法是各种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即是犯罪。因此,学习刑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学可分为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位犯罪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在立法上肯定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地位,但在具体适用刑罚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单位的累犯、追诉时效等问题还有待研究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付锦凝 《世纪桥》2012,(5):51-53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逐年增多趋势,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在刑罚裁量方面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何在刑罚执行方面探索更多地适用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刑事政策和《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我国现有刑事立法及司法的研究,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方面的轻刑化建议,以实现保护未成年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单位累犯立法还是一个空白,近年来也是理论探讨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单位累犯立法已十分必要,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单位犯罪的实情,合理合法地设置单位累犯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单位犯罪     
单位作为一种新的犯罪主体被立法者正式写入《刑法》典,在我国可以说是刑事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对惩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的单位犯罪,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是我国新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1979年刑法没有关于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的规定。单位犯罪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开来的一种犯罪现象,并且这种犯罪现象在近年仍呈上升趋势,愈演愈烈。立法者针对这种态势,在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中,首开对单位犯罪作出刑法反应的先河。在刑法修改前,我国已先后在12个单行刑法和个别刑事法律中分别作出了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有7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1.
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正当性不在于强力的征服,而是预防犯罪,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自由。因此,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以捍卫人的自由为目的,以社会契约论为逻辑起点,以功利主义人性论为精神内核,构建起科学合理地刑罚体系。贝卡利亚的刑罚正当性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刑罚主张,对于推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有着重大进步意义。然而,贝卡利亚的刑罚正当性思想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理论缺陷,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变革、完善我国刑罚体系购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光定 《探索》2002,(2):142-144
我国目前的刑罚体系,从总体上讲,是较科学的、合理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入WTO等社会的急剧变迁,传统观念受到革命性冲击。就刑罚理论领域而言,要改变“乱世用重典”、仅仅用阶级、伦理观点评价犯罪、夸大刑罚的威慑作用等理念。因而,需要进一步变革、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应当取消管制刑种,把劳教纳入刑罚体系,严格控制死刑。  相似文献   

13.
张玉 《求实》2009,(Z2)
支配和影响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被称为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生成的前提,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犯罪心理的产生应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融过程中,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互相融合,互相诱导,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交融的方式是立体的、多维的,其转化的机制和结果也是复杂多变的.  相似文献   

14.
谢清波 《唯实》2012,(8):130-13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罪刑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罪状构造模式实际上是“犯罪成立模式”,是刑法对某种特定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要求”。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未遂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犯罪成立与否讨论的是罪与非罪、是否发动刑罚的问题;而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在确定已经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对于刑的规范而言,立法事实上确立了以既遂为标本的模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犯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形态,而结果犯只存在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结果不发生就不成立犯罪。因此,在具体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法益保护的原理,仔细辨别哪些犯罪是行为犯,哪些犯罪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15.
刑法部分     
1、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它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从狭义上讲,刑法是专指刑法典;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规和其他法律中有关的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刑法中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定,都是由统治阶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近几年,我国经济犯罪问题与过去相比,在案发范围、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犯罪查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作一初步研究,并从中分析出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犯罪在各种犯罪中是一个新的特殊类型。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给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造成经济价值难以衡量的重大危害,而且危害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甚至产生某种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因此,利用刑罚手段打击生态犯罪、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刑罚从重刑化走向轻刑化,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刑法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上的作用有限性是成为轻刑化选择的现实基础;对犯罪和刑罚认识的科学化是轻刑化选择的认识基础;以人为本是轻刑化选择的价值出发点。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轻刑化选择的指导思想和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主体,不是恐怖主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帮助恐怖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限于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即便受助人的行为不构成恐怖主义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帮助行为仍可能构成犯罪;帮助恐怖活动犯罪既遂不依赖于受助人实施恐怖活动,对帮助人判处的刑罚可能重于受助人。正因为帮助恐怖活动在定罪与量刑两方面均具有独立评价的特点,故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20.
以刑罚为主要手段的责任追究,目的是惩处和预防犯罪。对犯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要引入成本概念,做到罪罚相当。“罚不当罪”是犯罪行为不断递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处理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与“以人为本”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