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是思政课教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高度依赖、敏感和及时反映的特点。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向大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任。因此,必须及时快速、全面权威地向大学生解读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热点,以大学生的辐射示范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思政课时效性需要强化思政课教师危机意识;建立和完善教学时效性评价体系;建立地方高校与名校帮扶关系;延伸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转换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具体包括理论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转换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撑。二者相互配合、良性动性,必然会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转换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将经典原著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擦亮思政课的理论底色,实现思政课的正本清源,使学生提升理论素养、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实事求是学风。正确把握经典原著融入思政课的原则,让学生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真学真懂,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历久弥新的理论魅力;在真信真用中自觉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担民族复兴重任。  相似文献   

4.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建育人注入新动力,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的新途径。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为基点,从大思政课视域的角度阐述高校党建育人的当代价值,通过分析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党建面临的困境,进而探究出高校党建育人的有效路径,将理论与实践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性思维,增强大学生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黄亮 《世纪桥》2013,(15):33-34,4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启发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提出应从观念、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万勇华 《探索》2013,(1):144-149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音乐教育这一新途径,通过发挥它的优势、特点和多重德育功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韩伟  张虹 《世纪桥》2014,(9):55-56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河北部分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分析研究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原因,深入研究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科学模式,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启发智慧的活动,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思政课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养成教学智慧。思政课教师养成教学智慧,应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将知识教学转为智慧传授;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反思思政课教学实践;关注思政课教学细节,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敏锐性;转变思政课教学思维方式,提升思政课智慧品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要真正使大学“两课”上出水平,上出实效,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六性”。第一,思想性。高校开设“两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鲜明…  相似文献   

10.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高校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需不断提升教学实效,以增强理论说服力、课堂吸引力、时代感召力。要紧握时代脉搏,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政课教学规律,着力聚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推动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加大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发挥教师队伍关键作用、提升教师综合教学素质,真正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代使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1.
袁玉芳 《世纪桥》2023,(7):17-19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层动因和精神主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依托党的光辉历程,以党的奋斗目标为引领,把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资源宝库,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真正本质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给人以“智慧”的科学,要担负起这样的神圣使命,必须从教学改革人手,构建并实施新的课程教育体系,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各个环节上推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实现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本文是作者关于提高新形式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合理运用长征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既是高校培养人、塑造人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当下,将长征精神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长征精神的运用要适度,避免简单的说教,要教研结合,切忌哗众取宠;另一方面应该坚持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长征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上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五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培育的重要任务。一个时期以来,"思政课不好教"成为一些思政课教师发自内心的感  相似文献   

16.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恩政课教学可通过“三字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即用“实”字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新”字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用“活”字力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继“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阐明“两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意涵,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体理论工程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谋划。站在历史总体性的立场高度,“两个结合”具有内在交互关系。其哲学性质的历史定向具体展现为双重智识——理论辩证性思维与社会系统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承前启后,贯穿于“两个结合”内在逻辑的历史总体性立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持续布局;一脉相承,理论辩证性思维统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理论范畴,突出党带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智慧;吐故纳新,社会系统性思维兼顾理论构建与现实展开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为关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活力。“两个结合”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意识相统一的思想结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结合”正在历史地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到文本,又从文本返回至历史现场的理论性指南。  相似文献   

18.
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不同于文科学生的学科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要拓展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从科学常识中寻求哲学智慧,在关注社会思考自身中提升理论素养。同时,顺应理工科的思维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将抽象概念形象化、间接知识逻辑化、理论思维辩证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增强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人格是文化主体的内在品质,人只有在具备人格之后,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进而才能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步入新时代,文化的作用与力量不断凸显,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培养上的理论蕴涵、功能表现、作用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探析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的文化养成机理,从理论层面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的意蕴,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其现实指向和培育理路,通过发挥文化的力量,持续助推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教育工作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刘丽娟  孙玉娟  杜黎黎 《世纪桥》2013,(5):35-35,4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教学的时效性是思政课的重要方面,对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进行评估,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评估体系,以保证对思政课教学时效性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