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今年90高龄的吕佛庭教授是台湾美术界的元老,历任台中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国立艺专”及文化大学教授,并任台湾“教育部”美育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审议委员、台湾艺术馆美术组主任、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席荣誉顾问,被誉为“当代石涛”、“国宝级大师”在国际上与刘海粟齐名。吕佛庭号半僧,1910年出生在河南省泌阳县。他8岁习画,10岁临帖,最初以《芥子园画谱》作范本,12岁临摹古画并填诗作词,14岁学习素描水彩,20岁考入北平美专,原修西画,半年之后转入国画科,当时的指导教授有齐白石、秦仲文、王雪涛、徐燕孙等。在这些…  相似文献   

2.
1998年8月2日,一位中国艺坛巨星在不海殒落。他普中浙江名流钱君匋。钱君匋,浙江桐乡人,从小苦练《画家三昧》、《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后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从刘质平老师学作曲;丰子恺习绘画;吴梦非攻图案。苦斗十载,获“钱封面”美誉。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在由《浙商》杂志、杭州一支梅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承办,凤凰卫视、《全球经济观察》、《光明日报》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协办的“浙派画家”评选活动中,当年杭州玉皇山画家村“村民”、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专业的李金国以不可低估的实力当选为“2006年度最具投资潜力的浙江画家”。对于这位极富才情的青年画家来说,虽然在浙江,乃至国内外美术界重大比赛及展览中得到的殊荣已有数十种,但细点丰收的硕果,最难忘与眷恋的,无疑当属初来杭州时艰难的学画历程,还有近十年来在玉皇山画家村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4.
玉仁 《台声》2005,(12):80-83
大石,原名石进旺,生于陕西,自幼丧母,随祖父母迁徙新疆生活。小时家境困顿偏偏又与绘画结缘,尤爱传统山水,大学期间便立下志向:以传统山水艺术为己任,从此孜孜以求,故而虽为而立,但已硕果累累。传统山水首先要师法古人,这是大石的学画法则,《芥子园画谱》、《马骀画宝》便是他最初的启蒙老师。他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刻苦临学,为日后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古人先贤的精品画作,他狠下苦功,反复临摹习练,目的是求其精髓。他初学四王、文沈,后改学清代二石、龚半千,进而上溯宋元诸家;对于董源、巨然、范宽、王蒙、黄公望等人的山水取…  相似文献   

5.
“胸中丘壑海中波,阅尽沧桑妙趣多, 信手拈来无俗韵,图将正气壮山河。”这是已故老画家尧文藻先生的一首题画诗,诗的气势雄壮,又暗含着对人生丘壑、世事沧桑的洞达。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却永远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把理想化入不停追求着的笔墨耕耘中,直到1988年90岁去世。四川内江县向有四川书画之乡的美誉。1898年,尧文藻出生于本县双河乡双家冲盆冲湾,自小即显露出绘画才能,11岁时拜当地名家萧作五为师学画山水。内江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成为《芥子园画谱》  相似文献   

6.
王薇 《友声》2013,(2):42-43
<正>2012年冬,德国纽伦堡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末代王朝图书"的小型展览。展出的图书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艺术、哲学、中医、宗教等,如中国医药大典《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绘画教科书鼻祖的《芥子园画谱》,最为珍贵的是由西班牙多明我会修士万济国于1682年在福建完成并于1703年在广州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发  相似文献   

7.
一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享誉中外的画坛泰斗。他的花鸟、人物、山水、金石篆刻、书法、诗文题跋,都有很多精妙之处,被人们誉为“百年难现”的全能型画家。齐白石晚年的盛誉,构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毛泽东、郭沫若与齐白石“争画”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齐白石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亲笔信。读了毛泽东那封充满真诚亲切、谦逊  相似文献   

8.
两岸殷殷师生情不久前,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翠亨厅举办的《太行山南四皓书画联展》上,新乡籍耄耋画家、民革党员、新乡市政协委员李霞生的十几幅花鸟、山水、人物作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大家得知他年轻时曾在齐白石门下学艺,是正宗的齐派弟子时,更对这位九旬老翁顿...  相似文献   

9.
敬业篇     
我国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大师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工余学画。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前,我读《徐悲鸿的一生》这本传记,一下子就被徐悲鸿的“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等名言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且对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一些近代知名画家也有了一些了解,更为欣喜和自我陶醉的是,自己也开始喜欢品读媒体上的一些书画作品并结交了一批书画界朋友。  相似文献   

11.
非典时期,非常关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面对面》栏目和其主持人王志,随着采访李立明、钟南山、张积慧、王歧山等栏目的播出、成为观众心目中的非常栏目和非常主持。 有人说是“非典”成就了王志和《面对面》栏目,但在采访过王志之后,我倒觉得是王志和《面对面》的独特魅力打动了观众。  相似文献   

12.
曾用名君霖,1970年生于河南,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画家。2011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罗汉图像发展史研究’课题负责人(个人课题),论文“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十六罗汉图像学研究”收入《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论坛丈集》。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对远游经历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齐白石对古代书画的观摩、与文化名人的交往,使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远游"对于齐白石艺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2014年是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不久前,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主办的"纪念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北京画院先后出版了《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齐白石三百石印朱迹》、《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等图书,成立了齐白石  相似文献   

14.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魅力也令人叹服。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齐白石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夫人学画,夏午贻想好好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先生当即画蟹数只并题诗一首: 多足乘潮何处投, 草泥乡里合钩留。 秋风行出残蒲界, 自相无肠一辈羞。 他以甘居草泥乡里的螃蟹自喻,婉言谢绝了夏午贻的好意。齐白石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章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齐白石出身农家,早年靠木工活维持生计,因此常遭人…  相似文献   

15.
谢从荣 《福建乡土》2012,(2):2-F0002
艺术简介:1944年生,原福建教育出版社美术主编、编审。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美协颁发的一等奖、二等奖,已出版《中国实力派画家十杰·谢从荣》、《谢从荣中国画作品集》、《学画宝典·墨竹》等,并有多集《岂止斋艺丛》刊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东方画院常务副院长、福州林则徐画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6.
张犁 《新东方》2005,(6):7-9
访问嘉宾:张晓东博士嘉宾简介:张晓东,旅日现代美术家,日本爱知县政府国际课亚洲事业发展部政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毕业于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获现代美术专业硕士;后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被专家誉为开辟了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张晓东博士一直致力于现代美术创作。旅日期间,由于其在专业领域内的卓越表现,被誉为日本“新锐”青年画家,收录于《日本现代艺术名鉴》,并受到前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的接见。张晓东博士于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年仅27岁,成为当时国家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最年轻的画家之一,主要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目前,其绘画作品被日本著名现代美术画廊APA签约代理。对于其艺术创作活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CBC电视台等媒体都曾制作过专题节目予以报导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画家中,姚茫父与陈师曾、王梦白、齐白石一起,堪称大家。而生于“南疆僻壤”贵州的姚氏论画,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以为胸无古人则无藩篱,目无今人则无瞻循。  相似文献   

18.
从第三届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们的青年研究工作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其一、青年学科群的建设初具规模.全国第三届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提出的学科群建设的任务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出版的有:《青年学》、《青年行为学》、《青年社会学》、《青年伦理学》、《共青团建设概论》、《共青团学》、《领导科学教程》(青年读本)等一批学科著作.《青年组织学》、《青年思想教育学》也将出版.这批学术著作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吸收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这批著作的出版,不仅是青年研究学科化的丰硕成果,而且使团校的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扎实发展的阶段.目前,我们还正在着手编写《中外青年比较》、《青年工作方法与技能》、  相似文献   

19.
正范敬伟简介1989年生于沧州,自幼随父亲(范建宇)学习绘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陈钰铭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沧海印社社员、水墨家园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陈钰铭导师人物创作高研班。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中国画观察》《鉴定与鉴赏》《山西日报》等书籍刊物。作为一位有学术追求的青年画家,范敬伟有良好的先天资质和灵敏的艺术感觉,以及颖于悟、勤于思、敏于行的艺术实践。其水墨人物生动  相似文献   

20.
云城 《广东人事》2000,(6):44-45
作为一名把行政学作为自己“精神家园”的青年学者,李绥州同志一直耕耘在中国行政学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领域,新作《应用行政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正是他在这一领域不倦探索的最新成果。“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习惯了众多行政学教科书的面目相似和内容雷同,在中国尚为数不多的行政学研究著作中,《应用行政管理》犹如公共行政研究花圃中一朵刚刚绽放的鲜花,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