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东产油国、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成了世界资本输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南朝鲜和台湾,它们的对外投资大致始于六十年代,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半期以后更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香港在197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11亿美元,到了八十年代初就超过了20亿美  相似文献   

2.
论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起飞,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加坡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转口贸易型经济,建立起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外国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和不断调整,又推动新加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建国以来,在国内工业化的推动下,新加坡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新加坡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促进了转…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新加坡的炼油工业是在六十年代随着新加坡实施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开始发展的,首先由外国石油公司利用新加坡的良好地理位置、港湾设施以及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而在新加坡设立炼油厂来揭开新加坡炼油工业发展史的。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炼油工业主要是为新加坡国内工业发展而带动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石油产品,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有着一定的限制。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从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面向出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以及近邻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一、设区的经过和东盟其他国家一样,泰国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方向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工业和替代进口工业,到了六十年代后半期,泰国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已经受到国内市场规模狭小的限制,于是泰国工业化的方向在七十年代初便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为了鼓励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泰国政府于1972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修订案)》,鼓励本国和外国资本投资发展泰国的面向出口的工业,1974年2月又规定了可以亨受优惠待遇的奖励企业必须是出口能力大的企业,有利于开发国内资源的企业,使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来,新加坡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它在发展过程中有下述几个特点:经济发展速度位于世界最前列;经济迅速增加,物价却基本稳定;外贸是新加坡的生命线,对外收支大量盈余;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主要投于制造业;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6.
1986年以后在亚太地区出现了一股区域内资本投资的新高潮。这股亚太地区资本投资新高潮的资本投资来源主要来自日本与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投资的内容主要是面向第三国国际市场或返销投资国市场的面向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投资的实体主要是劳动集约型中小企业,投资的方向主要是东盟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新加坡本身是亚洲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它的工资水平已经相当高,不具备吸引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投资的优势,但他在这次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新高潮的期间,却吸引了一些技术资本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据点的投资与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营业总部的投资),从而加强了80年代中期以来东盟国家外资投资的“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外资政策一、投资政策的制订经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执政,它认为: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摆脱传统的依赖转口贸易的经济制度并发展工业化。因此,它一直积极地采取了各种发展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裕廊工业区、整顿社会基础设施,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等等。新加坡的经济有了稳健的发展,特别是从1967年11月制订了鼓励经济发展法案(此项法案系新加坡有关吸引外资投资的基本法案)以来,新加坡的外资投资急剧增加(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工业部门),使新加坡经济获得了预想不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言泰国的近代工业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泰国通过五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而配备起来的工作基础设施,通过以鼓励产业投资法案为中心的各种促进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对工业活动进行投资,以此作为促进泰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动力。泰国工业化政策的特征是:工业化方向是由六十年代(1961—71年)  相似文献   

9.
一、工业化政策和贸易(一)工业化政策的演变.迄今为止泰国的工业化政策经历了如下这些转变过程。(1)扶植进口替代工业和引进外资期(1961—71年)从六十年代初至1971年这几年期间是实行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1961年1月—1966年6月)的时期。1962年实施了以扶植进口替代工业(消费品的国内生产)为目的的工业投资奖励法。这一奖励法的最大受益者是纺织业,现在的纺织业的基础便是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华商集团的迅速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新加坡的华商集团迅速发展。这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已颇具规模,并在新加坡国内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新加坡华人企业远在殖民地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其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则是在独立以后。作为新加坡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加坡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的。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后,立即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华商和华工也蜂拥…  相似文献   

11.
前言被回教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所包围的、以华人为中心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显示出惊人的经济发展姿态。该城市国家是致力于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电子电气、电子计算机、航空、生物工程等)与扩大第三产业(金融、证券、通讯、旅游等)为目的的国家。这种工业化和近代化越是稳健地向前发展,招致来自发达工业国的跨国公司和引进知识密集型的投资就越正规化。眼下,新加坡的处境是,它越来越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外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86,(3)
1986年7月10日,正在昆明旅游的新加坡前驻日本、南朝鲜大使、福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著名外交家、经济学家黄望青先生应邀访问我所,与我所研究人员座谈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关系等问题。 在谈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存在问题时,黄先生说,新加坡是个小国,自然资源缺乏,但新加坡的经济却能高速发展,这与新加坡执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有关。从六十年代初期起,新加坡开始生产进口替代产品,到七十年代初,已开始生产出  相似文献   

13.
战后,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金融业最为发达,短短二十几年,已发展成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的超前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因此,探讨新加坡金融体系的特点与货币政策的演变,寻求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与经济发展的理论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截至1985年,巴西累计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约二百三十亿美元,主要为美国资本, 约四百家跨国公司在巴西设有子公司。近年来,每年进入巴西的外国直接投资约十亿美元左右。巴西引进外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而且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五十年代末,巴西引进外资的重点是修筑公路、铁路、桥梁,建设港口、码头、矿山等基础设施,同时开始引进汽车和船舶制造技术。六十年代以后,重点转向制造业领域,开始主要是引进消费性产品制造技术,生产电视机、冰箱等高档消费品,以替代进口;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发展石油、钢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多国公司(?)日益发展,到七十年代末约有三十个至五十个发展中国家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它们开设的多国公司已达一千家以上,投资额不超过一百亿美元。据研究,在世界最大的一百家跨国公司(包括多国公司)中,属于第三世界的,1963年仅占6%,1971年占11%,1979年已增至15%。第三世界多国公司的崛起对于垄断着世界市场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济取得世人瞩目的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国家,国家干预和国有企业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与众不同的是,新加坡国有企业大多效益良佳。研究新加坡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改革国有企业体制具有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组织形式尽管早期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是政府接管“殖民遗产”改造而成,但其比重极少,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是在国家实现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投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兴建一批新的国有企业,或通过控股,与外资或本国私人资本合股…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是东盟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体,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主要成员国之一。高度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新加坡深度嵌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体系,国际投资和贸易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新加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在新的全球价值链(GVC)分解框架下对新加坡的价值链活动和上下游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新加坡的全球价值链活动高度活跃,并主要表现为投资驱动型价值链。投资相关GVC活动主要通过上下游均为跨国公司的生产模式进行,但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步加深。新加坡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相对集中,上游经济体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日韩地区,下游经济体则主要包括中国、东盟和其他RCEP成员国,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探究新加坡价值链活动的特征及其上下游关系,对于了解RCEP协议下东南亚区域价值链的发展,优化中国与新加坡在RCEP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伴随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所显现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一直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羡慕不已的发展图景。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自然成为引人关注的课题。一、六十年代以来收入分配状况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1960—198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431美元增至7410美元。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起飞,牵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世界权威机构公布的1997年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新加坡连续四年位居第2位,仅次于美国。其中,在竞争力八大评估因素之一的“管理”,新加坡高居首位。本文拟就新加坡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及其成效作一分析。一、宏观调控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在战后工业化过程中,新加坡实行高度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之相适应,政府逐步建立起经济干预和宏观调控的体制。同时,新加坡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对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积极选择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模式和政策工具。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新加坡建立起一系…  相似文献   

20.
日本技术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主要采用既包括技术、又包括资本和经营诀窍的直接投资渠道。总部设在日本的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形态在东南亚国家里设立许多家生产合成纤维的的合资企业。合成纤维产业对东南亚国家工业化(特别是泰国工业化)起着重大作用。就日本技术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情况看来,泰国合成纤维产业的发展同日本企业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