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视界     
正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发布《2016贵阳共识》10月17日,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贵阳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代表汇聚贵阳,共商如何践行发展新理念,共建网络新生态。论坛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贵州省网信办、共青团贵州省委、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承办。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来自中央部委及国家有关部门、中央和  相似文献   

2.
《城市党报研究》2006,(6):28-28
2006年11月3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这是汇聚网络媒体负责人、技术专家、互联网行业学者和官员的一次网络盛会,与会者将就网络媒体发展与和谐网络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艾里 《前线》2005,(10)
从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到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完成了第一个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间,网络媒体和网络传播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学术热点,但绝大部分侧重于理论与业务的探究,相对而言,网络媒体发展史的研究仍然是网络媒体研究中一个有待进一步开掘的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是全面介绍网络媒体在中国从诞生发展到现在的详细历史进程的第一部专著,也是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网络媒体在第一个十年中出现的众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一部专著。这部专著从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网络媒体事业的基本格局、网络媒…  相似文献   

4.
2006年,在第二届"嵩山论剑——网络媒体高峰论坛"上,"报网互动"成为了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史上的新名词。2007年,"首届中国报网互动共赢高峰论坛"在南宁如期举行,中国传统报业与网络媒体正式进入了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时代。传统报业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范围内,网络已经跻身新兴主要媒体的行列。而目前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透露,中国上网用户已经突破4.2亿人,居世界首位。新时期,中国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也都清楚地证明了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媒体之一。在中国,网络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发  相似文献   

6.
朴林  寇政文 《奋斗》2010,(2):40-41
当今中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来获知信息、表达意愿。网络传播对舆论引导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党和政府要想充分运用网络这一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必须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策参与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有序性,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在公民政策参与有序性方面具备了丰富有序性存量的特质,具体体现有三:一是在参与性政治文化中形成公民身份认同,改善公民政治品格;通过多样性政治社会化渠道强化公民政策认知,形塑公共精神,进而对公民赋权使能,孕育公民政策有序参与的能力内核。二是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特质的改变增强政策共识的可达成性、保证公共信息的可获得性、推动公民公共论坛的可进入性,进而创设公民有序政策参与的理性前提。三是网络媒体能够给予各传播主体合理地位,实现原子化个体的聚集;聚焦公共兴趣,产生离散民意的黏性;激发议程设置,推动政策议题网络的融合,进而推动民意聚合,生成公民有序政策参与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低俗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时代新人主体的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家庭及学校教育的不足、部分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多重因素,使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劳动观和意志品质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大增加了对时代新人培育的难度。为此,青少年要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家庭及学校要改进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网络媒体要坚守媒体底线,国家要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以网络媒体为平台承载的思想文化也日渐繁荣,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在网络媒体中就是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呢?在网络媒体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影响网络媒体的繁荣与发展?答案都是否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影响网络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且会对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是民众第一时间获得地震信息的重要渠道。都江堰"范跑跑"、成都"帐篷门"、万科"捐款门"、灾区"红砖门"等问题的暴露和解决,充分显示出网络舆论强有力的公益力量。网络媒体正以其及时性、广泛性、真实性、互动性、有效性和链接性,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同时,我们也应正视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信息可能失真、民意可能片面、情绪可能偏激的负效应,并从网络传播的自身建设和完善着手,把网络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纳入道德规范和法制监管的视野和轨道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1.
杜晓燕 《唯实》2014,(3):70-73
<正>网络论坛的交互性、隐匿性和集聚性等特点使得网民可以通过发帖、转帖、跟帖等方式积极互动与围观,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可以说,网络论坛正在成为中国突发新闻的公开地,网络舆论的策源地,贪污腐败的爆料地,以及社会各界意见的交流地。然而,这样一个人数庞大、百姓高度参与的阵地,也存在不少毒化社会环境、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网络论坛成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几件大事被网络媒体聚焦并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人们开始关注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网络已成为中国公众表达民意、讨论公共事务、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公共平台。当前,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行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迅速崛起,涌现出大量网络媒体企业,有些媒体企业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具备了影响力。这些网络媒体企业的快速壮大,除了技术迅猛发展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因素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具备独特的企业文化。网络媒体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信息传播、提供服务、页面设计、活动经营等工作层面,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员工的价值取向、工作氛围、职业操守、道德境界等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4.
网络牢骚的疏导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网站和网络论坛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诞生,网络牢骚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现象。网络牢骚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不良社会心理现象,是网民抑郁不平的情感在网络中的抒发,是不满情绪在网络中的宣泄。网络牢骚一般集中在网站的论坛中。无论是官方网站,还是民办网站,无论是普通网站,还是学术网站,我们都可以深切  相似文献   

15.
江胜尧 《学习月刊》2014,(19):24-24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网络反腐的勃兴,网络也日益成为监督政府反对腐败的重要手段,改变着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态。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渐为公众直接便利的反腐肃贪的一个重要渠道,这种新型反腐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期通过网络媒体曝光的一些腐败事件暴露出了我国反腐体制运作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遍布各个行业,形成了一种新的虚拟社会形态———网络社会。它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格局影响巨大,并迅速渗入到每个自然人的生活中,给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加强网络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现实意义(一)加强网络社会服务与管理是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第一,网络媒体是党委政府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让更多公众了解政策,形成党委政府和公众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第二,网络媒体是党委政  相似文献   

17.
新兴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重塑着社会舆论格局和传媒生态,并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否做好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兴起带来的重大影响,才能切实掌握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主动权,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高地,提高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5个网民中有4人写博客或在各种网络论坛上交流互动,而在巴西这一比例为51%,美国只有32%。从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电子邮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当网络论坛在中国出现的时候,人们并未太多地留意,时至今日,网络论坛以其强大的舆论冲击波越来越吸引着国人的眼球。据统计,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1.11亿人,其中有41.6%(4617.6万人)的网民经常上论坛/BBS。4617.6万论坛网民,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刷新,到今天,我们谁也不能忽视这个网民群体了。在网络论坛,人们能体会到抒发情怀的乐趣,能体会到与网友们交流和探讨的快慰。与此同时,也能深深地体会到虚假的信息、无谓的争吵、纷繁的牢骚、恶意的攻击和种种不文明现象给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困扰。如…  相似文献   

20.
网络以及网络媒体的功能就是使交流、沟通与传播更加迅速、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某个特定社会政治事件都能借助网络媒体实现无缝对接和即时互动,进而形成滚雪球式的无限裂变,制约并考验着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实际作为。当前,网络媒体对于公民主体性的型塑、开放的公共舆论的形成、集体行动的促发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尤其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