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短波     
▲山西国企改革发展蓝图绘就 《山西省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375”攻坚计划》近日登台亮相。“375”攻坚计划,即用3年时间,使省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70%实现盈利,省定34户优势企业实现利税占到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70%,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达到70%;实施减员增效、市场营销、扶优扶强、扭亏增盈、千户百强五在攻坚工程。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全省国企改革攻坚之年,也是长春市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决战之年。我们将按照省里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任务,为长春市“十一五”轻装上阵、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企改革已经进人攻坚阶段。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攻克难关,最重要的是必须澄清各种模糊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有人认为:国企改革就是把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撤出来”,集中力量发展非竞争性的基础产业和国防军工等不宜撤出的行业,并提出“靓女先嫁”的口号。有的人在引用十五大报告中“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表述时…  相似文献   

4.
正值国企攻坚“万马战犹酣”之际,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林炎志同志的专著《国有资本人格化》,真可谓改革进程中的“及时雨”。就基本精神来说,该书同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最近的五次讲话是完全吻合的。该书的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抓住国企改革中最深层次的矛盾,就国有资本人格化这一全新的问题,作了可贵的探索。作者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又能够从实际出发,博诸家学说之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勇于突破前人的结论,提出新见地。这是国企改革的一大理论创新,并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依个人所见,此书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4日,是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原吉林省社会保险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十五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省社保系统干部职工一台戏,五届班子跑接力,完成了省级统筹、垂直管理、两个确保、社保试点、国企改革等重要任务,推动全省社会保险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尤其是最近的五年内,是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变化较大的五年。“定额补贴,分级负责”机制的完善调动了各级自求平衡的积极性;“面向两个缴费主体”使保障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有力地配合了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进程。当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不论是覆盖范围、保障能力、制度机制,还是基础业务、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都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吴君才 《群众》2006,(4):32-33
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变单位保险为社会保险,在国企改革攻坚阶段,“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实施,确保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受到冲击而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的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针对国企改革脱困攻坚新形势和企业职工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紧跟党委中心,把握工作重心,创造鲜明个性”的工作思路,注重“五管齐下”,全方位地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观念启动。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发现,  相似文献   

8.
赵建军 《半月谈》2005,(7):8-29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的“深水期”。“深水期”绝不是“浑水期”。前不久,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由于2004年全国省一级国资委基本组建完成,出资人己经到位、相关政策也已规范.2005年国企改革将在进一步规范中推进。  相似文献   

9.
省委、省政府要求阳新县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扶贫攻坚工作一定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阳新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贫困留在本世纪,把富裕带入新世纪”,在实践中摸索出“八字经”、“五个一”的做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需要做到3个到位。一、要走好企业所有制性质方向之位 根据《决定》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控制力涵义的解释,大量应该放开的国有企业、尤其中小国企,在改制中其所有制性质上需要作重新定位,即相当多的国企将不再姓“国有”,有的甚至可以改姓“民营”。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走出对公有制认识的误区。长期来,我们在认识上将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由此…  相似文献   

11.
杨泽柱 《政策》2011,(7):60-62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深化国企改革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为重要。"十二五"时期,湖北国有经济要实现"一个翻番、三个培育"的奋斗目标:资产规模翻番;培育一批资产规模过500亿元的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利税过10亿元的企业,培育一批上市公司。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湖北省国企改革再攻坚,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16):I0001-I0016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对于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找准贫困人口、实施扶真贫是普遍性难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五个问题'增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针对性,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3.
面对﹃抓大放小﹄的思考论中小勘察设计单位改革邱俊面对﹃抓大放小﹄的思考论中小勘察设计单位改革邱俊十五大以来,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三改一加强”是其核心内容,这一改革的总体策略是“抓大放小”。这必然会大大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2日上午,节后上班第一天,省长陈润儿到省国资委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改革进展汇报,为深化国企改革攻坚"加油支招"。他强调,要抓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着眼"五个全面"既定目标,突出企业产权、组织、治理"三大结构"改革,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三煤一钢'一举扭转连年大幅亏损局面;国资监管正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座谈会上,陈润儿一一列举并充分肯定国企改  相似文献   

15.
面临世纪之交,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脱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就是其中之一。认真研究国企改革中脱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及对策,为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脱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就近期接触、了解的“扭亏解困”、“兼并”、“破产”的三种类型国有企业的情况综合分析,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难点之一:职工思想出现“滑坡”,思想政治工作难以“灌输”。由于一部分国企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慢,…  相似文献   

16.
2018年是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央和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五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吉林省委、省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突出国企改革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环境整治五项任务,让一大批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不久前在重庆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畅谈深化国企改革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实现国企三年解困目标,不能老是做‘减法’,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做‘加法’上来。”此言一语中的,颇有见地。 所谓“加减法”是一种比喻,一种形象的说法。我认为:“减法”,指减员、减机构、减“不良资产”(包括企业的兼并、出售);“加法”,指产品、资本、市场的扩张等。简言之,“减”是收缩;“加”是增大。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规范破产、鼓励兼并、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国有企业扭亏解  相似文献   

19.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广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广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但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主体活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从推动“三个升级”、聚焦“三个建设”、优化“三大机制”等方面改进,确保广西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革战略重点阶段性转移是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大方向指引下,以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国企改革战略重点已由解决“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问题转向解决“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的问题,即把国企改革的重点由解决国企的外部关系问题转向解决国企的内部组织领导制度问题,也就是转移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国企改革战略重点的阶段性转移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关于“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彻底,而是改革协调进行的需要。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