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中,代表保守主义阵营利益的共和党在国会和州长层面上都赢得了历史性重大胜利。在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在众议院将优势扩大为60席以上,是192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参议院则增加了9个席位,是198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增长。[1]在州长选举中,共和党不但保住了缅因、堪萨斯、威斯康星等摇摆倾向的州,还夺取了伊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06,(5)
在2004年大选期间,白宫抵制了抨击中国的诱惑。虽然克里承诺要对北京政权采取强硬态度,国会两党议员称中国为不公平的贸易伙伴,但布什班子没有接受以增加关税来胁迫中国政府调整货币的要求。但今年,白宫势单力薄。国会共和党议员很害怕在11月的中期选举中丧失席位,国会山的反华情绪似乎有更加强烈的趋势。据悉,国会议案箱里的反华议案目前有20多个。布什的最高贸易代表罗布ˇ波特曼最近公布了他的对华“自上而下的审议政策”。在同时提交给国会的信中,他毫不留情地强调说,美国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然而,在那份正式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8)
正对华人来说,参加政治选举活动是最快、最省钱、最有效的进入美国主流的方式。从人口比例看,美国国会应该有10位华裔议员而不仅是现在的3位。被判二级过失杀人罪名成立的前纽约华裔警员梁彼得3月23日获得检察官较轻量刑的建议,被大部分美国华人社区认为是他们上街维权、抗争的结果。这样规模的族裔动员,在往常华人圈里难得一见。而在2016大选年里,勇于走出来竞争公职的华人也达到了50多位,目标职位从国会众议员、副州长、州议员、市长到县学区委员等。  相似文献   

4.
周琪  付随鑫 《当代世界》2014,(11):24-28
<正>2014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将于11月4日举行,届时美国选民将投票选出36名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和36名州长。这场选举从2014年初即已拉开帷幕,至8月底决定各席位候选人的预选已经结束。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今年的选举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将同以往一样都保有大量安全席位。总体上,民主党处于守势,共和党处于挑战地位,而共和党很可能在2006年之后首次获得对参议院的控制,并扩大其在众议院中的优势地位,同时继续保持多数州长职位。  相似文献   

5.
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共和党在此次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大获全胜:一举夺得参议院中的51席,众议院中的226席,从而控制了国会的参众两院。布什领导共和党打破了美国政治中执政党赢不了中期选举的“魔咒”,将进一步加强布什政府在内外政策上趋于强硬的趋势。 中期选举是美国民主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独特设计,也是美国两党政治特色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将于11月4日举行,届时美国选民将投票选出36名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和36名州长。这场选举从2014年初即已拉开帷幕,至8月底决定各席位候选人的预选已经结束。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今年的选举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将同以往一样都保有大量安全席位。总体上,民主党处于守势,共和党处于挑战地位,而共和党很可能在2006年之后首次获得对参议院的控制,并扩大其在众议院中的优势地位,同时继续保持多数州长职位。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全国性中期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改选全部众议员和1/3参议员.每四年进行的大选,不仅改组国会,而且要选举总统.在这种选举制度下,历届美国总统任内的对外政策都受这一独特因素的影响.同时,选举也带来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交替.布什政府的未来对华政策,还会奉行"接触+遏制"的双重战略,稳定和连续性仍会是美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8.
宁二 《南风窗》2010,(10):89-90
<正>韩国4年一届的地方选举即将于6月举行,两年前国会选举中连任失利、之后到中国大学里进修的两位前开放国民党议员卢雄来和郑清来,在回国前以韩国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中国事务负责人的身份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畅谈了他们对中国认知的转变和期待。  相似文献   

9.
龚小夏 《南风窗》2010,(21):78-80
以茶党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共和党和保守派的愤怒是这次中期选举里面最大的变数。茶党国会候选人在犹他、肯塔基、阿拉斯加、特拉华等9个州连续赢得共和党初选后,高高在上的共和党领导层才醒悟过来,承认茶党人已经成为推动共和党改变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分享权力,国会中期选举就是用来在行政当局执政中期对其进行权力和政策牵制的一种机制,是美国政治的自我调节。这种牵制和纠错机制在这次大选中发挥了作用,有力地削弱了布什政府的非理性专权。在布什政府余下的两年任期内,白宫将在许多重要外交问题上寻求国内合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两党间的政治极化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又以国会中的政党极化表现得最为突出。从结构性视角来看,导致国会中政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越来越多意识形态激进的议员进入国会,同时部分议员发生了"适应性调整",不断向意识形态光谱的两端移动。其次,国会自身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议事规则和程序上的变化,客观上对政党极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主导着立法议程,他们不断强化政党纪律,致使国会中"政党投票"愈加频繁。最后,国会中政党领袖自身的不断极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朗普时代,"否决政治"将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常态并持续下去,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共和党内部尤其是布什总统与保守派基层之间关于非法移民问题的重大分歧,不仅会影响到几个月后国会中期选举的结果,更关系到共和党在未来几十年中的党运。  相似文献   

13.
11月7日,美国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党时隔12年重新夺回国会控制权,结束了2001年布什执政以来共和党同时控制行政、立法机构的局面(民主党曾短暂控制参议院).民主党获胜主要得益于选民对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及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的广泛不满,民心思变.  相似文献   

14.
2020年4月15日,韩国举行第21届国会议员选举。此次选举给韩国政党政治带来了新变化: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成为"超级执政党";地域主义明显,"东保守、西进步"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小党席位大幅下降,两大党主导国会的形势加剧。在新冠肺炎疫情、党内团结程度、选举制度改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共同民主党大获全胜,第一大在野党未来统合党遭到严重打击。"超级执政党"的形成将使文在寅政府在内政外交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执政党意图推行的政策将会得到国会的大力支持,以亲美、反朝为特点的保守派影响力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何晓跃 《国际展望》2014,(1):103-120
政治极化在当今美国政治中有持续增强趋势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选举政治、国会运作和公共政策制定,同时对美国政治极化的研究亦存在颇多争议。美国的政治极化可分为政治精英和公众两个层面,两者的逻辑关联点是美国选举体制赖以存在的政治地理的区块划分,在总统大选中表现为以州为基本单位的选举人团体制,在国会选举中表现为以选区为基本单位的议席竞争体制。以此为基础,政党和公众作为双向施动者共同构建了美国政治极化的三个基础性生成机制和两个反向生成机制。虽然美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限制政治献金的立法进展可能使美国政治生态在未来发生回调,但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公共媒介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可选择性、社会运动的冲击、共和党安全选区的增加等因素使得美国政治极化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美国政治极化的持续,要求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应考虑美国国内政治特点,加强与美国民间的交流,并对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回归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代表性绿党马州绿党为例,具体分析了美国绿党近年来在联邦州的选举政治,特别是2002年中期选举中的表现和它所面临的政治制度环境及其竞选策略选择.作者认为,美国绿党正在成为地方选举政治中稳定上升的"第三政党",但要像欧洲绿党那样实现绿色政治在联邦州甚至联邦政府层面上的政治突破,还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制度性限制,因而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丁纯 《当代世界》2014,(6):39-42
<正>本届欧洲议会选举的基本选情和特点第八届欧洲议会选举于2014年5月22—25日举行,由欧盟28个成员国公民、5亿人口直接选举出总共751名欧洲议会议员。按国家来分,德国最多,拥有96个席位,卢森堡、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最少,均为6个议席。这是欧盟国家在经历五年多欧债危机荼毒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背景下、《里斯本条约》完全生效以来的第一次欧洲议会大选。其结果不仅将  相似文献   

18.
<正>特朗普正式就职以来,美国民主党经过反思,开始竭力重整旗鼓: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阻碍特朗普施政,另一方面推出新的政党纲领,意图重新阐明本党的信条与价值。但是,民主党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内忧外患。党内分裂仍在、群龙无首,吸引中低收入选民的努力效果不彰。民主党能否在2020年东山再起目前尚难判断,2018年国会中期选举的结果将是重要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吴鹏 《当代世界》2013,(1):52-54
2012年对世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选之年”,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法国等国家都陆续进行了国会或者国家元首的选举活动,其中一些国家的选举已经有了结果,并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1月6日,美国第108届国会选举基本揭晓.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竞选中分别以51比47席和227比206席的优势击败民主党,并在州长竞选中获得半数州长职位,将对布什政府今后两年的施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