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那些曾经给予我精神滋养、送给我心灵启悟的书籍,我总是把它们视作可以围炉把盏,促膝交流的“好朋友”。而那些使我思想变得豁然、宁静、生命变得充实、丰盈的书籍,我更是把它当作可敬可亲的导师和睿智卓知的尊长,《青少年与法》我就将它置予后者。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0,(4):46-47
中国历代的人君,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有人做过统计,皇帝长寿者并不多。宋代的《容斋随笔》,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读的一部书籍;在这部书里,洪迈专门写了一篇《人君寿考》,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3.
善恶之辨     
读《醒世恒言》,里面有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大唐天宝年间,有个叫勤自励的问题青年;生得人高马大,专好使枪弄棒。此人平日除了寻衅滋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打猎,被他射杀的老虎不计其数。某日,他又带领几个小弟去山中寻找老虎,半路忽然遇到一位黄衣老者。老人劝他说:“虎乃百兽之王,本无害人之心,如果你继续滥杀无辜,将来必为虎害。”  相似文献   

4.
王开岭 《法制博览》2010,(16):69-69
民国初年的“尊孔读经”,好像真在复燃。我坐飞机,看的是大片《孔子》;打开电视,是《诗经》演唱会;还有人送我《弟子规》。  相似文献   

5.
六六 《法制博览》2010,(18):37-37
早上,母亲在争执中将我吵醒。 下去一看,是一个送快递的。该快递是圆通公司的,每次来态度极恶劣。我家在五楼上,他不肯上楼,回回都是通过对讲机要求我们下去拿。以前家里有保姆,妈妈会让保姆去拿。偶尔家里没保姆,妈妈要求他送上楼,他总是恶狠狠将快件往地上一扔。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2)
陈定渊(广州东皋大道三横路) 《南风窗》是我喜爱的杂志之一,她不但让我从中领略时代最新的信息和观念,也给予我们走向成功的指引。前不久,我看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世界公认的“管理和领导”理论权威约翰·科特在其《新规则》一书中提到的当今世界和21世  相似文献   

7.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8.
来信     
《南风窗》2016,(1)
正1我无法淡忘《南风窗》对我的震撼。那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学校门口侧有个铁皮书摊,某天我翻开了一本杂志,竟发现里面的文章独特的内容和观点。虽然不能完全看得懂,但还是被这本杂志迷住了,从此我是每期必追,渐渐至今……即使在对未来一片迷茫的学生时期,我也知道自己的未来无论如何,起码我已不会堕落成社会垃圾了。家里各种杂志书籍林林总总,但却没有几期《南风窗》留着,因为我知道,这份杂志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看,对于感  相似文献   

9.
薛仁贵杀俘     
马泽方 《法制博览》2009,(21):47-47
唐初名将薛仁贵的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屏幕。《杨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等“将”系列是传统评书常说的故事,说薛仁贵的书比较多,有名的如《跨海征东》等,我上中学时就听过全版的《两辽王》。书中薛仁贵白袍白马,一杆方天化戟天下无敌,犹如吕温侯再世一般。他出身贫贱,富家小姐柳氏看中了穷小子,下嫁于他。如杨令公、岳元帅一样,薛仁贵受尽奸臣陷害,幸运的是最后奸臣受到惩罚,结局圆满。  相似文献   

10.
正那年,我5岁,您28岁。那时的妈妈在服装厂上班,会自己做衣服,也很会穿衣服,总是穿得漂亮又时髦。我总是偷偷地穿上那些长长的花裙子,踩上大大的高跟鞋,幻想自己能跟妈妈一样漂亮。那时的妈妈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梦。那年,我十五岁,您38岁。青春叛逆的我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幻想诗与画的美好,我们几乎不怎么说话,偶尔的交流也总是不欢而散。十五岁的我放弃学业毅然选择走进军营,虽然看到你眼中的不舍和无奈,我还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童心     
儿童是天真可爱、纯洁无瑕的,能拥有童心,是很多人的梦想与追求.在儿童节来临之际,阅读大师的童心与童趣,更让人回味无穷. 鲁迅非常欣赏儿童的心灵之美.他的作品中传递着童真、善良与美好.如在《故乡》中,童年时鲁迅与闰土间的游戏;在《社戏》中和阿发他们去看社戏等.这些童真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它是人的意识觉醒的重要部分.从少年闰土、阿发等儿童的话语中可知,孩子脑中尽装着那些好玩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正反反复复地看了马云的演讲,又认认真真阅读了《马云创业语录》一书,感受颇深。就是这么一个真实坦诚的人,以对他人的信任和自己的责任感,让他眼光看得比别人远。没有过分的张扬,但每一句话,都是一语道破。这是一个成功的人,也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历来喜欢坐到前排看电影,此次也特意从最后一排溜到了没有人坐的第二排。看了十分钟,我已经被那些在恍若眼前飞驰的机器人和神龙完全整晕了,有点呕吐的感觉。我看到有人提前退席。但我还是被彻底震惊了,忘记了身体的不适。电影《阿凡达》不仅仅是对传统视觉观赏效果的颠覆,更令人震撼的是她向我们发出的那一道道神谕。  相似文献   

14.
序曲:一个小小的缩影 9岁的江津西城小学学生小磊在日记中写道:“袁奶奶今天又来看我了,给我讲了好多好多好听的故事,还给我送来了《钢铁是怎样烧成的》、《熔炉颂回忆录》、《公民道德歌》和《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歌谣》等书籍。  相似文献   

15.
正《灰皮书:回忆与研究》这本文集的书名对一般青年人来说大概有点陌生,但估计那些阅读丰富的人一看便知:这里面回忆的是一段四五十年前的往事,一段不应忘却的重大历史。(1)文集的作者差不多都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都参加过"灰皮书"的组织、编译和出版工作,其中不少人后来又都在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和翻译领域里成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9)
正很多人大概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心理动物。我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一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中,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故事背景很长。但我简单交代:西方思想界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且"消极自由"那帮人,总是喜欢把对方理解为就是扭曲、变形的那种版本,比如一提"积极自由",好像就是"极权"什么的。手法类似于有人要证明中国人长得矮,他会无视姚明和  相似文献   

17.
从《台湾通史》看连横的爱国思想林其泉研究连横的思想,不能不研究他的代表作《台湾通史》。《台湾通史》可说是一个壮丽的台湾历史百宝箱,被遮掩的光明,被遗忘的岁月,都在里面珍藏;那里收藏有苦涩也有微笑,有难忘的耻辱,更有辉煌的业绩——尽管时光流逝,永不退色...  相似文献   

18.
苏迅 《法制博览》2009,(24):40-41
清朝的大才子随园先生袁枚(1716-1797年,钱塘人,字子才,号简斋。三考出身,乾隆翰林;转任小官,升迁无望;挂冠隐居,享有盛名)不仅诗文好,文艺见识超凡,难得的是,香艳,有生活情趣,他的《随园食单》我喜欢看。看看他那时候的人,怎么做菜,怎么吃,很有意思。《随园食单》里写了鸡的吃法有31种,排列在《羽族单》之首。袁枚说:  相似文献   

19.
落花言 《工会博览》2010,(12):50-50
她以为,知己知彼,仿佛王菲那首《知己知彼》歌里“红裙属我,蓝筹属你,事业陪着你,衣服缠着我”,事业是他的事业,衣裙是自己的衣裙。事业做得好,是给人看,让人崇拜。衣裙再美,没有欣赏的目光,穿到哪里,都一样。  相似文献   

20.
周传雄 《法制博览》2010,(17):24-26
溥仪,中国末代皇帝。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与他相关的人都出了回忆录,如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淑贤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他的侄子毓儋写的《真实的皇帝溥仪:来自宫内的证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