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评     
《中国律师》2011,(6):88-88
全国首例醉驾入刑案宣判 5月5日下午,河南省舞钢市人民法院公开作出判决,醉驾者侯某被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宣判后,侯某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这起案件成为“醉驾入刑”实施以来,河南省乃至全国首例涉及醉驾的宣判案例。  相似文献   

2.
5月17日,北京的气温高达30摄氏度。同高温天气相似的是,这一天,北京的法院开庭审理了三起吸引公众眼球的醉驾案:长安街英菲尼迫撞人致死案、北京首例“醉驾入刑”案、高晓松醉驾追尾案。2010年5月9日凌晨5点36分,发生在长安街上的英菲尼迪撞人事件,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明18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宣判。据悉,该案是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的刑事案件,也是全国首例检察机关针对损毁自然遗迹提起的破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相似文献   

4.
从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算起,“醉驾人刑”已施行一个月,梳理众多判例即可发现,各地公检法部门均采用了“一律人刑”方式,已判案例中无一缓刑,如此严刑峻法,效果立竿见影。“醉驾入刑”对醉驾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畴后,"醉驾第一人"、"官员醉驾"、"名人醉驾"等消息被不断曝于媒体。一年来,"醉驾入刑"这一话题一直不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醉驾入刑"在司法处理中的问题、困境也逐渐浮出水面。笔者所在的检察机关公诉了北京首例查获醉酒驾驶案和高晓松、刘惠等一批引发关注的醉驾案,现就醉驾处理中部分有争议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求教大方,和同仁  相似文献   

6.
丁锐 《政府法制》2011,(24):36-36
今年5月醉驾入刑之后,音乐人高晓松很不幸地被载入“史册”,成为第一位因醉驾而被判刑的“名人”。其实.中国历史上名人的“醉驾事件”还真不少,其结果嘛,大多也很“杯具”。  相似文献   

7.
陶家平 《江淮法治》2012,(19):36-37
《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醉酒驾驶从普通交通违法行为提升到犯罪高度,即“醉驾入刑”。并于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醉驾入刑”不仅对遏制酒驾醉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驾车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妍  曹璐  亦农 《法庭内外》2008,(1):61-61
2007年9月27日,涉案人员31人的特大“碰瓷”团伙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顾荣玉等31人因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被判处刑罚,其中27人被判处实刑,另外4人被判处缓刑。同时,法院判决责令31名被告人依法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总计511030元。在碰瓷类案件中,此案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第一案。  相似文献   

9.
玄红莲  佟尧 《法庭内外》2013,(10):64-64
日前,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张某涉嫌敲诈勒索一案。 被告人张某于2013年5月23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其暂住地内,利用王某之子出走的情况。以“孩子人身安全遭到威胁”为由,通过电话、短信形式对王某进行恐吓,向王某索要人民币10万元,后被抓获。该法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中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此案将择日宣判。  相似文献   

10.
自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醉驾入刑实施已经三个多月了。全国不少法院都以危险驾驶罪迅速审结了各地的醉驾入刑第一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罪名,没有判例可供参考,加之各地从抓获犯罪嫌疑人到进入审判程序时间都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上海成功告破了首例信用卡“盗码案”。但随后的罪名争议,却令司法机关“挠头”。13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此案,当年的罪名争议已不复存在,因刑《法修正案》中已对信用卡诈骗作出了规定。当年的法律盲点,如今已被完善的法律规定所弥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民声的呼应,《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明确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事责任,被称为“醉驾入刑”.但落实到司法具体操作层面,公检法三家态度却有了微妙的不同.醉驾是否一律入刑,何种程度的后果可以衡量为严重等都成为本次醉驾入刑的争议焦点.本文将从醉驾入刑是否符合法理上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为该条款的最终完善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醉驾入刑”的立法与具体实施迄今所引发的讨论及争议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本文希望从法理学的视角来分析“醉驾八刑”,把握社会现实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并了解一些潜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的价值现、理念.在此,本文从伦理价值、经济分析、社会与法互动和弱势群体保护的四个大方面来探讨“醉驾入刑”法理依据何在,达致对“醉驾八刑”涵盖意蕴的深刻理解,希望对大家能有所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素心 《法制与社会》2011,(13):34-36
在我国“醉驾入刑”新刑律施行不久后的2011年5月中旬,一起明星醉驾事件惊爆了世人的眼球:5月9日晚,已加入美国籍的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晚餐中喝醉酒以后,未及等人代驾便自己开车上路,结果在北京东直门外大街撞上一辆出租车并造成4车追尾、多人受伤的严重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刑法已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引起社会关注,为有效地惩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山西省右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集中开展“酒驾入刑”宣传、整治活动,乘势推进酒驾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法制与社会》2011,(30):247-248
“醉驾入刑”和虚开普通发票罪在《刑法修正案(八)》得到不同的待遇,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二者对法益的保护、法律适用、使用资源的合理性和刑罚的设置等角度进行了对比思考,认为“醉驾入刑”受到的社会关注应该降温,而虚开普通发票罪更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5月13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山西省襄汾县“9·8”特大溃坝事故责任人韩春喜受贿罪和原派出所所长程香民玩忽职守罪两案。  相似文献   

18.
2014年2月18日下午,由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上海首例恶意欠薪案在奉贤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2月28日,奉贤区法院对沪上首例恶意欠薪案一审宣判,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被告人黄刚(化名)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退赔39名被害人经济损失44万余元。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以来,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施行,全国及各省、市醉驾人刑第一人纷纷“登台”。快速地被诉、被判,震慑了醉驾者,警示了旁观者,各地醉驾情况明显好转。但伴随大量的醉驾案件将进入司法程序。让笔者开始再次审视、思考醉驾。  相似文献   

20.
案件     
《中国审判》2010,(1):46-47
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5人获刑,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网络作弊案一审宣判,甘肃8800万国有资产流失案宣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