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风窗》2016,(25)
正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愿意加强中拉政治领域的合作,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这是因为,中拉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类似的挑战。"中拉时间"又一次开启。2016年11月17日到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并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两年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将中拉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拉美正成为中国全方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板块,中拉论坛的创立又为中拉合作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随着中拉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全面考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布局,有重点地建立以经济为基础的战略支点。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牙买加地理位置优越,制度条件规范,经济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15年1月8—9日在北京举行。拉共体方面有30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或政府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主持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出席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的经贸合作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经过十多年的大发展之后,这个历史机遇期还能延续吗?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拉美之行的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今后十年,中拉经贸合作将继续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新世纪,新局面最近十多年间,中拉经贸合作出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前进。这一年,对内他以稳健进取的心态深化改革,力促经济调整步入"新常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击腐败,用法治规范政治权力运行,各领域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远超预期;对外他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处理国家间关系,不仅将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而且积极利用"亚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如何评价拉美左派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末以来,拉美左派党的领导人先后通过大选,在拉美一些主要国家上台执政: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领导人查韦斯(1998年)、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2003年初)、乌拉圭进步联盟广泛阵线主席塔瓦雷·巴斯克斯(2004年3月初)、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莫拉莱斯(2005年1月)、智利社会党领导人巴切莱特(2005年1月)等.今年是拉美大选年,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的左派党候选人有可能在大选中胜出.  相似文献   

7.
辛者 《当代世界》2009,(4):40-42
应格林纳达民族民主大会党、多米尼克工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阿根廷正义党等四国执政党的邀请,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共代表团于2009年3月2—11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副主席习近平先后成功访问拉美,提出了构筑并加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一、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月15—18日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瑞士国际组织。17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这是2017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举,创造了多个“第一次”: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瑞士;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造访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等,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先后发表重要演讲,受到国际舆论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简称合作网络),得到了沿线国家热烈响应,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中外方民间组织加入合作网络。为进一步落实高峰论坛成果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2017年11月21—22日,作为合作网络发起者,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  相似文献   

11.
时宏远 《南风窗》2013,(10):76-77
习近平与普拉昌达的历史性会见,提升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软实力,凸显了中国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尼泊尔联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达。这次会面是在尼泊尔局势尚不稳定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在北京单独与南亚国家政党领导人举行的会晤,因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周力 《当代世界》2014,(12):6-7
<正>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远隔重洋,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传说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中国僧人东渡墨西哥交流。中外文献还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拉美,促进了中拉贸易往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中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持续稳步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高层交往,政治引领。中拉双方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访华的拉美和加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2016,(2):4-7
正日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周力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介绍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政党交往的情况。记者:新一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对拉美工作,亲自推动中拉关系发展。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拉美,从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政策主张,开启了中拉关系的新时代。请您谈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作为党的对外交往职能部门,新时期是如何落实党中央对拉美工作部署的。  相似文献   

14.
新千年以来,中拉政治、经贸关系迎来一波快速发展,双边合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过程中,中拉整体合作从构想成为现实,成为中国整体合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坚实支撑。可以认为,中拉整体合作将是未来十年间决定中拉关系走势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如何使其得到深化也将是中国外交的最重大议题之一。2016年11月颁布的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高度强调中拉整体合作的战略重要性,并为推进这一合作提供新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5.
<正>再度踏访,意义深远2014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继2011年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古后,时隔三年,再度访问这个加勒比岛国。访问期间,习主席探望了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并在这位传奇"革命司令"的亲自陪同下,参观了其寓所外的庭院和农庄。习主席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一、习近平出席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中俄致敬历史展望未来5月8—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与西方关系紧张,欧洲领导人几乎全部缺席5月9日的红场阅兵。习近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观礼。中俄发表《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论述是一个东方大国从一度失落到再度崛起的宏大叙事,柔中带刚,凸显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该语既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是的,中国已然觉醒,一举一动,必然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改  相似文献   

18.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于2008年5月30日至6月2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共十七大以来越南最高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农德孟担任越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中国进行的第四次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国家主席与农德孟总书记举行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分别会见农德孟,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有关活动。双方领导人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回顾和总结了中越关系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就增强全面互信、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对未来中越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海合会代表团时提出中国与包括海合会国家在内的西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设想,这是中国政府就跨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的具体构想,勾画出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蓝图。[1]这一构想是对当前中国—西亚区域合作模式的创造性发展,着眼  相似文献   

20.
高静 《南风窗》2008,(1):71-72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未减。在大洋彼岸,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正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在此背景下,中拉经贸关系,不仅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且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逐渐步入"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