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性现代化多功能港口,近年来港口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港口治安环境不容乐观。港口地区刑事案件的特点是:侵财类案件占发案的绝大多数;外来人口犯罪比例居高,犯罪特点发生变化;犯罪对象呈专业化,犯罪手段呈多样化、科技化趋势;职务犯罪案件特征发生变化;案件管辖权交叉难以界定等。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加强港口地区的治安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发展大局中;协调成立港区案件联席工作机构,建立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完善港口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犯罪防控体系;建立完善单位被害人制度,保护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相对贫困导致外来人口犯罪的客观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控制机制因素、地缘因素、就业因素和社会消极因素;主观原因包括心理承受力和心态、受教育程度。外来人口犯罪的特点表现为作案手段简单,随意性和流动性大,以宗亲或同乡关系为纽带结伙作案。作案类型主要是盗窃、抢劫、诈骗和伤害。抑制外来人口犯罪应发展经济,有效地控制贫富差距,防止两级分化;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地发展;教育农民;完善城市治安防范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城市外来人口及其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条件下,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社会现代化已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大中城市初露端倪。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社会人、财、物的大流动,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开始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涌入,其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外来人口涌入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  相似文献   

4.
城郊结合部是外来人口的聚居地,也是外来人口犯罪的重要地带,对这一地区的外来人口犯罪进行综合治理,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加大打击力度;2.在城乡结合部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3.群防群治,从硬件上减少发案;4.成立由外来人口组成的治安巡逻队;5.加强社区建设;6.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秩序。7.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以"两抢一盗"为主的街面犯罪仍然十分猖獗。因此,必须引起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应建立防控街面犯罪的六种机制。即:建立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机制;建立以快制快、专门打击街面犯罪的集约化队伍新机制;建立以科技信息为支撑的监控机制;建立民众积极参与的群防机制;建立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标本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中成都市的犯罪趋势预测及打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犯罪态势必将有新的变化.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将会面临有组织犯罪、经济犯罪、高科技犯罪、毒品犯罪、外来人口犯罪突出的趋势.及早加强对这类犯罪的预测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打防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外来人口犯罪越来越成为困扰公安机关的一大难点和危及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预防外来人口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手段;2.加强外来人口犯罪规律的研究;3.开展经常性检查清理;4.在外来人口中积极物建隐蔽力量;5.动态巡逻与静态守候相结合,完善快速反应机制;6.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全国性人口大流动,外来人口流窜犯罪也逐年上升。由于这种犯罪的动态型特征,使传统的侦察手段和警务运作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系统性策略,才能有效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9.
摘要:宁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约占本地居民二分之一的外来人口,他们对宁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当地的社会生态发生了剧烈变化,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和谐已成为政府和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宁波市1053位居民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对人们社会关系的和谐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理论探讨,认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强度约为30%,属于弱中偏强的范围;关系和谐度界于“一般”与“紧张”之间,偏向于“一般”;关系的性质是强弱兼有若即若离的“复合动关系”。并提出了外来人口社会融洽的基本路径,以期对宁波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扩大,城市外来人口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目前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特点和原因的分析,可以寻求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外来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Y县外来人口人数日益增多,该群体在为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外来人口二代违法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其违法犯罪从主体特征、犯罪手段、犯罪形式及犯罪动机等特征来看与外来人口一代有明显不同。外来人口二代犯罪的成因是缘于城市边缘人的困惑、自控能力的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加大,应当从体制重构和管理预防两方面对外来人口二代犯罪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随着Y县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日益增多,该群体在为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外来人口二代违法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犯罪的严重性也日益凸现。这不仅影响城市的和谐与发展,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从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形式以及犯罪动机等方面对外来人口二代与外来人口第一代进行比较,得出外来人口二代犯罪的成因是缘于城市边缘人的困惑、自控能力的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加大等,并由此提出治理外来人口二代犯罪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相对贫困导致外来人口犯罪的客观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控制机制因素、地缘因素、就业因素和社会消极因素;主现原因包括心理承受力和心态、受教育程度。外来人口犯罪的特点表现为作案手段简单,随意性和流动性大,以宗亲或同乡关系为纽带结伙作案。作案类型主要是盗窃、抢劫、诈骗和伤害。抑制外来人口犯罪应发展经济,有效地控制贫富差距,防止两级分化;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地发展;教育农民;完善城市治安防范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城市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而且直接关系现代化进程。据有关调查,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在我国大中城市全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如北京市1990年为22.5%,1991年为37.6%,1993年为43%,1994年已高达46%;上海市1983年为6.8%,1992年增至45%;江苏省1994年外来人口近3000万,是10年前的6倍,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占全省全部犯罪案件的比例也由最初的20%左右上升到5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70%。因此总的来看,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朝上升趋势发展,而且都处于…  相似文献   

15.
外来人口犯罪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人口犯罪是我国近年来比较引人关注但也比较缺乏研究的一个社会法律问题.我国的外来人口犯罪有其显著的特征,其原因包括社会成因和个体成因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了外来人口犯罪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及农产品会受到较大冲击,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周边省份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涌入我市,将使我市外来人口犯罪大幅度增加,因此,加强与完善外来人口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外来人口对流入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同时给流入地社会治安带来不良影响,是当前实实在在存在的两个现实。当前,外来人口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模式落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必须转换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探索出对出租屋的有效管理方法;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外来人口日趋增多,外来人口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苏州这一典型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犯罪案件侦破中存在的难点,在对外来人口犯罪预防和打击时,应做到摸清底数、强化管理;拓宽侦查渠道、夯实刑侦基础;抓好防范、搞好协作;做好宣传、注重帮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全国性人口大流动,外来人口流窜犯罪也逐年上升。由于这种犯罪的动态型特征,使传统的侦察手段和警务运作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系统性策略,才能有效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带来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在原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市近七年来外来人口犯罪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特点和规律,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口犯罪,促进我市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