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军 《先锋队》2010,(3):38-39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使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应当把廉政建设作为一件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使人民法官真正成为清正廉洁的典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波  穆玉洁 《唯实》2022,(8):13-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靠人民进行建设、以人民满意为工作评价标准的高度诠释。  相似文献   

3.
廖天明 《学习月刊》2009,(24):118-119
近年来,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战略部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司法需求,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切实履行审判工作职责,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梁明远 《党的建设》2008,(11):20-2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指出,政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总书记关于"三个至上"的重要论断,科学、鲜明地回答了人民法院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以及为了谁、相信谁、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始终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要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斗。在当前国际关  相似文献   

6.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对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人民至上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力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标准至上等。贯彻践行人民至上,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发展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聚焦人民向往、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坚持人民标准、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事业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人民至上既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在新时代从理论、实践、历史、文化四重维度深入审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对赓续党的人民性精神血脉和推进新时代人民至上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燚 《探索》2022,(1):40-5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源于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民历史观、人民国家观和人民政党观的认知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制度体系和党的中心工作等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正风反腐、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启示主要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10)
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具有统一性,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遵循统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需发挥好党的优势,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同时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取得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为切实践行“人民至上”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品格,主要涵植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人民观”,承继于党百年领导文艺的“人民性”,传承于中华传统文艺思想的“重民本”,立足于新时代文艺工作发展的现状。“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和发展动力,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中“人民至上”品格的核心意蕴。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定向领航、文艺工作者的守正创新、人民群众的激浊扬清、文化监管部门的守土尽责,必将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政党执政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一个国家和社会选择具有何种价值属性的制度,标识了这个国家本身的阶级属性与国家性质。党的百年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地位至上、权力至上、利益至上、标准至上。人民至上作为一个内涵丰富且具有统筹性质的价值范畴,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百年探索之中,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百年实践过程,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基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视角探析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何以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何以具有强大执政底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7)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08,(7)
2007年以来,岳西县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班子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带领全院法警官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审判,保障岳西的经济发展,促进岳西的和谐建设,实现了法院工作的与时俱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之一。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既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体现了“紧紧依靠人民”、“执政为民”、“人民是英雄”等“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执政理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明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决议》指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毋庸置疑,党的根基、党的血脉和党的力量均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如一、不折不扣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国防外交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方正权 《学习月刊》2012,(4):125-126
2009年以来.在宜昌市西陵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西陵区法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切实履行审判职能.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公正司法、能动司法、和谐司法、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10,(14):58-58,F0003
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上级法院的领导、监督、支持和指导下,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突出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原则立场。“人民至上”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觉醒向度来看,中国人民历史主体意识的格式塔转化激发了爱国人士对国家现状的自主思考,在思考实践中实现了人民主体性的自主觉醒;从迸发向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为“人民至上”重要论述提供了现实前提;从升华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党情出发,着眼人民所想、人民所盼、人民所求,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人类特质的“人民至上”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