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体现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价值理想弱化、政治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并存导致鱼龙混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  相似文献   

2.
多元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骏 《理论探索》2007,(4):13-15
我们所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中华民族多元和谐文化建设,就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向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与我国的多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认识的深化。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对象,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环境下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基本事实,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领导权是一种特殊权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领导权是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在多方面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导能力,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0,(10):20-22
<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转型期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运用特色品牌载体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过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徐玉明 《学理论》2013,(13):24-25
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主导与被主导、包容与被包容、引领与被引领关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新时期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对于抵制“文化西化”和“文化霸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矛盾和冲突、维护和巩固我国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多元开放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面对严峻挑战,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发展大众传媒传播技术,加强大众传媒传播安全管理,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鉴于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二者在抽象和具体双重层面的密切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行为,是一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还体现在: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抵制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夯实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3)
文化全球化带来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在社会生活领域,我国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强势挑战,文化的精神抚慰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削弱,非主流文化滋生。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1.
苏碧芳 《学理论》2012,(9):192-19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三进"工作,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氛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和感染力,促进青年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对现代化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党史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之魂。我们要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5.
余蓝 《理论视野》2011,(5):67-6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需要;(2)加强师生共同思想建设的需要;(3)加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释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要成为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道德共同进步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17.
王芊 《学理论》2010,(29):13-15
随着全球化浪潮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考验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重大作用,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据、理念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三个依据",即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共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三个理念",即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爱国主义理念和追求和谐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必须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向实践建设转变、必须更多地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价值评价向行为准则转变、必须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规则规范向行为示范转变.  相似文献   

19.
多种意识形态共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种社会思潮的客观要求。主流引领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互利共生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佳状态。运用共生理论与方法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校学员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加强党校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思想理论教育与干部党性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